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至16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开启了他第二任期的首次重要外访,目的地是沙特阿拉伯、卡塔尔和阿联酋这中东三国,并出席海湾国家峰会和投资峰会。消息一出,全球目光纷纷聚焦,大家都在猜测,特朗普这次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

值得一提的是,特朗普的中东之行是他再度入主白宫以来的首次“真正外访”,并且八年前特朗普第一任期首次出访目的地也是地处中东的沙特阿拉伯,可见海湾地区对美国的意义可谓是非同一般。
懂王“不拘一格”两次将首访地选在中东海湾地区国家的背后,是这些国家资金实力雄厚、在安全上受控于美国的客观条件与特朗普“美国优先”的逐利性外交相结合的产物。
大家都知道特朗普向来把“美国优先”挂在嘴边,这几个中东国家均具备较强地区影响力和经济实力,且都是美国盟友。沙特是阿拉伯世界最大经济体,也是美国在中东的长期盟友、特朗普中东外交的核心,它在稳定能源市场、平衡地区力量等方面作用关键。
阿联酋经济实力不容小觑,是美国在中东最大的出口市场。卡塔尔则手握美军乌代德空军基地这一“战略王牌”,在巴以冲突中左右逢源,甚至一度让以色列和哈马斯握手言和。

特朗普的“KPI焦虑症”
至于懂王这次访问的目的,可以说这是一次精心策划的披着外交外衣的商业路演——
众所周知特朗普政府上台前曾立下结束巴以冲突、限制伊朗核计划、促成沙特与以色列关系正常化等“大目标”,但目前来看这些目标遥不可及。如今他急需用“经贸大单”来证明自己的“外交能力”,否则中期选举的选票可不会说谎。

从特朗普此次的随访团就能看出其经济目的,特朗普这次出访带了一群“豪华随从团”,特斯拉、谷歌、花旗银行、波音、黑石集团等一众美国大公司的高管纷纷随行。
在出行之前,沙特就已表示未来四年将向美国投资6000亿美元,阿联酋也承诺未来十年向美国投资1.4万亿美元;到访沙特第一天,两国更是直接签署了价值近1420亿美元的军售协议。

这些数字虽然有些还只是意向性的,但面对国内34%的民调支持率(历史同期最低),价值万亿的“中东捷报”可暂时掩盖升腾的民怨。同时这种“中东土豪,在线打钱”的剧情,完美契合了特朗普“让盟友付保护费”的执政哲学。
但即使美国与这些国家签下“大单”,纸面上的巨额协议最终到底有多少能真正落到实处,依然存疑。像与沙特的1420亿军火大单,媒体就透露美国与沙特现有军售合同总额超过1290亿美元,因为2017年特朗普第一任期时与沙特签署的1000多亿的合同至今只执行了100亿美元,大部分都未能兑现。这就意味着这次沙特只是新增加了130亿美元的军购合同,其他的都是比着旧合同重新签署了一遍而已。
并且如今的中东早已不是美国的提款机,中东国家都在“两面下注”:沙特一边与特朗普签协议,一边与中国签署百亿光伏协议;阿联酋引进华为5G,卡塔尔加入“上合组织”......中东的棋盘上,美国早已不是唯一的棋手。
特朗普家族生意狂想曲
还有一个比较隐晦但又备受关注的目的,那就是特朗普家族的商业利益。美国不少媒体都报道称,特朗普家族在沙特、阿联酋和卡塔尔都有自己的商业布局,主要涉及酒店和高尔夫球场等产业。
最近特朗普公司还和沙特达成协议,要在沙特港口城市吉达建特朗普大厦。前一阵他儿子埃里克・特朗普还前往卡塔尔,代表特朗普集团与卡塔尔方面签了协议,新开一家高尔夫球场。
虽然按照美国法律规定,特朗普身为总统应暂时退出家族企业经营,但此次访问中东三国很难说对他家族的生意没有帮助。这也让人不禁怀疑,特朗普到底是在为美国的利益出访,还是顺便也在为自己的家族财富添砖加瓦。
懂王的地缘政治算盘
除此以外,地缘政治尤其是加沙局势以及伊朗核问题,也是特朗普此行无法回避的议题。特朗普13日表示,将解除美国对叙利亚的制裁;至于伊朗,特朗普希望通过磋商就伊核问题达成协议。
但特朗普也表示,他的耐心并非没有底线,他敦促伊朗与美国达成新的核协议,否则将面临严重的经济和军事后果。特朗普这种“胡萝卜加大棒”的施压方式表明,如今在中东促进“人权和民主”的目标已经被强调经济繁荣和地区稳定所取代。
在此背景下,特朗普个人也想借此次访问推进其外交优先事项,着力塑造“和平缔造者”“交易撮合者”形象,并为后续地区安全架构及外交协议定调。特朗普的中东策略,本质上是对拜登政策的又一次彻底否定。

然而加沙地带的战火仍在燃烧,哈马斯与以色列的冲突随时可能升级。承诺“推动和平”,不过是“政治正确”的场面话罢了......
此次特朗普中东之行与2017年明显不同的是,他绕开了在中东最重要的盟友以色列。要知道8年前他首访中东时,可是把耶路撒冷哭墙当打卡点的,这暴露出美以关系的微妙裂痕。

以色列常驻联合国代表达农表示:“虽然美国和以色列依然是长期盟友,但两国利益并不总是一致。”这一表态,似乎也暗示了美国和以色列在某些问题上出现了较大分歧。
近期美国与伊朗的核谈判、撇开以色列与胡塞武装实现停火都是美国与以色列关系不睦的体现。内塔尼亚胡坚持对加沙的军事行动和与伊朗的全面对抗与懂王的中东政策存在重大错位。

以色列既无法提供千亿投资,又在加沙攻势、伊朗核问题上与白宫分歧加剧,战略价值被重新评估。如何在维持美以盟友关系的同时平衡以色列对美国中东政策的负面影响,无疑是特朗普面临的棘手问题。
美国的霸权黄昏
特朗普此次中东三国行处处透着“特朗普特色”,看似风光无限,实则充满了挑战和不确定性。他试图用“经贸大单”掩盖“政治无能”,用“军售协议”粉饰“战略失败”。然而历史早已证明,靠“带货”维系的盟友关系终究是“塑料花友情”,这种“金钱换安全”的模式也恰是中东动荡的根源。

近年来,从沙伊复交到叙利亚重返阿盟,中东国家在中国斡旋下走向“握手言和”,美国却还在沉迷“拉一派打一派”的“美式零和博弈”与“霸权游戏”。
历史早已证明,任何试图在中东“玩火”的外部势力,最终都会被反噬。特朗普若继续挑动对抗,也只会加速中东“离美”趋势。

中东的未来不应由军火商的订单决定,也不应由政客的“唯利是图”左右。唯有尊重各国主权、推动和平对话,才能真正实现地区的长治久安。否则,特朗普的中东之行终究只会是一场“皇帝的新衣”。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