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高中同学小聚会,30年了才见一面,一桌十余人,饭间竟然有三个女同学都改名换姓了。

她们有两个上的师专,一个上的电大,九几年毕业都从事了大家并不在意的教师行业。

读电大那个是回家了玩了两年,结果不知道用了哪个的学籍自费读了设在县高的一个电大班,毕业顺利回镇上当老师,现在相夫教子,丈夫也在同一个学校教书,过的有滋有味。

读师专两个都有路子,当年毕业就分配到市区的中学教书,这是同班同学当年可望不可求的。现在工作稳定,收入不错。

她们当时应该都不是冒名顶替的,因为当时高考完没考上的话都回家打工的打工,干农活的干农活了,没有削尖脑袋想想其他门路,也不知道自己没考上的学籍和成绩还有其他用处。但是90年代初还有这么多人这样的操作也算很奇葩的了。她们的操作无非是别人够了那个可以自费读大专的分数,而自己又没有达到,就借用了别人的学籍、档案,关键还有高考分数。现在想想还真是不可思议!但就是那么普遍。

补充一下当时的背景,当年高考宁愿读中专不愿读高一格的大专师专,因为中专出来路子广些,可以从事喜欢的行业,而且可以留在城市,而师专只有一条回乡下教书的路子。

想想现在的孩子们就业,那个年代的人幸运多了。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