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更愿意把时间用在表演上面,一直保持着演员身上那种必要的敏感,从日常生活中吸取养分。在王彦霖看来,只要有一颗想融入生活的心,方法永远都不是问题。
作者|张凡/编辑|李肖
在电视剧《淬火年代》里,王彦霖饰演的钱宏明是个命运跌宕起伏的角色。从开始的意气风发,到中间的风生水起,再到最后的穷途末路,在日新月异的20世纪90年代,他在短短十年之间,就走完了一生的路。
很多观众被这个角色牵动着心绪。剧中,钱宏明因为金融危机投资失败跳楼自杀,让人唏嘘时代洪流裹挟下的命运无常;剧外,演员王彦霖用绝望的眼神、疲惫的状态呈现了人物的悲剧性,被网友评价为“颠覆性演技”。

能遇到一个丰满的角色,对诠释他的演员而言当然是件幸运的事,但这种幸福并非“单箭头”地降临在王彦霖身上,作为创作者,他也一直在给出自己的思考,让演员和角色完成了双向奔赴。
最近,博客作者对话演员王彦霖,他有问必答,不说客套话,一种久违的简单直接的感觉扑面而来。他更愿意把时间用在表演上面,一直保持着演员身上那种必要的敏感,从日常生活中吸取养分。在他看来,只要有一颗想融入生活的心,方法永远都不是问题。而这些来自生活的感触与角色融会贯通,彼此影响,相互成就。
简单且直接
拿到《淬火年代》中钱宏明这个角色,对王彦霖来说不太费劲。
“看过剧本就去正午阳光跟李雪导演见面了,试戏之后,本来以为还要等上一段时间,结果当天晚上就差不多给消息了,导演说定下来了。”
虽然影视剧的选角总要经过制作团队全方位、多维度的考虑,但作为演员,王彦霖争取角色的方式很简单,那就是真诚表达自己的想法。他过去的很多角色也都是这么高效地定下来的。

用他自己的话说“我不是凡尔赛”,他更直接和专注地讨论角色,其他与此无关的,从来都不是他去“经营”的范围。“无论你看到哪个剧本或角色,你表达自己对它的想法,表达你自己这个人,就够了。”
比如,对钱宏明这个角色的看法,王彦霖不想把他形容为一个多么独特的人,虽然这个角色对哥们儿两肋插刀的同时却对婚姻不忠,看似有着多面性,但其实是个普通人,是生活中的最寻常的存在,如同我们身边,包括我们自己在内的每一个人。
王彦霖说:“我觉得他其实不复杂,他是人性本身。人性就是复杂的,你不知道哪个时间,能出现一个什么样的想法。”
试戏如此,进组后也一样,不管是跟导演还是同组的演员,沟通过程中,王彦霖总是专注于“就事论事”的讨论。举个具体的例子,比如他完成每一条表演时都会竭尽全力,但一旦导演说了“ok”,他就不会再从自己的角度提出更多意见,因为在这个时刻,决定权只应该在导演一个人手上。“我可以更多地要求自己,但如果想更多地要求别人,会给别人带来负担。”

这样简单直接,避免陷入人情世故的沟通方式,也特别适合《淬火年代》这个剧组。尤其是遇到导演给演员提供发挥空间,同时又清楚自己到底要拍什么的时候,王彦霖都能感受到一种由衷的幸福感,那是所有人都专心沉浸在创作里,才会产生的无可替代的乐趣。
“最爽的就是,在演员需要导演出现的时候,导演会把所有他知道的东西都掏出来给你,让你内心非常充实、有底。演员想表达什么样的状态和情绪,导演不会控制你,随意来,不给你设限,但他把控能力很强,很知道自己要什么。”
这样张弛有度的剧组氛围,成就了王彦霖这次让人信服的表演。其实上世纪90年代的影视剧不好拍,因为它跟当下有一定的时间距离,却又是大部分观众亲历过的人生阶段,尤其故事中有些情感还跟他自己的经历重合,作为一个之前鲜少把生活情感代入表演的人,怎么拿捏这其中的分寸,就成了这次王彦霖要完成的重要命题。

拍摄钱宏明和钱宏英妈妈去世送她走的那场戏时王彦霖有一瞬间想到自己奶奶和姥姥去世的状态,“那时候我还很小,但我也陪在她们身边。在这个戏里,钱宏明的状态和我当年很像,所以就触景生情了。”
这是一次意料之外的表演体验。从2008年入读上海戏剧学院算起,王彦霖当演员已经17年了,他早已习惯了依靠实实在在的剧本去推断角色的情感,这种瞬间的感情流露来自内心的振动。
当然,不管情感来自角色还是他本人,根源都还是在同一个地方,那就是有据可依的真实。“当剧情、故事和角色感动到我,我会拿出来。对我来说,帮助最大的就是故事和角色本身。”从争取角色到完成角色,王彦霖的表演始终都由他的内心生发出来,只有先让自己相信,才可能让观众相信,继而打动他们。
生活属于你自己
角色之外,王彦霖以他本我的身份面对观众时,也同样坦诚。
在谈起演员是被动的,面对不同工作机会如何选择时,他说:“对我来说,哪个戏更想找我,我就去哪个戏。演员的不确定性太强了,很多东西都是被动的,所以对我来说,哪个戏和角色更有欲望,或者说更多地选择我,我就会选择哪个。”
王彦霖当然可以有一些更适合突出某种“人设”的表达方式,但他给出的答案却完全没有任何迂回,什么机会找过来就接住什么样的机会,简简单单,仅此而已。
同样的坦诚还出现在影视和综艺之间的选择上。
不少观众第一次认识王彦霖,是通过他2018年参与的一档名叫《Hi!室友》的综艺。在节目里,他有个称得上是“高光时刻”的片段,就是用一种抑扬顿挫的语气,说出服务行业很常见的一句话“欢迎光临”。到现在,这一段吆喝依然被收录于不少“综艺名场面”的盘点,还被其他影视剧借鉴过。

而近几年,王彦霖把更多精力花在了影视剧的拍摄上,但他也没有给这种倾向附加看起来更有“意义”或“深度”的理由,还是直白的一句话就概括了所有。“戏拍得多了,综艺就少了,没有其他的考量。对我来说,更多的是对方选择我,而不是我选择对方。”
他不怕多参加综艺就让他丧失做演员的神秘感,而是从积极的视角看待每一个机会。包括一路走来,此前拥有的一些被看到的机会,现在提起来,他也仍然充满感激,不会因为时过境迁就否定当时的自己。
“我愿意把生活中的一些东西,带到戏剧创作和节目里,包括这个‘欢迎光临’。”虽然它存在的目的不是为了凸显演技,但看似“灵光乍现”的临时反应背后,其实是王彦霖坚持多年的默默积累,他感谢当初那个看到任何细节都愿意主动捕捉下来的自己。

“我在上戏的时候,学校后门有个小超市,老板是小两口,每次进去,他们都跟我说‘欢迎光临’,那个状态是很积极、昂扬的,我就记住了,印象深刻。”王彦霖对博客作者说。
还有更早之前,在现在已经消失的“校内网”上记录自己的生活,也都是王彦霖当时乐此不疲的事。“我在‘校内网’还挺有名的,按现在的说法应该叫学校的网络红人,我就发发灵感,大家爱看,觉得好玩。”
从读书到工作,这些没有明确目的的观察、思考和记录,在王彦霖的生活里持续发生着,做这些事的时候他不会特别设定将来会怎么利用它们,但这些无心插柳都是他提前埋下的种子,说不准哪一天,就可能长出一根枝桠,能被他用在自己的表演里,以鲜活的面貌来展现真实的生活。“也不是知识储备,而是生活的积累,对我来说帮助更大。”
即便这两年拍戏多了,大部分精力都花在剧组,王彦霖也没觉得自己因为工作原因而远离了生活,“生活是属于你自己的,你想怎么生活就怎么生活,要是你没有生活了,那也是你想没有生活的。”
做当下最好的自己
最近,王彦霖“拥有”生活的一个小窍门是刷短视频,通过别人的拍摄去观察生活。生活方式、文学类的视频都在他的观察范围内,哪怕自己身在剧组,他也能从“别人的旅行”中,感受到沿途的美景。
时时刻刻刷手机,很多精力都被碎片时间占用,是当下很多人内心嫌弃却又难以抗拒的日常,但王彦霖从中看到了它能“为我所用”的一个切面。
就像聊起角色时他说的,任何人都是复杂的,事情也一样,只看自己怎么解读。既然工作已经很累,真的没法杜绝刷手机这个习惯,那不如让它发挥积极的作用,只要自己愿意,手机随时能成为他的一双眼睛,带他深入地观察任何一个他想了解的世界。
“没有影响,它是它,我是我,但是感知力多了一个天线,我多了一种对生活的感知,或者说我的人生阅历多了一种色彩。”

孩子又是王彦霖的另一双眼睛。4年前结婚,3年前当了爸爸,这种身份上的巨大变化,同样没让王彦霖感觉到什么束缚,每一种经历都是加法,他喜欢全盘接受自己获得的所有,然后从乐观的角度去解释从中获得了什么。
不拍戏的时候,王彦霖会坚持哄女儿睡觉,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他做得乐此不疲。“只要我在家,她就会很黏着我,让我哄睡觉。”而且这种陪伴不会因为他外出工作就放下,如果赶上自己要拍戏住在剧组,王彦霖也能通过视频或者电话的方式跟女儿保持沟通,他把这些花在女儿身上的耐心形容为“父性”——这个对应“母性”存在的词,完全出自本能,不是为了让孩子替家长实现自己未竟的人生目标才得以坚持。
他的养娃心得是:“可以依赖也可以溺爱,但不能过分的依赖和过分的溺爱。孩子有她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你给她支持就够了,其他的东西就是她的人生,如果她喜欢做什么事,我可以支持她,但没有规划或者要求过她。”

工作时认真,生活中尽兴,时而投入,时而放手,这种简单的判断标准让他不费力地就能顺从自己的心意走下去,也帮他不断以自己能接受的方式,持续地进行着自我更新。
“每一个当下都是最好的自己,为什么要否定自己呢?但每一个当下的自己,都会有一些瑕疵,你想变得更好,想变得更自信,那就找出一些你有瑕疵的地方——但我不会把这些瑕疵都省略掉,有的瑕疵也是自信的基石,或者说在某个角度看,它也是一种美好。”
不用把“做自己”挂在嘴边,但其实王彦霖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在实实在在地做一个直面自己内心的自己。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