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探索能否长期持续,取决于资本方能否减少对苦难营销的依赖,取决于创作者能否在商业逻辑与社会价值之间找到平衡点,取决于流量明星能否以真诚的创作态度打破观众的演技质疑,取决于观众能否给予边缘题材更多的包容与耐心。

唯有如此,流量明星与边缘题材的碰撞才能真正催生兼具艺术价值、社会意义和商业属性的作品,才能促进行业更加稳健发展。

作者 | 毛浩宇

编辑 | 小白

排版 | 板牙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观察近段时间的中国电影市场,不难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顶流明星爱上边缘题材。

今年五一档新片《独一无二》、檀健次新片《震耳欲聋》、今年清明档的《向阳·花》《不说话的爱》、去年跨年档的《小小的我》,乃至追溯到助力李庚希一举夺得金鸡影后的《我们一起摇太阳》……

刑满释放的老妈因爱女心切铤而走险、聋人老爸为争夺女人抚养权不惜撞车骗保、脑瘫少年为勇敢追梦不惜冲破生活枷锁、两个身患癌症的年轻人阴差阳错双向奔赴、精英律师卷入一场听障人士诈骗案……

皆如此类,似乎已蔚然成风。

客观来看,这既是演员突破职业瓶颈的主动选择,也是政策导向、市场需求与观众审美迭代共同作用的结果。

但背后隐藏的创作风险与社会价值争议,同样值得深思。

01流量转型,向左,向右?

在“颜值即正义,流量即市场”的时代,选秀出身而后投身影视的青年演员们,通常被定义为“花瓶”。

通过饰演《小小的我》,或者说更早以前的《少年的你》中的边缘少年,易烊千玺以坚韧不屈、笑对苦难的角色形象崭露头角,成功摘掉其流量小生的标签,在多个电影节获得表演上的认可。这种转型成功带来的示范效应,显然促进了更多流量明星寻求突破。

张艺兴为在《不说话的爱》中演好聋人父亲,提前三个月学习手语并亲身体验聋哑人生活。而此前,他在《孤注一掷》中饰演的涉诈程序员潘生,也早已改变其早期偶像练习生的公众印象,开始挑战越来越多的边缘题材。

赵丽颖在《向阳·花》中素颜出镜,以蓬头垢面的形象诠释底层女性的挣扎。在早期通过多部爆款古偶剧出圈后,赵丽颖的人设似乎趋于定型。但随着近年来她在《第二十条》《风吹半夏》《乔妍的心事》等作品中的突破,她的演艺之路也再次被拓宽。

这些看似自毁形象的表演转型,反映出流量明星们对自己演员职业周期的焦虑和不安。随着年龄的增长,容颜的衰老,新人的迭出,偶像光环其实容易消逝,唯有扎实的演技才是影视圈的立足之本。

近年来,国家政策对现实主义题材的扶持也客观上推动了边缘题材作品的创作,参加边缘题材电影,不仅能提升自身社会影响力,还进一步提高获得主流奖项青睐的概率。如2021年,年仅21岁的易烊千玺就凭借《送你一朵小红花》获得第34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男主角提名,年龄相差无几的刘浩存也由此获得最佳女主角提名。

此外,时下观众对于流量至上的审美疲劳,也在客观倒逼行业尽快回归内容为王的创作初心。今年春节档《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的口碑扑街已经展露出过度依赖流量明星的危害,演员扛票房早已是过去的神话,观众不会仅凭此就轻易买账。而去年春节档的《第二十条》经过片方调整宣传策略,集中宣传实力派演员马丽后,票房开始逆跌回升。

市场反馈已经清晰证明,单靠粉丝经济已经难以为继,流量明星们必须要通过更加优质的内容来拓展观众圈层,这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

02流量爱上边缘题材,有天然矛盾?

在流量+边缘题材的创作公式中,有一个天然的悖论:即如何平衡商业性和艺术性的问题。边缘题材的艺术性,或者说公益性,与流量明星自带的商业属性存在着天然的矛盾。

《向阳·花》聚焦刑满释放女性的生存困境,通过赵丽颖的粉丝效应引发社会对“前科人员歧视”的讨论,但该片为了迎合市场,在某种程度上又将复杂的社会问题简单化,只是一味暴露苦难,而无意或者说无力进一步深挖背后的深层原因。

这一点在《不说话的爱》中体现得更为明显:张艺兴饰演的聋人父亲为争夺女儿抚养权铤而走险撞车骗保,其人物动机固然成立,但弱势群体撞车骗保的设定实在过于戏剧化和猎奇化,缺乏合理的逻辑自洽,让人难以完全信服。

因此,流量明星的加入虽然能扩大影片的影响力,但可能在一定程度上稀释作品的批判性。

而从表演本体论上来说,流量出身的演员也天然带有演技短板。他们早期没能接受系统的表演训练,成名后又迅速投入浮躁的名利场,难以潜心钻研演技。而边缘题材本身就对演员的演技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同样是流量出身,易烊千玺在《少年的你》中以粗犷中不乏细腻的表演质感饰演游走于社会边缘的不羁少年小北,在叛逆与粗暴表面下,藏着深深的孤独与无奈,表演层次丰富;而张艺兴在《不说话的爱》中表情相对僵硬,缺乏层次感,甚至一度被饰演戏中女儿的小演员抢戏。

这也反映出流量明星转型的普遍困境,如果还只是一味停留在形似而无法神似,只是一味学习手语、打造相似妆容,而未能深入理解边缘群体的心理困境,最终只会陷入“演谁都像自己”的怪圈,在转型中尴尬错位。

进一步来说,如果无法深入角色而浮于表面,泛泛而谈,流量明星们的这番转型还有可能被卷入“消费弱势群体”的舆论旋涡。当边缘群体成为流量镀金的工具,所谓的社会关怀也就沦为了资本逐利的遮羞布,最终还是会遭到市场的反噬。这也与流量们转型的初衷背道而驰。

03类型融合,题材创新,该去往何方?

流量明星+边缘题材的尝试,其实也暴露出行业转型的焦虑。在长短之争甚嚣尘上的当下,行业需要破局之道,但也需要理性思考。那么,类型融合,题材创新,该去往何方?

首先,演员要想转型,就必须要摒弃投机心态,真正融入角色之中。2018年,杨幂在《宝贝儿》中素颜出演拯救弃婴的残疾女孩江萌,生动立体地展现出底层边缘女性的生存困境,尽管部分表演细节有些用力过猛,但还是展现出与她其他作品不一样的地气。为了演好江萌,杨幂去医院了解弃婴的真实状况,去农贸市场观察人物,甚至还自学了南京话。可见,只有扎根生活、尊重真实,才能打破观众对“流量演员=演技差”的刻板印象。

其次,边缘题材的创作可以借鉴《孤注一掷》的成功经验,将社会议题与类型元素结合,平衡商业性与艺术性。《孤注一掷》以反诈骗为核心,兼顾社会议题表达和人文关怀,又通过张艺兴的流量效应吸引观众,最终斩获38亿票房。类似地,《不说话的爱》若能在亲情内核中融入更扎实的犯罪类型元素,或许能避免狗血剧情的争议。这种“社会议题+类型片”的模式,既能保证商业回报,又能提升作品深度。

最后,创作者应当尊重边缘群体的主体性,避免居高临下的他者叙事,真正做到真挚诚恳的关怀。去年在大陆上映的马来西亚电影《富都青年》就以细腻的叙事和深刻的社会洞察刻画了马来西亚艰辛的底层生活,但又没有刻意渲染苦难,导演对现实的深刻理解和对底层的由衷尊重可见一斑。吴慷仁饰演的聋哑人阿邦时,他的表演沉稳且有深度,一度让人以为他是“本色出演”。这种“去奇观化”的创作态度,才是对边缘弱势群体的真正人文关怀。

04写在最后

流量明星选择边缘题材,既是个人职业转型的尝试,也是中国电影产业从流量导向向内容导向转型的缩影。

这种探索能否长期持续,取决于资本方能否减少对苦难营销的依赖,取决于创作者能否在商业逻辑与社会价值之间找到平衡点,取决于流量明星能否以真诚的创作态度打破观众的演技质疑,取决于观众能否给予边缘题材更多的包容与耐心。

唯有如此,流量明星与边缘题材的碰撞才能真正催生兼具艺术价值、社会意义和商业属性的作品,才能促进行业更加稳健发展。

「四味毒叔」

出品人|总编辑:谭飞

执行主编:罗馨竹

联系邮箱:siweidushu@126.com

微信公众号lD:siweidushu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