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伴随着三大战役的结束,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已日薄西山,名存实亡。即便蒋介石再心有不甘,此时也无力回天。
再加上桂系李宗仁、白崇禧的趁机逼宫,蒋介石不得不宣告下野。然而老谋深算的蒋介石岂会就此认输,放弃那至高权力,台湾就成了他最后的退路。
但我们都知道,国民党内部一直是纷争不断,勾心斗角,无论是中央嫡系还是地方系将领,想的都是占地盘扩充势力。
蒋介石如日中天威权正盛时尚不能尽收国民党人心,更何况败逃之际。那么,在蒋介石入台前,究竟是谁在掌控台岛,他又为什么愿意将权力拱手相让呢?
大厦将倾,早谋退路
在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后,国民党赖以维持其反动统治的主要军事力量基本上被摧毁,可以说国民党的统治已经名存实亡,危如累卵,蒋介石也再难翻身。
国民党内部到处都弥漫着失败的阴霾,无数军政要员们,都在互相询问“你有没有准备”之类的话。
1949年的元旦,本该是新年新气象,但与中国共产党统治下的解放区的朝气勃勃相比,国统区却是一片死气沉沉。
对蒋介石而言,这一年更是他命运的转折点,因为就在前一天的的新年致辞中,他无奈地宣布自己再次下野。
在四十名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面前,蒋介石咆哮道:“我不想引退,你们这些国民党官员却想让我引退。我引退并不是因为共产党,而是因为国民党内部的某些人。”
之后,蒋介石以“今后我死无所了”的悲凉心情,乘专机离开南京至杭州,次日飞回奉化溪口故里。
蒋介石的下野,既是战局不断恶化,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的统治岌岌可危下的无奈选择,也是国民党内部不同派系争权下的结果。
尤其是桂系的李宗仁、白崇禧欲趁火打劫,想要借机将蒋介石赶下台。
正如时人所言:“中国国民党犹如一个旧式大家庭。其中的派系犹如大家庭中的各房。各房的中心人物是姑嫂妯娌。姑嫂妯娌妇人之流,往往喜欢将大家庭的财物拿去扎私房。日复一日,为时既久,结果私房固然殷实,而大家庭却空无一物。”
当然,蒋介石的引退只是从前台躲到幕后。虽然辞去了国民政府总统的职务,但他却依旧是国民党的总裁。
在他的故里浙江奉化溪口,仍旧设有七部电台,遥控国民党政权的军政行动,到溪口请示的军政要员更是往来不断。
退居幕后的蒋介石开始作起了两手准备,一方面企图借“和平谈判”之机争取喘息时间,布置长江防线,想与共产党隔江而治,以便卷土重来。
然而在4月21日,渡江战役打响,“百万雄师过大江”,本就士气低迷的国民党军队溃不成军,就连首都南京也再次“沦陷”。
4月23日,解放军的先头部队进入南京,把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旗帜插到了南京总统府的门楼上。这一刻,宣告南京国民政府在大陆的统治土崩瓦解。
面对突如其来的败报,蒋介石怒不可遏,将怒火发泄在部下身上,斥责他们的指挥无能,致使党国一败再败,如今连半壁江山也保不住了。
蒋介石虽然气愤,但其实他早就已经意识到,这场战争的胜负早已注定。为此他也早早就留下了后手,为以后能东山再起准备反攻基地。
届时,国民党内部的多数声音是选择四川,国民政府也已经将中央办事处迁到了成都和重庆。毕竟当年抗日战争时,国民政府就曾这样操作过。
四川天府之国,沃野千里,再加上天然屏障众多,地势险峻,在军事上可谓易守难攻,此即古人所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但四川的缺点也非常明显,那就是容易被包饺子,再加上孤立无援,注定难逃败亡之局。
除了四川,海南岛也是一个可选项,然而当时的海南岛尚未完全开化,经济基础太差,难以支撑数十万大军。选来选去,蒋介石愕然发现,自己别无退路,最佳选择就是台湾。
蒋介石于是着手经营台湾,派自己信任的部下提前登陆台湾,还不断偷运中央银行的黄金、博物馆的国宝。在其看来,台湾就是那个可以“反攻大陆”的最好去处。
提前布局,掌控台岛
国民党败亡之际,蒋介石曾拟过三种方案:一是以四川为中心,退守西南,顽抗到底;二是以海南岛作为最后坚守的阵地;三是撤退台湾,以东南沿海岛屿为前沿,以台湾海峡为屏障,在此建立“反攻大陆,光复党国”的基地。
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势如破竹,国民党残余势力无论如何负隅顽抗,也只是一败再败不断逃窜。就连“国民政府”也从南京先后迁至上海、广州、重庆、成都,却始终无法长久立足。
12月8日,蒋介石登上了去往台湾的飞机。从此刻开始,一直到他去世,蒋介石再也没有踏足过大陆的土地。
蒋介石很早就注意到了台湾的重要性。作为中国沿海最大的岛屿,一条100多海里宽的海峡将其与大陆相隔,没有绝对优势的海空条件是难以攻占的。
再加上物产丰富,气候宜人,经济较大陆发达,还能方便接受美国援助,甚至与美军协同作战。这样一个地方,堪称“一能退守、二能对峙、三能反攻”的理想之地。
解放战争爆发不久,蒋介石巡视台湾就认为:“ 巡视台湾之收获较诸巡视东北之收获犹大。”
1949年初,蒋介石在下野时再次说道:“宁可失了整个大陆,而台湾是不可不保的”,“只要有了台湾,共产党就无奈我何,就算是整个大陆被共产党拿去了,只要保着台湾,我就可以用来恢复大陆”。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在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之后,因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而被日本占据半个世纪之久。
当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接收台湾时,发现很多人都是穿日本木屐,街头巷尾的招牌也都写着某某食堂而不写餐厅,日本招牌满街林立,街头唱响的也都是日本的音乐。
1945年8月27日,蒋介石任命陈仪为台湾省行政长官兼台湾省警备总司令。
陈仪是早年加入光复会的辛亥革命元老,军事上由师长到军长到集团军总司令,政治上先后任浙江省省长、福建省主席、“行政院秘书长”。因此台湾光复后,治理台湾的重责便落在了他身上。
陈仪虽有心治理,却奈何国民党政权早已经腐烂到骨子里。他们将在大陆上那一套贪污腐化、横征暴敛、黑暗凶残的统治,更变本加厉地搬到了台湾。
那些回归祖国后满心希望过上幸福生活的台湾人民不堪忍受,最终爆发了“二二八”事件,死伤者多达数万。
事情发生后,陈仪引咎辞职,就此离开了台湾。后来,人民解放军兵临长江,陈仪欲策动军队反蒋,因失败被解职囚禁。
背负了叛徒之名,陈仪的下场可想而知,他于1950年在台北被蒋介石以“通敌叛国罪”枪决。
继陈仪之后,国民政府迅速废除行政长官制度,成立台湾省政府,并由当时的立法院副院长魏明道接任省主席。
魏明道首次踏上台湾土地,可谓雄心勃勃,他在主持第一次台湾省省政会议时宣称:“今后但以最大的努力来谋台湾的幸福。”
在其治理下,确实一点一点地缓解了台湾的局势和民众们紧张的情绪,足见魏明道有着不一般的政治才能。
然而,魏明道并非蒋介石的嫡系。值此危亡之际,由什么样的人掌控台湾,是台湾能否成为蒋介石最后的栖身之地,延续蒋家王朝的关键。若论蒋介石最信任的人,莫过于他的儿子蒋经国。
但在起步之初,蒋经国年纪还小资历尚浅,难以担当起治理台湾的重任。因此,蒋介石决定安排一个资历够能力强的心腹之人控制台湾,这个人又会是谁呢?
陈诚执台,蒋家忠臣
1965年3月,陈诚病逝于中国台北。蒋介石书写挽联:“光复志节已至最后奋斗关头,那堪吊此国殇,果有数耶。革命事业尚在共同完成阶段,竟忍夺我元辅,岂无天乎!”
在蒋介石看来,陈诚的离逝,可谓国民政府的“国殇”。陈诚的地位何以如此之高,竟然如此受到蒋介石这般重视?
陈诚,字辞修,系国民党的党、政、军首要人物之一。其军事集团是蒋介石嫡系部队的中坚力量。
他自到黄埔军校起就一直追随蒋介石,成为蒋介石的心腹干将,曾任军长、兵团总指挥、集团军总司令、军政部长、湖北省主席、国防部参谋总长等要职。
到台湾后,历任台湾省主席、“行政院长”、“副总统”和“国民党副总裁”。蒋介石曾经在众人面前说过:“中正不可一日无辞修”,由此可见陈诚之地位非同一般。
世人皆知,蒋介石在任用干部注重地域和派系。而出生在浙江青田的陈诚,1918年考取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又在1922年底经人介绍南下广东投奔孙中山领导的革命阵营。黄埔军校甫一成立,他便被安置到教练部担任教育副官。
如此兼具浙江籍、保定系、黄埔系三重身份的陈诚尤其受到蒋介石的偏爱。
尤其是后来蒋介石还牵线搭桥,作其媒人,让陈诚迎娶宋美龄的干女儿谭祥。这让蒋介石彻底将陈诚视作“蒋家人”,对其无比信任。
而陈诚得蒋介石之扶持,一路青云直上。为报知遇之恩,也确实无比忠心于蒋介石,与其它国民党军政大佬截然不同。
要知道,在国民党败逃之际,蒋介石可谓“众叛亲离”。身为国民党代总统的桂系首领李宗仁,以“赴美治疗胃疾”为由,于1949年底不辞而别,经香港远走美国。
宋子文于 1949年4月即辞去广东省省长职务,携全家先赴巴黎,后去美国。曾任国民政府财政部部长的孔祥熙,亦于1948年离开上海,奔赴美国经营银行业。
唯有陈诚,一直死忠于蒋介石。1948年12月24日,蒋介石紧急任命在台湾养病的陈诚为台湾省政府主席。
1949年1月,陈诚兼任“台湾省警备总司令”,负责苏、浙、闽、粤、琼等地区的军事与政治,其中尤以东南沿海岛屿的防务为重。至此,陈诚总揽台湾军政大权,为退台做好了人事安排。
陈诚也确实不负蒋介石厚望,他在上任后即颁布“戒严令”,严控共产党势力的渗入,同时实行币制改革和“三七五”减租的土地改革等措施。
这些措施不但加强了国民党对台湾的控制,还进一步促进台湾经济的发展,为蒋介石执掌台湾、延续蒋家王朝统治奠定了基础。
1949年12月10日下午2时,在人民解放军的隆隆炮声中,蒋介石、蒋经国父子二人“自成都凤凰山乘飞机升空向台北飞行。11日,国民党中央党部亦迁往台北。至此,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彻底覆亡。
1950年3月,陈诚随着蒋介石复职“总统”,出任“行政院长”,之后还数次担任“副总统”,一度有蒋介石继承人之声望。完全可以这么说,除了儿子蒋经国,蒋介石最信任的人就是陈诚了。
总 结
台湾作为蒋介石延续蒋家王朝,赖以生存的基地,为了能有效控制,三易其主,唯有陈诚是蒋介石之心腹。
在国民党败退台湾之际,陈诚执掌台湾军政大权,为蒋介石入台铺路。而陈诚甘愿拱手相让,既有个人感情的因素,也是政治时局的考虑。毕竟除了蒋介石,谁也无法真正掌控整个国民党集团。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