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蜉蝣
本文声明:本文为短篇小说,内容纯属虚构,请理性观看
前言
我在深圳干家政已经十几年了,今年的这位雇主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我的雇主姓李,今年已经68岁了,当我第一次踏入他家的世界,发现这个房子缺了一些“人气”。
在我照顾他四个月之后,他跟我聊天说明了家里的情况,原来李叔早年送儿子出国留学,他儿子毕业后却选择了留在国外工作,并在后面定居到了那边,从此国内就剩李叔一个人孤孤单单的,今年过节我请假回家,李叔却跪求我带他回家过年……
01
我叫王芳,今年43岁了,我在深圳从事家政工作已经有十几个年头了。这些年我带过孩子,照顾过病人,陪护过孤寡老人。每一份工作背后都有一个独特的故事,但这一次雇主的故事却深深地触动了我。
四个月前我接到了一份新工作,雇主是一位68岁的老人,姓李。李叔住在市中心的一处老小区,房子宽敞明亮,但透着一股冷清的味道。我第一次踏进李叔家时,屋里的一切都整整齐齐,但唯独少了“人气”。我问他家里还有没有其他人,他笑了笑,说儿子定居国外,家里就他一个人。
每天清晨,李叔总是早早地起来,端着一杯热茶,坐在阳台的藤椅上。他习惯静静地望着远处的高楼,仿佛在寻找什么,又仿佛只是放空自己。有时候我忙完家务,会听到他客厅的电视开着,但画面永远停留在新闻频道,他也并不看,只是让声音填满空寂的房间。
初入李叔家时,他话不多,显得有些拘谨而客气。我的主要工作是打扫卫生和做饭,家里的卫生并不费力,李叔是个特别讲究整洁的人,家里没有一丝凌乱,仿佛长年没有什么人进出。
每当我忙碌的时候,李叔总是一个人静静地坐在书房或阳台,有时候盯着窗外发呆,有时候翻看一本老书。
李叔的饮食非常简单,饭菜不需要做得特别丰盛,但他吃得很慢。我每次做好饭,喊他过来吃饭,他总是坐在餐桌旁,安静地吃着。他偶尔会停下来,拿筷子在碗里轻轻搅动,仿佛沉浸在自己的思绪中。有一次我忍不住问:“李叔,饭菜不合口味吗?”
他笑了笑,摆摆手说:“挺好的,就是有点想起以前一家人吃饭的样子了。”
渐渐地我开始注意到李叔喜欢在书房待很久。书房的墙上挂着许多老照片,其中一张特别显眼,是李叔年轻时和家人的合影。他妻子笑容温柔,儿子李明站在中间,阳光灿烂的笑容让人感觉很温暖。李叔每次进书房,总会对着这张照片驻足片刻,偶尔还会拿下来轻轻擦拭。
有一次我听到他在书房里轻声叹气,走近一看,发现他正翻看一本相册,相册里满是儿子李明从小到大的照片。他看着看着,轻声说道:“那时候真好,一家人多热闹啊。”他的语气里透着浓浓的怀念和无奈。
随着不断的相处,我发现李叔不是一个特别随和的人。他虽然话不多,但对我很关心。每次我忙完家务,他都会问我累不累,有时还让我坐下来歇一会。随着相处时间的增加,我们之间也多了一份默契和信任。
四个月的相处,让我们从最初的雇员与雇主关系,逐渐变成了朋友。李叔的生活虽然单调,但他心底深处的那份孤独感却一直让我感到心酸。我也开始理解他为什么总是那样珍视家庭的照片和回忆,这些对他来说,是唯一能够触及温暖和过往的纽带。
他开始主动和我聊一些家常,谈他的儿子李明时。他说,自己年轻的时候,为了让李明接受更好的教育,把他送到了国外留学。那时候他逢人就炫耀儿子有出息,还带着一股自豪的劲儿说:“我儿子可是要在外国扎根的人。”
可后来李叔的语气变得沉重。他跟我说,李明毕业后选择留在国外工作,很快在那里成家立业。他本以为儿子会在事业有成后回国,但事实却不尽如人意。李叔多次劝李明回来发展,可每次都被拒绝。
渐渐地李叔和儿子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少,每次视频通话也只是寥寥几句。几年下来他甚至开始害怕接到儿子的电话,怕的是听到儿子满口的忙碌和无暇。
02
今年腊月初,我准备请假回老家过年。可临走的时候,李叔突然问我:“王芳,你们家乡过年热闹吗?”
“当然热闹啊,亲戚朋友都回来,家里会贴春联、包饺子,还会放鞭炮。”我随口答道。
李叔低头沉默了一会,忽然抬起头看着我,眼里闪着一丝期盼:“我能不能跟你回家过年?”
我愣住了,没想到他会提出这样的请求。
“我也没别的意思,就是……家里太冷清了,一个人过年实在太难熬了。”他语气有些哀求。
我仔细思考了一下,他的请求让我明白了更多。李叔不是单纯地怕冷清,他渴望的是重新感受到那种久违的家的温暖。他年轻时选择让儿子远走高飞,虽然成就了儿子的事业,却让自己晚年独自承受孤独。他希望借助我的家庭氛围,找回一点生活的热闹与慰藉。
于是我答应了他的请求。接下来的几天,他像个孩子一样开始准备。他买了许多深圳的特产,说是要带给我的家人。他还特意到超市采购了一些礼物,反复和我确认我家乡的风俗习惯,连包饺子的细节也问得一清二楚。
大年二十八这天,我们提着大包小包出发了。火车上李叔显得特别兴奋,他不停地问我家乡过年的情景,似乎对每一个细节都充满期待。他偶尔看着窗外飞驰的风景,露出沉思的神色,但很快又转过头来继续跟我聊天。
火车经过几站后,车厢里渐渐热闹起来。有人打开行李箱拿出零食分享,有小孩在过道上嬉闹。李叔看着这些场景,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多。他低声对我说:“这种感觉,真好,像回到了年轻的时候。”
到了家,父母和孩子们热情地迎接了我们。虽然家里并不富裕,但每个人都洋溢着节日的喜悦。我向家人简单介绍了李叔,说他是我的雇主,因为一个人在深圳太孤单,所以一起回来过年。
李叔很快融入了这个大家庭。他帮着贴春联、挂灯笼,还和孩子们玩得不亦乐乎。大年三十晚上,他坐在炕上吃饺子,看着一家人其乐融融的场景,眼里泛起了泪光。
饭后我发现李叔一个人坐在院子里,手里捧着一杯热茶,仰望着天上的星星。我走过去,轻声问他是不是想家了。他摇摇头,说:“我不是想家,我是后悔了。”
原来他年轻时一心想让儿子出人头地,却忽略了亲情的维系。他以为儿子在国外过得好,自己就能享受晚年的幸福。可他没想到,那种所谓的“好”,却让他们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你说,我这样做,值不值?”他苦笑着问我。
我一时语塞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元宵节后,我们回到了深圳。让我没想到的是,李叔的儿子李明竟然打来了电话,说他看了父亲发的家庭聚会照片,觉得自己应该回国看看父亲。
那是李叔这些年来,第一次听到儿子主动提起回国。他既惊讶又激动,嘴里反复念叨着:“真的要回来了吗?真的要回来了吗?”
几天后李明带着妻子和孩子回到了深圳。一家人久别重逢的场景让我忍不住落泪。李明抱着父亲,哽咽着说:“爸,对不起,这些年让您一个人受苦了。”
李叔笑着摇摇头,说:“回来就好,回来就好。”
那一刻我终于明白了李叔为什么会执着于跟我回家过年。其实他不是为了热闹,而是想找到一种久违的亲情的温暖。也许他的选择给了儿子一个契机,让这个家庭重新团聚。
后来李明带着父亲搬到了国外,一家人终于团聚在一起。临走前李叔握着我的手,感激地说:“王芳,谢谢你。”我笑着回应:“您能幸福就好。”
看着他们一家人渐行渐远的背影,我的心里充满了欣慰。这段特别的经历让我明白,无论生活怎样,亲情永远是最重要的东西。
本文声明:本文为短篇小说,内容纯属虚构,请理性观看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