【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严珊珊】

如果说谁能在将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里,持续逗笑不同代际的中国人?陈佩斯绝对算一个。

7月底台风登陆上海的晚上,放映《戏台》的影厅依然有不少人落座,一对中年夫妇全程乐不可支,散场了还在‌啧啧回味,看着后排的面孔感叹“爱好者不少啊”。一些观众则久久回不过神来,五味杂陈。

旧世梨园的闹剧和悲剧,放在今天依然掷地有声。

46年前,陈佩斯和父亲陈强用电影《瞧这一家子》奠定了中国平民喜剧的新范式;46年后,71岁的陈佩斯自编自导并主演的讽刺喜剧电影《戏台》,从结构、技术到哲思,不落俗套,依然是当打之年。

陈佩斯还是那个“父母严选”的喜剧标杆,用经典的错位喜剧样式呈现最悲剧的冲突,票友挑梁唱“开国大戏”,让人在荒诞中感受宿命和无奈。

在如今网络梗、谐音梗、班味梗充斥的“综艺式”喜剧电影市场里,陈佩斯不急不躁地献上了一出工整、纯正、学院派的讽刺喜剧。在预制菜时代做一道慢火的菜,消解权威,映照现实,三翻四抖,一个不落。

《戏台》:扎实的讽刺喜剧

人家有枪,人家说了算

“项羽不自杀,改刘邦上吊?”“那是戏吗?!”“为活命啊!”

这些台词像一记响亮的醒木,把观众拍进了民国军阀混战时期德祥戏院的荒诞后台里。

电影《戏台》改编自2015年陈佩斯主演的同名舞台剧(舞台剧由毓钺编剧),讲述五庆班班主侯喜亭(陈佩斯 饰)在几方势力间周旋、艰难求生的故事。

《戏台》:扎实的讽刺喜剧

洪大帅(姜武 饰)过了护城河打进城,遇到了唐山口音的老乡——包子铺伙计大嗓儿(黄渤 饰),一见如故,钦定其演楚霸王项羽,在后台用枪逼戏班改戏,非要让偶像项羽过江。

《戏台》:扎实的讽刺喜剧

乱世中艺术与强权的博弈,外行指导内行的荒诞,啼笑皆非,引人悲悯。

很多观众刚看到海报时,还以为又是一出舞台剧纪录片,但电影没偷懒,在保留舞台剧故事和人物关系的基础上,大胆地做了适合银幕的改编、丰盈了内容,结合实景化拍摄和台前幕后的镜头调度,把这锅“冷饭”炒出了新的香味。

大嗓儿和洪大帅在戏院后台的相遇,当乐亭人遇见滦县人,老乡见老乡。因为不知道洪大帅的身份,大嗓儿一边敢直呼大帅“棒槌”,一边对其倾囊相授,有模有样地把京剧的行头和规矩科普了一遍,喜神娃娃、大衣箱二衣箱三衣箱……

因为不认识名角金啸天(尹正 饰),大帅对大嗓儿一脸崇拜。一个敢讲,一个敢信,半吊子票友把完全不懂戏的大帅唬得一愣一愣。

这种身份“错位”引发的喜剧效果在《戏台》里遍地开花:送包子的伙计被临时抓来演项羽,半吊子票友唱着京剧突然冒出一句唐山落子,嫌弃大嗓儿有包子味的男旦凤小桐(余少群 饰)得伴这个山寨项羽唱虞姬,军阀六姨太错认勾了脸的大嗓儿是金啸天……陈佩斯深谙“权威垮塌”的喜剧能量,放在今天就是那句梗——这世界是个巨大的草台班子。

《戏台》:扎实的讽刺喜剧

看着揣着手、穿着粗布衣衫、点头哈腰的大嗓儿,观众仿佛看到了40年前在春晚舞台上狼吞虎咽吃面条的陈佩斯。

《戏台》:扎实的讽刺喜剧

黄渤和姜武的唐山话台词也为电影增加了喜剧效果。

“今晚啥戏啊?”“别姬啊!”“我没急(第一声)啊。”

陈佩斯透露,当年和赵丽蓉老师合作《孝子贤孙伺候着》时,他就特别喜欢赵老师的唐山腔,“有音乐性”。

《戏台》:扎实的讽刺喜剧

这让人想起最近网上的流行梗,当你唱出“我们的祖国是花园”时,你就学会唐山话了。

《戏台》:扎实的讽刺喜剧

“此一番连累你多受惊慌”,台上项羽的京剧唱腔里夹杂着唐山落子的升调,内行无法忍受,外行大帅却直呼“忒好啊”,还领掌引得满堂喝彩,讽刺度拉满。

《戏台》:扎实的讽刺喜剧

舞台剧《戏台》演出片段

当金啸天登场,唱起了真正的《霸王别姬》,观众的眼神和凤小桐(余少群 饰)一样,突然有了光。

余少群的表演是本片最大的惊喜,曾因出演青年梅兰芳而受到关注的他,那身段和越剧出身的戏腔底子,塑造了一个腰板挺得最直的男旦。

《戏台》:扎实的讽刺喜剧

为了戏班人的命,凤小桐忍住委屈上台陪草包唱戏,结果熬走了一个洪(红)大帅,又来了个喜欢男旦的蓝大帅,不甘屈辱、被触及底线的他,结局令人唏嘘。

《戏台》:扎实的讽刺喜剧

当命运的戏台开锣,人人都是德祥戏院里的人。有的是被顶替了的角儿,有的是守护心中净土宁愿赴死的男旦,有的是仗着有枪说一不二的洪大帅,有的是为了一班人活命必须低头的侯班主……

老派≠过时,好看才是硬道理

《戏台》从点映开始,整体口碑维持在8分上下,但也被指出在剧本结构和表演方式上带有一丝老派和匠气。可电影的魅力本来就不拘泥于范式,而在于是否真正打动观众,舞台剧式的表演、“大小品”式的喜剧结构,为什么就不能是电影?好看才是硬道理。

这是一部非常扎实的喜剧,无论是“三翻四抖”(铺垫、铺垫、再铺垫,最后抖出一个意料之外却又情理之中的包袱),还是错位喜剧、身份差势的特征,都将陈氏喜剧的手法运用得很透彻。节奏扎实,自然连贯。

《戏台》:扎实的讽刺喜剧

陈佩斯喜欢研究喜剧的方法论,他认为喜剧最核心的东西就是“差势”——表演者和观众的差势。第二,喜剧建立在“伤害”上,表演者先伤害自己,抓住自己一个点把自己伤害透了,然后翻来覆去不断地吃这个点,技术含量就越来越高。

《戏台》:扎实的讽刺喜剧

他举例,观众看到一个有点傻、有点痴的人,能迅速从这个人物身上获得优越感,优越感是心理感受,这种优越感使观众发笑。

《戏台》中,大嗓儿和洪大帅带来的喜剧效果,就是陈佩斯对这种“差势”的践行。

《戏台》:扎实的讽刺喜剧

但他强调,笑虽然看起来是一种生理现象,但逃不出社会属性,被不同的人际关系触碰,会有完全不同的反应。

所以,陈佩斯的喜剧,不是停留在身份差势产生的俯视和优越感笑声上,而是让人在会心一笑后换位思考,感到悲悯,因乱世下个体命运的无常而产生思考。

《戏台》:扎实的讽刺喜剧

电影里的闹剧令人啼笑皆非,观众看着看着却品出了世间百态。

不可否认的是,电影的一些处理也引发了争议。部分观众对低俗梗(如所谓“压腿”“练嗓”的声音)感到不适,还有观众十分不满唯一的女性角色六姨太被写得单薄,像个“无脑私生粉”,金啸天还成了“睡粉”的“塌房偶像”。不过,无所畏惧的六姨太也许喜欢的从来就不是金啸天这个人,而是他的人设——那个台上唱霸王的角儿,她爱的是舞台灯影下那身扮相的权威,让她在无奈委身洪大帅的乱世中有一个希望,能有选择地掌控自己的心。

值得一提的是,这部电影原本定档7月17日,在暑假一众大片临时提档后,黯然推迟至7月25日,能看出一部没有流量、题材看起来不够“时髦”的电影,在如今的电影市场中走得不易。

好在凭借口碑,《戏台》票房一度逆跌,已破2.6亿,猫眼专业版预测内地总票房为5.58亿。就电影制作和宣发成本来看,回本是板上钉钉,预估有所盈利。

其实,在中国电影市场突飞猛进的那些年,陈佩斯并未赶上那股拍什么都赚钱的喜剧潮,而是深耕剧场,用几百场巡演打磨作品。如今,当电影市场遇冷,观众对喜剧烂片心有余悸之际,他带着这样一部扎实的喜剧回归,倒是不赶趟的勇气之举。

从电影《瞧这一家子》、“二子系列”多部电影,再到《吃面条》《主角与配角》《警察与小偷》《羊肉串》等脍炙人口的小品,近年来通过《托儿》《戏台》《惊梦》等舞台剧作品让线下观众感受喜剧和悲剧碰撞的魅力。陈佩斯像个喜剧的“守夜人”,在守正和创新之间不断探索。

他有能力号召阔别电影院许久的六零七零后主动买票走进电影院,还能让看过他小品的八零九零乃至零零后承认老派喜剧的魅力。真正的喜剧不一定要追赶最热的梗,它只需要让人发自内心地笑出来,这一点,陈佩斯功力仍在。

在艺术创作的“戏台”上,陈佩斯才是那个最不愿意改戏的角儿。

《戏台》:扎实的讽刺喜剧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