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桂清
近日,一首改编自台湾地区政治人物言论片段的网络歌曲《没出息》,以席卷之势火遍海峡两岸。大陆音乐博主将“从从容容、游刃有余”与“匆匆忙忙、连滚带爬”等犀利言辞配上魔性旋律,在社交平台迅速传播,不仅催生了钢琴版、唢呐版等众多二次创作,更引发岛内政论节目热评与网友竞相模仿改编,成为跨海峡的文化现象。这首“台湾作词,大陆作曲”的草根作品,看似是轻松的网络“玩梗”,实则精准戳中了两岸民众的共同情绪,其走红背后是对赖清德当局治理失败的集体嘲讽与民意表达。
《没出息》的爆红绝非偶然,而是两岸文化基因共鸣与网络传播力共振的必然结果。从创作逻辑看,作品将严肃政治场景转化为戏剧化音乐表达,强烈的反差感形成天然记忆点,让“洗脑旋律+犀利吐槽”的组合具备了“病毒式”传播的基础。这种自发的民间文化互动,生动印证了两岸同根同源的文化底色。从早年的“洪荒之力”到如今的《没出息》,网络流行文化始终以轻盈的方式搭建起两岸交流的桥梁。两岸网友围绕同一素材接力创作、实时互动,在欢笑中消弭认知偏差,这种“柔性交流”比任何说教都更具感染力。正如台湾网友所言,“无论海峡两岸相隔多远,我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都扎根于相同的文化基因之中”。《没出息》的跨域传播正是这种文化基因的鲜活体现,彰显了民间蕴藏的融合内生动力。
如果说文化共鸣是《没出息》走红的基础,那么对赖清德当局“台独”执政的不满则是其引发强烈反响的核心。歌曲中“没出息”的嘲讽,已成为两岸对赖清德当局的集体评价,折射出清晰的民意动向。
在两岸关系上,赖清德当局的顽固谋“独”行径早已引发公愤。其上台后持续鼓吹“两岸互不隶属”等分裂谬论,歪曲联大第2758号决议与二战历史,将“终战80周年”替代“二战胜利80周年”,无视台湾光复的历史事实;更以打造“台湾之盾”为名大肆军购,计划将防务预算提升至GDP的5%,把改善民生的经费用于购买美国军火。这些数典忘祖、“以武谋独”的危险挑衅,将台湾推向兵凶战危的险境,让两岸民众更清晰认识到“台独”是绝路、是死路。正如网友所言:“统一才能从容,‘台独’只会连滚带爬。”
在内部施政上,赖清德当局深陷“治理荒腔走板”的困境。其不仅对民生福祉漠不关心,在花莲马太鞍溪堰塞湖洪灾中处置不力,反而将民众自救包装成政绩,更刻意挑起政党对立,发动“大罢免”,以“反中抗中”转移治理失效的矛盾。当穷兵黩武的防务预算严重挤压文化教育、经济发展、民生福利等支出,当“画大饼”的承诺屡屡落空,岛内网友的吐槽直击要害:“四个优先、三大策略,结果两头空空,全是一派胡言。”这种失望情绪在《没出息》的二创作品中得到集中宣泄。
在对外关系上,赖清德当局的“跪美舔美”更让台湾民众深感羞耻。为讨好美国,赖当局将台积电为代表的半导体制造产业拱手相让,在对美关税谈判中毫无立场,沦为外部势力的“提款机”,被痛批“掏空台湾根基”。这种牺牲台湾利益换取政治私利的行径,与歌曲中“没出息”的嘲讽形成精准呼应,成为两岸网友共同的批判靶点。民调显示,赖清德“声望”已创下新低,正是这种不满情绪的直接体现。
《没出息》的走红如同一面镜子,既照见了两岸民众血浓于水的情感联结,也映出了民进党当局的失道寡助。尽管“台独”势力妄图禁止大陆社交媒体,切断两岸文化交流,但网络时代的民间创作早已突破壁垒,成为不可阻挡的交流纽带。从之前“科目三”的文化共欢到如今《没出息》的跨域共鸣,无数事实证明,两岸同胞的心灵契合源于共同的文化基因,民间交流的内生动力无法遏制。
历史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赖清德当局的“台独”闹剧与施政乱象,终究挡不住两岸交流的大势,更逆转不了祖国统一的进程。《没出息》的热潮会褪去,但两岸民众对和平发展的追求、对统一大业的期盼不会消散。赖清德等“台独”分子逆历史潮流的“没出息”行径,终将被扫进历史垃圾堆。(作者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研究员)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