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上台后,欧洲彻底乱了。美欧同盟被特朗普所谓的“美国优先”理念拆散,跟随美国政策走了三年的俄乌议题,被特朗普凭一己之力挤下了桌,另一边欧盟与中国的关系还难以缓和。
面对这一系列的问题,欧盟方面也有点慌了,试图从根源上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而当下的策略中,得到最多认可的,就是将欧委会主席冯德莱恩免职。
(欧委会主席冯德莱恩)
欧盟方面的报道是这样说的,正所谓“鱼臭从头开始”,当下冯德莱恩作为欧盟委员会主席,并没能解决欧盟内部的诸多问题,反而其引领下各种不当政策导致欧盟情况更加紧迫了,所以若是其能辞职,将有望解决许多紧迫的问题。
至于冯德莱恩是如何让欧洲情况更加不妙了,这篇报道也做出了具体解释。
首先在内部政策上,就是没能让欧洲团结起来。现阶段欧洲各国在各种政策和议题上都存在分歧,比如说坚持主权和民主权利的匈牙利不断遭受迫害,在美欧出现分歧之际,意大利总理梅洛尼却拒绝脱离特朗普阵营。
其次在应对外部危机时,冯德莱恩行动也非常不恰当。
俄乌问题上,其试图采取和美总统特朗普截然不同的政策,使得欧盟在乌克兰和平进程中被逐步边缘化;在欧盟与美国因贸易问题出现争端时,其政策摇摆不定,无法应对特朗普带来的挑战;甚至与中国的问题也持续存在,中欧关系始终难以缓和。
综合以上因素来考量,现在不得不注意领导层的存在是不是正确的。
最后该报道还总结称,现阶段高层的变动,至少会让欧洲政治有机会变得更加多元化和开放,到时候欧洲既能面向西方,也能面向东方。
从客观的角度来分析,这篇报道对冯德莱恩的评价并不算偏激。
在拜登执政期间,冯德莱恩的各项政策,都表现出了对美国的过度配合,比如说巴以冲突中单方面支持以色列的军事行动、俄乌冲突中立场大幅偏向乌克兰并对俄罗斯展开各类制裁。在处理有关中国的议题时,其声称对华采取“去风险化”而非“脱钩”,但却在背后推动外国投资审查和出口管控政策,实质上也是与美国对华技术遏制的呼应。
(欧盟内部对美态度不一)
当时拜登作为美国总统,秉持的外交理念是多边外交,所以冯德莱恩的亲美政策较为有效,让欧盟享受到了一点“小恩小惠”。但是特朗普上台后,其秉持的理念是“美国优先”,原本亲近的美欧同盟在这一理念下被拆了伙,在这一背景下,冯德莱恩亲美政策的弊端就大幅显现出来了。
欧盟各国这才逐渐发现,在冯德莱恩亲美策略的引领下,一方面欧盟的价值观和外交信誉遭到了损害。另一方面,其还抛开欧盟实际利益于不顾,伤害了欧盟自身经济的发展,让欧盟完全无法实现战略自主。
所以,欧盟最终才得出了“裁掉冯德莱恩,能让欧洲更加自主”的结论。
对于欧盟来说,现阶段的国际局势,确实为其摆脱对美过度依赖、实现战略自主创造了历史性契机。
在这一背景下,欧盟需要优先突破的方向,就是实现防务自主与提高经济韧性。
实现防务自主上,需解决成员国对1500亿欧元防务贷款的分歧,并在保持北约基础合作的同时,建立独立于美国的后勤体系,避免防务投资变相流入美国军工企业。
经济主权方面,则要分散市场风险,加大和美国之外的国家的合作。
而在外交政策的调整上,则需要平衡中美关系,实现内部团结。
对于美国,欧盟应该首先看清美方利己的本质,联合加拿大、墨西哥等受关税冲击国家形成多边施压的态势。对中国,则需要扩大和中国在各领域的互利合作,借“中欧建交50周年”作为深化经贸纽带的契机,利用中国市场的需求缓解欧洲的经济疲软问题。
(中欧磋商)
总之,美国单边主义客观上削弱了跨大西洋纽带,就为欧洲重塑国际角色提供了空间,同时中国崛起带来的多极化趋势,还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美国霸权,欧盟则可借势成为国际社会上的“第三极”。
而冯德莱恩这边,其政策困境本质上也是欧盟结构性矛盾的缩影:一方面,其亲美路线在特朗普的单边主义下难以平衡自主性与盟友关系;另一方面,成员国利益分化、经济竞争力下滑、全球格局变革等多重压力,暴露了其协调能力不足和战略短视。
之后若欧盟还无法重塑内部凝聚力,并制定独立于美国的议程,冯德莱恩时代的政策失效,或将成为欧盟进一步边缘化的转折点。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