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全面开战了。”一天前,阿里重磅业务即将发布,传闻阿里重启口碑、杀入团购,一位美团员工这样对第一财经记者感慨。
今日上午靴子落地。阿里自称的“重磅业务发布会”揭晓,并非传闻中的团购,而是发布“高德扫街榜”,对标美团大众点评。
“这不是一个流量榜,也不是一个广告榜,更不是一个网红榜。”高德地图CEO郭宁对第一财经等媒体表示,高德扫街榜基于用户真实行为产生,不是点赞,不是收藏,更看重回头客,并且永不商业化。
很快,大众点评在同日宣布“重启”品质外卖服务,借大众点评支援外卖战场。
本地生活的火药味儿甚浓。阿里与美团在外卖领域的交锋不断,如今,阿里再度冲击到店业务,攻入美团腹地。
隔空打擂台的背后,美团、阿里在“到店”“到家”领域的战争正在全面燃起,二者都在加快本地生活服务生态的建设,完善消费闭环,补贴战也从外卖进一步向到店领域延伸。
随着新动向的披露,9月10日盘中,截至发稿,美团阿里巴巴港股均涨超2%。尽管双方新一轮的“攻防战”仍有待观望,但在本地生活这个战场,市场正在等待新故事的发生。
高德再攻“到店”
外卖大战的同时,阿里对“到店”的重视程度也在提上新高度。
记者了解到,“高德扫街榜”项目从六月份立项并秘密推进。发布会上,高德披露,目前,高德扫街榜已经覆盖了全国超300个城市的160万个线下服务商家,包括超87万家餐厅、23万家酒店以及近5万个景区等。
火药味正燃起。从打法来看,阿里希望以信用体系的差异化运营来从美团的高市场份额中突围。“高分店铺可能是刷出来的,但到店行为不会骗人,”高德扫街榜产品经理李刚介绍,扫街榜的榜单评分主要基于两部分数据构成:行为+信用,包括导航、搜索、到店,利用AI能力提升识别和过滤虚假信息,结合芝麻信用等体系。
高德地图披露,目前平台每天有1.2亿次生活服务相关搜索,导航前往1300万个生活服务目的地。数据显示,过去一年,大众点评则累计有3.63亿条真实评价,其中日均“带图评价”浏览量同比上升11%,差评优先查看率达到14%,优先查看差评的用户数同比提升36%。
阿里再度将“到店”的重任交给了高德。事实上,从2021年起,阿里巴巴前任董事长张勇就曾提到要将高德从一个导航工具转型为目的地服务平台,当时他为高德定下的目标是2022财年至少吸引1亿名用户在高德内完成基于目的地服务的交易。2022年,沉寂多年的口碑也被并入高德,阿里希望进一步整合内部资源,加快高德的转型。此后阿里财报多次提到高德对本地生活的带动,但对具体数据并未过多披露。9月10日的媒体采访中,对于高德和淘宝闪购是否有后续合作,以及高德团购业务的相关计划,高德并未进一步披露。
高德能否打好这一仗,关系着美团、阿里在本地生活服务生态的竞争。艾媒咨询创始人兼首席分析师张毅对记者分析,阿里推出高德扫街榜还是为了在本地生活形成交易加决策的闭环,进一步加强阿里在本地生活的渗透率。百联咨询创始人、零售电商行业专家庄帅则认为,阿里选择通过高德推出“扫街榜”而非联动闪购,也是因为高德拥有地图和导航数据,这是大众点评缺失的部分,对大众点评会有一定的冲击。
双方新一轮的“攻防战”仍有待观望。在张毅看来,大众点评过去积累了大量的用户评价数据和商家认可度,对商家的变现能力很强。高德扫街榜的推出可能通过推荐效果的提升以及补贴、优惠等打法推动,绑定高德的导航数据冲击大众点评,但仍需要一定时间去构建信任基础和用户认知。
值得一提的是,记者关注到,双方的补贴战火也烧至“到店”领域。发布会上,高德同时宣布,将发放超10亿补贴为线下餐饮及其他服务业带去1000万客流。而大众点评也在同日宣布将同步发放2500万张不同种类的大额“品质外卖”消费券。
大众点评“重启”外卖
9月10日,大众点评宣布“重启”品质外卖服务,将通过B端自研大模型,结合海量真实评价数据分析用户需求,进一步剔除非真实点评数据,以“AI+真实高分”为用户提供可靠决策。
早在2014年,大众点评就上线了外卖服务,并于2016年上线“品质外卖”。2022年,大众点评与美团外卖联合推出“品质外卖”入口,为用户筛选出可外卖的高分堂食餐厅。此后,各类新外卖平台招商时沿用了“品质”概念,并在招商页面将“大众点评高分”作为其商户入选的必要条件。截至9月10日,全国超1400家2025“必吃榜”上榜餐厅、近30家2025“黑珍珠”上榜餐厅以及近1500家高星酒店餐厅均已入驻大众点评“品质外卖”。
对于点评的新举措,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数字生活分析师陈礼腾表示,大众点评重启品质外卖服务,可以提升自身用户黏性与商家资源质量,还与美团外卖形成协同效应。对于商家而言,这些商家自带流量与口碑,提升平台整体商家质量,同时通过“品质外卖”入口,将线上流量反哺线下堂食,也帮助商家拓展线上增量。
庄帅则表示,这一新项目的效果如何还有待观察,大众点评的用户习惯是到店,外卖业务重启需要引导用户在大众点评点外卖的习惯,存在挑战。
值得关注的是,上一轮的外卖大战,让美团“受伤颇深”。8月27日,美团发布了第二季度财报。财报显示,二季度美团收入为918.4亿元,同比增长11.7%。经调整净利润为14.9亿元,同比下滑89%。
净利下滑较多的同时,二季度美团的即时零售、到店业务增长都较快。财报显示,二季度美团App的月活跃用户突破5亿。同时,用户年均交易频次再次创下历史新高。在7月份,美团即时零售日订单量峰值突破1.5亿单。到店业务在二季度持续增长,订单量同比增长超40%,年活跃商户数再创新高。
但美团仍为外卖大战付出了不小的代价。美团二季度核心本地商业分部的收入同比增长7.7%至653亿元。受二季度开始的非理性竞争影响,经营利润由2024年第二季度的152亿元减少至2025年同期的37亿元,经营利润率由25.1%同比减少至5.7%。
财报发布后,美团股价持续下滑,一度跌破100港元,也令外界怀疑美团的护城河是否不够深。对此,庄帅表示美团护城河实际上很深,但不是牢不可破,通过奶茶咖啡等品类,京东和淘宝闪购找到了突破口。各大平台会根据平台业务模式的不同、生态差异和技术水平进行差异化竞争,最终形成一个动态平衡的竞争关系。重点还是供给和服务的差异化,AI技术和无人配送技术是最大的变量。
(本文来自第一财经)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