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和一位律师朋友聊天,他说自己要换工作了。
以前执业环境好,案源多,律师费也高,现在却很难接到案子。
他打算去企业做法务,虽然钱少了很多,但是胜在还算稳定。
经济有周期,行业有起落,在经济形势不明朗的当下,最好的活法就是稳住自己,规避风险。
昔年朱元璋打天下的时候,诸侯并起,危机四伏。
他的手下朱升给他提了一个建议:广积粮,高筑墙,缓称王。
这是朱元璋苟到最后的法门,也是未来几年,我们普通人可以借鉴的生存策略。
01
广积粮
前阵子,网上有个“30万定律”火了。
很多人一旦存款到了三十万,就开始存不住了。
开始投资,开始创业,开始高消费,一通折腾,一夜回到解放前。
等真正有急事的时候,反而拿不出钱来了。
查理·芒格说:
手里有一笔钱的意义,不是这笔钱能让你多么风光,而是没了这笔钱你会多么难堪。
手里有钱,心里不慌。
只要有存款,人心里就比较安定,面对未来也比较有底气。
但俗话说得好:挣钱如滴水,花钱如流水。
生活里处处都是花钱的地方,如何存钱是一门智慧,更是一门学问。
1. 先对钱有概念
之前网上有个很火的帖子,为什么年轻人存不下钱?
网友回复很有意思:
爹妈出门自带保温杯,年轻人出门奶茶20一杯。
爹妈做饭一周一百多,年轻人点外卖恨不得一天一百多。
很多时候,钱就是在不经意中溜走的。
你觉得十块八毛不是什么大钱,但是架不住消费频次高,积少成多,也是一笔巨款。想存钱,先要改变自己的消费习惯,对钱有概念。
一杯奶茶等于二三十个鸡蛋。
手游充一次688等于半个月的伙食费。
下一次馆子等于家里半个月的汽油费。
不要被消费主义洗脑,要对钱有“实感”,慢慢改掉乱花钱的习惯,才能一点点把钱存住。
2. 拒绝超前消费
前几天和朋友聊天,他说了一个反常识的现象:
4s店里,贷款买辆20w的车比全款买还要便宜8000,前提是你能两年之内还上。
我寻思,那银行岂不是亏了。
但数据显示,绝大部分人在两年之内是还不上的。
也就意味着20w的车,五年下来,要有四五万块的利息要还。
很多人觉得街上好车满地跑,自己买个好车有面子。
就为了这点面子,一咬牙背上贷款,这样一来,钱更是存不住了。
这几年大家都在提一个词“化债”。
在过去,很多人超前消费,透支了自己的储蓄。
如今很多行业不景气,他们不仅要承担当下的困窘,还要为过去的“大方”买单。
双倍的危机,足以让一个人寸步难行。东西能用就好,不要为面子买单,不要为品牌溢价买单。
网购前遵循“48小时定律”,避免冲动消费。
选择低成本替代方案,用大牌平替来省钱。
拒绝负债,拒绝超前消费。存在兜里的钱,是一个人的自由,更是一个人的体面。
3. 学会存钱
老话说:穿不穷,吃不穷,计算不到定受穷。
意思是说:平时吃饭穿衣是不会让人变穷的,真正让人变穷的是不会规划。
所以普通人必须学会记账,学会筹划。
简单一点的,比如532储蓄法。
50%的必须开支,30%的非必须开支,20%的强制储蓄。
这样无论如何都能做到心里有数。
再复杂一点,可以把车贷房贷、饮食、养老、教育、零花钱都分账户管理,便于追踪调整。
硬性支出要心里有数,存款起码能应急3—5个月,不该花的钱砍掉,能省则省。
牢记存钱三原则,先储蓄,后消费;应急资金优先;积少成多。
做到家中有粮,才能在变化的时代里,享受安安稳稳的幸福。
02
高筑墙
去年去南京玩的时候,有幸去明城墙逛了逛。
当时站在城墙上往下看,腿都有些发软,这么高的城墙,鸟飞上来都费劲,何况是人。
朱元璋高筑墙的策略,主要就是在南京实施的。
他立足南京,以淮河为屏,以群山为盾,加上又高又厚的南京城墙,才得以韬光养晦,问鼎天下。
孙子兵法里讲:未虑胜,先虑败。
真正的强者,未必是常胜将军,而是懂得控制风险,先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控制风险最好的方式,就是稳住自己。
一方面稳住工作,打磨自己的技能,加宽自己的职业护城河。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就意味着有一个稳定的锚。
另一方面,则是稳住健康。身体健康,才能有东山再起的可能。
稳住工作,身体健康就是对自己和家人最大的负责。
1. 好好上班,就是最好的投资
之前网上一直流传这样一句话:这些年有上进心的,都负债累累了。
在大环境不明朗的情况下,每个人都像是在泥潭里,越折腾,沉下去得就越快。
别的不说,就说我们楼下的小吃街。
每个月都能见到几家往外转租的店铺,很多新店,基本上开不到半年就黄了。
博主九边就说:好好上班,就是最好的投资。
未来几年,先稳住工作,不要乱投资、乱跳槽。
少摸鱼,别躺平,把工作做好,你就赢了一大半人了。
2. 加宽自己的职业护城河
职业护城河有两个方面:
一是专业能力,比如我们这个行业,其实就是写稿+选题。
把文章写扎实,选题能创新,稳扎稳打,把自己的专业能力提上去,就是在这个行业里屹立不败的法宝。
另一方面则是可迁移能力,比如沟通能力、管理能力。这些通用能力,无论在何种岗位上,都能给自己加分。
自己的职业护城河越宽越深,外面的风浪就越难影响到自己。
3. 身体不好,是最大的中年危机。
前几天看到一则新闻:月薪三万的程序员因为长期熬夜,导致脑干出血。
他在未来可能要一辈子做康复。
社交平台上,他发文说:累了就好好歇歇,我是前车之鉴。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比保工作更重要的,是保住身体。毕竟只要身体无恙,一切还都有可能。
身体垮了,后半辈子基本就垮了。
少熬夜,别太卷,定期体检,好好锻炼,身体才是最大的依靠和本钱。
03
缓称王
我记得电视剧版的《朱元璋》里,陈友谅兵败之后,说自己被龙椅拖累了。
他觉得要是当初自己能克制住称帝的欲望,没准就不会是这个结局。
称帝之后,四面皆敌,诸侯嫉妒,元廷打压,让他苦不堪言,最终含恨而终。
朱元璋就聪明很多,占领南京之后,只称“吴国公”,迟迟没有称帝。
虽然占了天底下最富庶的几个省,但是却一直不声张,不夸耀,默默发展。
而且他还一直打的是小明王的旗号,尊韩林儿为主。导致元军前期只顾着打小明王,根本没空搭理他。这才有了朱元璋发展壮大的机会。
后来大家反应过来的时候,朱元璋的实力已经不可撼动了。
形势不明朗的时候,不出头、不冒尖,闷头吃肉,才是最好的生存方式。
1. 别炫耀,肉要埋在饭里吃
王尔德说过这样一句话:
任何人都能对朋友的不幸感到同情,但要消受一个春风得意的朋友,则需要非常优良的天性。
不怕兄弟苦,就怕兄弟开路虎。
嫉妒这个东西,是非常可怕的。
如今很多行业不景气,如果你的收入还行,闷头吃肉就好,千万别炫耀。
不然到头来,朋友没了,还容易被人使绊子。
2. 别冒尖,不声不响才能做大事
有句话是这么说的:真正要做的事情,连神明都不要讲。
事以秘成,语以泄败。
很多人总是喜欢高调宣传,事情八字还没一撇,就到处宣扬,搞得像事情已经成功了一样。
这样不仅透支了自己未来的成就感,导致将来动力不足。
还会招来隐形的竞争对手,容易让自己的事业功亏一篑。
80%的精力投入深耕,20%的精力投入价值展示,不声不响才能做大事。
3. 多积累,多储备
缓称王不是不称王,而是要在合适的时机一飞冲天。
而在这之前,需要大量的资源储备。
一方面是人脉资源,多出去,多见人,无论是行业论坛,还是老同事聚会,多出去看看,没准就能有新的机会,新的启发。
一方面是个人实力,知道自己擅长什么,明白自己想要什么,瞄准一个赛道努力使劲,只要下得功夫足够多,早晚会成为这个领域的专家。
潜龙在渊,低调蓄势,在时机到来的时候,自然可以一鸣惊人。
▽
这几年,很多行业都在面临重新洗牌,很多人的生活也在发生变化。
丘吉尔说:不要浪费每一场危机。是危机也是转机。
广积粮,高筑墙,缓称王。默默积累,控制风险,低调藏拙。
稳住自己,等危机过去,自然就是长风破万里,云开见苍山。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