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7日凌晨,印度军方发动代号为“辛杜尔行动”(又称“朱砂行动”)的军事打击,对巴基斯坦境内及巴控克什米尔地区的9处目标发动导弹袭击,声称目标是恐怖主义基础设施。巴基斯坦方面则宣称击落6架印度战机,包括3架法国“阵风”战斗机、1架苏-30MKI、1架米格-29及1架“苍鹭”无人机,并强调这些战机均在印度领空被击落且巴方无损失。此次冲突是自1971年以来印度对巴基斯坦本土最深入的军事行动,从“阵风”到苏-30MKI,印度精锐战机折戟沉沙。这场惊心动魄的空战,究竟藏着哪些制胜密码?
一、事件复盘:空战是怎样发生的?
综合公开报道信息,特别是北京时间5月10日凌晨,巴基斯坦空军新闻发布会的细节披露,我们对此次空战印巴双方作战行动进行了复盘。印度空军发动的“辛杜尔行动”从5月7日凌晨1时05分开始,持续约90分钟。印方的主要作战企图是以“反恐”为名,对巴基斯坦境内及巴控克什米尔地区所谓的恐怖主义目标发动袭击,以展示其军事力量,对巴基斯坦形成威慑,安抚国内舆论。巴方以“捍卫主权”为由实施强硬反击,向国际社会传递“不惜代价捍卫主权”的决心。主要的战斗过程大体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印军突袭巴方地面目标,巴方防御监控。印军第一波出动约12架战机(数量根据巴军公布PPT推算)从战区北部和中部开始集结,执行对地打击任务,巴军按照威慑的交战规则通过预警机和情报飞机并通过EMO作战(电磁作战环境)对印方行动进行了全程监控,在00点10分印度空军越过印巴实际控制线。00点12分,巴基斯坦启动了应对措施。先后出动出动42架战机在己方控制区构筑了北、中、南方向及其它区域的空中重点防御区域,实施DCA作战(防御性制空作战)。印度方面大量战斗机开始升空,到00点30分的时候,印度大量战斗机在空中不同高度集结,从最初60架,增加到72架。
■5月10日凌晨,巴基斯坦空军新闻发布会披露的5·7空战有关态势
第二阶段为巴方反击震慑作战。在监控到印军投射武器后,巴军中队将交战规则改变为“在自身不损失的情况下确保击杀”,巴军空中战术从“威慑”改为“歼灭”,实施进攻性作战,巴方精准把握合法自卫原则,主要瞄准印军的核心力量和战机,优选阵风战斗机为首要作战目标,以体系为支撑,以20架左右的歼-10CE战斗机为核心进攻力量进行BVR超视距作战,期间双方超视距空战频繁,交战持续了一个多小时,空战呈现巴方一边倒的压制式优势,先后有5架印度战机在空战中被击落,分别为3架阵风、一架苏30、一架米格-29,以及1架苍鹭无人机。
此次行动,印度方面的主要战果是对巴基斯坦境内的9处目标发动了导弹袭击,部分目标被成功打击,取得了一定成效。袭击的最远目标位于巴基斯坦境内100多公里的巴哈瓦尔普尔,其他目标距离边境13至35公里不等。
■印度对巴基斯坦境内多个目标发动了导弹袭击态势
■巴基斯坦空军击落印度战机部分残骸分布图
二、综合研判:作战双方如何讲评?
此次印巴“5·7空战”呈现出规模大、距离远的鲜明特点。从规模上讲,妥妥的百机大战。双方参战飞机规模达114架左右,空中对峙了1个多小时。已经达到战役规模级,如此大规模的现代空战尚属首次,这也反映出此次印巴冲突的激烈程度。众多战机在空中交错飞行,进行着激烈的对抗,对双方的作战指挥和飞行员的素质都是巨大的考验。从交战距离上讲,妥妥的远距斗法。印度方面采用了防区外打击的战术,试图在巴基斯坦防空火力范围之外发动攻击,以减少自身损失。而巴基斯坦则凭借其先进的雷达系统和超视距空空导弹,实现了超视距反杀。这种远距离的交战战模式,要求双方具备高精度的探测和打击能力,也使得空中作战的不确定性大大增加。
■巴基斯坦空军大战印度战机艺术想象图
再来看看双方作战能力和水平。印度此次大编队作战防区外打击首秀,精心选择在子夜突袭、来势汹汹。其出动了大量先进战机,试图通过使用防区外武器,大幅度降低巴方地面防空系统的威胁,对巴基斯坦形成压倒性优势。其编队规模大、采取多机种协同作战、多向出击的防区外打击战法,使巴基斯坦境内9处目标先后被攻击,取得一定成效。但在战略研判上低估了小巴抗击的决心和能力,对整体战场的掌控能力不足,在制空作战的体系编成、指挥组织、战术战法等多个方面十分混乱。反观巴基斯坦方面战场控制能力强大、战术运用娴熟,表现出极高的战备水平。在战略指导上十分清醒灵活,在面对印度的突然袭击时,能够迅速做出反应,组织有效的反击。其以少胜多,通过超视距远程反杀,精准点穴,实现能力威慑。
三、制胜密码:小巴为什么行?印方为什么不行?
此次空战小巴之所以可以压倒性取得第一轮的胜利,最主要的还是要从体系、武器、战术、人员四个方面找原因。
一是体系制胜:从传感器到射手的“杀伤链” VS烟囱林立的“单打独斗”
从5月10日小巴空军新闻发布会的细节披露,我们能惊讶的发现整个战场对巴方完全是透明的,双方态势呈现的清清楚楚,他们是站在上帝之眼的角度指挥作战的。这是因为巴基斯坦的作战体系,堪称现代空战的典范。小巴将预警机、作战飞机链接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作战体系。ZDK-03预警机、电子侦察机等就像“眼睛和大脑”,Link17数据链就是“神经网络”,有效的将歼-10CE 的空战优势、电子战飞机的幽灵杀伤及红旗-9P 的防空火力完美串联。当印度战机来袭,预警机第一时间将目标信息传递给地面防空系统和空中战机,形成“发现即摧毁”的杀伤链。其预警机、电子侦察机能够实时探测到印度战机的动向,同步将信息融合及时传递给作战飞机和地面防空系统。电子战飞机则对印度战机的通信和雷达系统进行干扰,降低其作战效能。作战飞机在接收到准确信息后,能够迅速做出反应,对目标进行打击。这种高效的作战体系使得小巴能够在空战中迅速掌握战场态势,先发制人。
■巴基斯坦将预警机、作战飞机链接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作战体系,形成“发现即摧毁”的杀伤链
此次超视距远程猎杀阵风就是先通过EMO作战测定印方战机的“电子指纹”经预警机数据融合完成目标发现、识别和跟踪,通过数据链引导歼-10CE等战斗机构成最佳发射条件进行超视距作战。从印方飞行员只能在航空民用波段上明语通话的录音说明其军用通信系统早已被巴方切断,通过这套作战体系小巴能够运用电子战力量配合实现对印度作战体系的“挖眼”“断链”和“解体”,为各个击破印军扫清了障碍。反观印度,“万国牌”装备如同“各说各话的多国部队”。“阵风”的法国系统、苏 - 30MKI的俄制系统,以及其他防空装备,彼此之间无法有效兼容,就像烟囱林立的孤岛,信息传递如同“鸡同鸭讲”,加上小巴电子战作战给其带来的混乱,只能各自为战、单打独斗,根本无法形成合力。
■巴基斯坦空军体系化作战碾压印度空军
■印巴作战体系对比示意图,巴基斯坦依托ZDK-03预警机与战斗机群通过Link-17数据链实现实时信息共享,形成覆盖200公里半径的“上帝视角”。预警机作为空中指挥中枢,将雷达探测、电子侦察和武器引导功能整合,使巴基斯坦战机能在印度飞机尚未进入攻击范围时完成锁定。相比之下,印度空军使用的俄制A-50EI预警机与法系阵风战机的MIDSLVT数据链互不兼容,指挥依赖语音通信
二是武器制胜:中国制造碾压万国杂牌
小巴在此次空战中大量使用了中国制造的武器装备,ZDK-03预警机、歼-10CE、JF - 17“枭龙”战机、PL-15E都是重量级“嘉宾”,具备很强的作战能力,歼- 10CE 综合制空作战能力力压阵风,属于第一梯队水平,其电子战系统堪称“电磁杀手”,整合了KG系列电子吊舱功能,通过全频段有源干扰压制阵风的SPECTRA电子战系统和机载雷达。在与“阵风”的对抗中,它能轻松干扰对方雷达,让印度战机变成“睁眼瞎”。在4月29日的对峙中,巴方战机的综合电子干扰,使印度4架阵风的雷达制导系统失效,被迫紧急降落在斯利那加空军基地。PL-15E导弹更是凭借先进技术,在超视距空战中占据绝对优势。红旗-9P 防空导弹的多目标拦截能力,一次可同时应对6个来袭目标,其抗干扰性能更是当仁不让。这些装备成为小巴战胜印军的重要条件之一。而印度的的“万国牌”武器,阵风战斗机虽然先进、功能强大,但其它武器性能参差不齐,难以取长补短,配套使用,同时还存在严重的后勤保障难题,为作战埋下很大隐患。
■X博主对阵风与歼-10CE战斗机的对比
■外网对阵风RBE2雷达与歼-10CE机载火控雷达技术对比
三是战术制胜:42架对72架,点穴打击,以少胜多
巴方在此次空战中战术思想先进,实现了对印的降维式打击。首先在指导思想上突出使用优势兵力击敌要害,集中使用先进的歼-10CE加PL-15E在战场局部形成兵力和技术优势,采用了点穴打击的战术,以42架战机对抗印度的72架战机,实现了以少胜多。其次在战法上突出制信息权和制电磁权的争夺,全程运用电子战力量,实现对印军的电磁切割,瓦解了印军的作战体系,使印军雷达看不见、通信听不着、指挥效能大大降低,从而牢牢掌握电磁和信息优势。此次空战揭示了现代空战的核心规则:电子对抗能力与信息融合效率已超越单一战机性能成为胜负关键。巴基斯坦通过精准的电磁频谱压制和自主可控的作战体系,实现了对技术装备数量占优的印度空军的非对称打击。
■推测巴基斯坦利用猎鹰DA-20电子战飞机搭载的Jn-1101F电子战系统,对印度空军的通信频段进行高强度干扰
■歼-10CE搭载新型电子战吊舱,对印度空军的雷达系统进行高强度干扰
从战术运用上巴方飞行员突出尽远打击,发挥装备优势。通过先进的战术,构成最佳的导弹发射包线。所谓导弹发射包线,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导弹能够有效命中目标的范围。巴方飞行员通过合理的战术运用,使得战机在最佳的发射位置和发射条件下发射导弹,提高了导弹的命中率。例如,在此次空战中,巴方战机利用预警机提供的信息,提前占据有利位置,对印度的“阵风”战斗机进行突袭。印度的“阵风”战斗机在被突袭时,其雷达告警接收机(RWR)无告警,这很可能是由于巴方采用了雷达低截获概率猝发探测技术和协同制导攻击等战术。资料表明雷达低截获概率猝发探测技术通过采用复杂雷达波形、精准控制发射能量及辐射时间能够保证在探测到对方的前提下而不被发现。协同制导攻击是指多架战机通过数据链共享信息,由一架战机或预警机引导导弹攻击目标,其他战机提供支援和掩护。这种战术能够有效地提高导弹的命中率,同时降低自身被发现的概率。反观印度作战指导思想陈旧落后,还停留在人海战术的窠臼中,特别是不注重信息优势和电磁优势的获取,战场态势掌握的是一塌糊涂,甚至不清楚自己在哪儿,敌人在哪儿,加之自身作战体系的脆弱性和战术战法僵化,可谓是输得干干净净。
■机载火控雷达探测模式及猝发探测
■巴方飞行员采用先进战术突出尽远打击,发挥装备优势,图为模拟2对1钳形夹击BVR空战战术
■巴方可能采用协同制导攻击战术,图为美军公布的一种双机协同攻击战术
四是人员制胜:“老炮”对决“菜鸟”
人永远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决定性因素,小巴新闻发布会那位将军说:“装备并非决胜关键,训练、领导力才是指引方向和决定胜负的因素,还有整个编队的作战能力和训练水平”。
■巴基斯坦空军新闻发布会披露5·7空战细节的少将专业儒雅令人印象深刻
巴方指挥官在此次空指挥中展现的超高指挥素养,清晰的作战思路和优雅的指挥艺术都堪称典范。巴基斯坦飞行员堪称“空中老炮”,平均每年飞行时间超过 240小时,远超印度飞行员的150小时。素以骁勇善战著称。在历史上,巴基斯坦空军多次在空战中取得胜利,最近的一次是2019年的2.27空战,充分展示了其高超的战术水平。此次面对印度的突袭,巴方飞行员凭借丰富的经验和娴熟的战术,将战机和武器的性能发挥到了极致。印度飞行员则暴露出训练不足的短板。他们对先进战机的操作不熟,战术理念落后,只能被动挨打。
■巴基斯坦飞行员堪称“空中老炮”,素以骁勇善战著称
四、结束语
这场惊心动魄的空战,不仅是一场军事较量,更是现代战争体系化、信息化的生动写照。巴基斯坦用一场教科书级别的胜利,向世界证明:在现代空战中,体系优势、装备性能和人员素质缺一不可。同时也向世界展示了中系装备体系的强大作战实力,势必引发南亚大陆新一轮的军备竞赛。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