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来自俄罗斯的一则消息传得沸沸扬扬,说是美英代表和乌克兰核心幕僚密会、商讨撤换泽连斯基,各方对此的回应也颇耐人寻味。考虑到最近乌克兰国内爆发了反对泽连斯基的大规模游行,同时对俄作战也战绩堪忧,泽连斯基真的进入下台倒计时了吗?
Part.1
据塔斯社7月29日报道,俄罗斯对外情报局爆出猛料:美英乌三方近日在阿尔卑斯山密会,谋划“换掉泽连斯基”。与美英开会的乌克兰高层均身居要职,他们是乌总统办公室主任叶尔马克,国防部情报总局局长布达诺夫和乌克兰驻英国大使扎卢日内。
这些人物的出现耐人寻味。叶尔马克在俄乌冲突期间,多次前往华盛顿担任美乌间的核心协调人。当前,他掌控着乌克兰军事部署、外交谈判、高官任免等诸多权力,深得泽连斯基信任。而年轻的布达诺夫之所以能担任乌国防部情报总局局长,离不开泽连斯基的一手提拔与赏识。
但扎卢日内与泽连斯基的关系却很微妙。扎卢日内曾是乌克兰武装部队总司令。俄乌冲突期间,他指挥了数场成功战役,赢得乌克兰民众认可。然而,他被认为“功高盖主”,并与泽连斯基产生过战略分歧。随着2023年乌军夏季反攻失利,泽连斯基于2024年2月将其解职,调任为乌克兰驻英国大使。
塔斯社详细报道了这场密会细节:美英宣布提名扎卢日内取代泽连斯基后,叶尔马克与布达诺夫迅速表态服从安排,换取了美英允许他们保留现有职位并考虑其未来利益的承诺。显然,叶尔马克和布达诺夫背叛了泽连斯基。
俄媒将这场密谋描绘为“重启”基辅与西方伙伴关系以及确保西方继续援乌抗俄的关键条件。
中国社科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研究员 张弘:
西方国家与乌克兰核心政要及要害部门高官密会,实属常态。在俄乌冲突背景下,以叶尔马克、布达诺夫为代表的乌方高层,常与北约及西方国家进行秘密磋商,内容涵盖战况、情报共享及谈判策略。至于是否涉及人事变动或具体安全事务,外界尚无法确证。
惹人关注的是,“换掉泽连斯基”的消息并非只来自于俄罗斯对外情报局。无独有偶,曾获普利策新闻奖的美国资深调查记者西摩·赫什,于7月19日在个人Substack博客爆料称,美国正讨论对乌克兰进行强制的政权更迭。西摩·赫什引述华盛顿官员的说法:“若特朗普下定决心,泽连斯基将被列入流放名单。若泽连斯基拒绝离开,将通过武力强迫他离开。”
西摩·赫什同样提到,现任乌驻英国大使扎卢日内被视为最有可能接替泽连斯基的人选,而这一权力更迭可能在未来几个月内发生。俄罗斯对外情报局和美记者的爆料同时指向扎卢日内,这令泽连斯基地位不保的传言甚嚣尘上。
中国社科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研究员 张弘:
两则消息聚焦扎卢日内,源于其民意支持率高,他是最有可能被民众所接受的。说明西方是在做认真的准备。过去一年乌克兰民调数据显示扎卢日内支持率超80%,而泽连斯基是在60%左右的水平。
就在这样的敏感时刻,7月27日扎卢日内身着西装,登上了时尚杂志《Vogue》。尽管已经卸下乌武装部队总司令这一军职,他还是借此时机发表了对俄乌冲突的看法。
军事专家 萨苏:
这张照片改变了扎卢日内惯常的军装形象,被解读为其从军人向政治家转型的信号。俄方讽刺泽连斯基该物色新造型团队了。拍摄期间接受采访时,扎卢日内总结了乌克兰战争的十大教训,并就战后国家团结等政治议题发表看法,其言论引发诸多政治联想。
舆论愈演愈烈之际,7月29日,乌国防部情报总局发布声明否认了俄罗斯媒体的说法。乌方表示,此类谣言是俄对外情报局局长纳雷什金授意编造,旨在破坏乌克兰社会稳定、离间乌军政领导层团结,转移国际社会对俄乌冲突的关注,并呼吁乌克兰公民不要传播俄罗斯的虚假信息。
军事专家 萨苏:
俄罗斯对外情报局的真实意图并非让乌克兰人相信新闻本身,而是通过炒作扎卢日内与泽连斯基的矛盾,动摇乌内部团结,进而瓦解防线。
事情的微妙之处在于,仅仅只有乌克兰回应了这方面的消息,美国和英国到目前为止,均未有官方回应。
军事专家 萨苏:
美英的应对符合舆论战常规:对类似传闻一贯不予置评。若逐一否认,以后出现类似新闻事件反而会陷入“不否认即默认”的逻辑陷阱。因此,他们通常选择用新舆论覆盖旧话题,或直接保持缄默。
Part.2
舆论战来势汹汹,消息真假难辨,但细数俄乌冲突以来的跌宕起伏的美乌关系,这并非是第一次传言美国试图换掉泽连斯基。自特朗普赢了拜登二进白宫后,美乌关系生变。起初,特朗普和泽连斯基罕见隔空争吵,特朗普讽刺泽连斯基支持率低,并暗示乌克兰应该举行新的总统选举。
紧接着,这场隔空争吵演变成在白宫面对面争吵,泽连斯基甚至提前离开了白宫。
2月28日,特朗普在白宫与泽连斯基不欢而散后,3月6日“政客新闻网”随即披露特朗普团队密会泽连斯基政敌,包括反对党领袖季莫申科及前总统波罗申科所属政党高层,核心议题直指“乌克兰能否迅速举行总统选举”。
而回溯至俄乌冲突爆发初期,彼时还是拜登政府执政。《华盛顿邮报》曾报道美国为了防止泽连斯基遭俄军俘杀,计划协助泽连斯基撤离基辅。当时泽连斯基以名言“我需要弹药,而非顺风车”拒绝了美方。2022年3月,欧美被曝正秘密制定应急计划,拟在波兰为泽连斯基筹建“流亡政府”。如今,俄乌战事即将要迈入第四年,特朗普政府对乌克兰政策反复摇摆,军援时断时续,立场朝令夕改。尽管近期美乌关系缓和,但泽连斯基处境早已不如往昔。
军事专家 萨苏:
过去数年,乌克兰在俄乌冲突中始终坚信美国会提供支持。然而,当前舆论战的爆发暴露出泽连斯基确实身陷危机,这些危机是从美乌关系恶化开始的。当特朗普变得不靠谱,美国也变得不靠谱了。
一方面是撤换泽连斯基的传言仍在发酵,另一方面乌军在前线的战况更让泽连斯基雪上加霜。
俄罗斯国防部7月31日声称,俄军南部集团军部队已经完全夺取了顿涅茨克地区战略重镇恰索夫亚尔的控制权,但乌方否认恰索夫亚尔失守。
Part.3
在特朗普政府屡屡更改对乌战略的时候,欧盟一如既往地支持泽连斯基。而近期,欧洲也有所动摇了。撤换泽连斯基的传闻还未平息,一向标榜“反腐清廉”的泽连斯基却又陷入反腐舆论漩涡。民众在基辅、利沃夫、第聂伯罗等城市走上街头抗议泽连斯基通过的法案抗议。
起因是乌克兰最高拉达于7月22日以263票赞成、13票反对的压倒性结果通过第12414号法案,将国家反腐败局(NABU)和特别反腐检察官办公室(SAPO)置于总统泽连斯基6月一手提拔的新总检察长鲁斯兰·克拉夫琴科的管辖之下。该法案彻底剥夺了乌克兰这两个关键反腐机构的独立性。
战场形势紧张之际,泽连斯基为何此时试图限制反腐败机构的权力?外界众说纷纭。
泽连斯基对外表示,这样做是为了保护乌克兰的反贪反腐机制不被俄罗斯干扰。半岛电视台指出,乌国家反腐败局(NABU)正在调查泽连斯基的核心圈子,并指控泽连斯基的亲密盟友、乌副总理切尔尼绍夫涉嫌收受34.6万美元房地产回扣。
中国社科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研究员 张弘:
2024年起,乌克兰的国防采购、征兵系统及战略工业领域接连曝出重大腐败丑闻。但泽连斯基没有将这些被质疑的官员交由检察部门去调查。他虽然采取行动了,比如撤换了官员,但最终不了了之。此举引发了外界对泽连斯基包庇政治盟友、维护背后利益集团的广泛质疑。
乌国家反腐败局(NABU)和特别反腐检察官办公室(SAPO)的诞生背景也颇为特殊。它们是在2014年乌克兰那场推翻“亲俄”总统亚努科维奇的“尊严革命”之后成立的,被视为乌克兰拥抱西方价值观的衍生品,它们的资金来源主要依赖美欧援助,它们也是西方监督数亿援乌资金不被贪腐的“防火墙”。
中国社科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研究员 张弘:
反腐关乎西方价值观的存续。乌克兰独立以后采取的是西方的三权分立的民主制度,乌克兰的失败就是西方民主的失败。当前俄乌冲突既是地缘博弈,更是价值观对决,乌亲西方的民众要求政府在军事、政治、文明层面都不能输给俄罗斯。
第12414号法案通过的影响迅速蔓延至国际层面,泽连斯基的盟友也坐不住了。德国外长警告“限制反腐败机构的独立性会阻碍乌克兰加入欧盟”;美国共和党参议员格雷厄姆警告称,乌克兰的腐败问题,是反对西方援乌人士最常用的理由之一。欧盟还宣布将暂扣15亿欧元的对乌援助,该基金的发放以乌克兰达到善治标准为前提,且不得用于军事采购。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还给泽连斯基打电话,再次强调反腐机构的独立性是乌克兰“法治基石”。
这几乎是欧盟在战时首次就乌国内政策对泽连斯基政府提出告诫。
军事专家 萨苏:
原来非常稳固的盟友欧盟与泽连斯基划清了界限,冯德莱恩公开警告其背离民主路线。深层矛盾在于:乌这两个反腐机构原本不受乌克兰总统控制的,欧盟如果掌控这些机构就能影响乌克兰,而这一切被泽连斯基的改革动摇了。
Part.4
然而,欧盟近期对泽连斯基的不满,不只体现在反腐法案事件上,《政客》欧洲版细数了其余的诸多事件。报道称,欧盟官员数月来私下抱怨泽连斯基存在民主倒退倾向。他们不满于乌克兰内阁的清洗和改组,认为此举导致一些更具独立性的官员离职。同时,他们对乌武装部队总司令扎卢日内遭解职,以及总统办公室主任叶尔马克对泽连斯基拥有过度影响力感到不安。
近期,泽连斯基政府开始针对反腐活动人士采取行动,包括追查非政府组织“反腐行动中心”负责人维塔利·沙布宁。但这引发了欧盟官员的担忧,他们担心此类行动正演变为泽连斯基对异见人士的政治迫害。
泽连斯基似乎已不再是西方眼中的“抗俄英雄”。内忧外患下,泽连斯基也意识到了自己的危局,转而积极弥补。
7月24日泽连斯基提交新草案,并承诺恢复反腐机构的独立性,他还邀请英国、德国和欧盟方面参与立法审查,并称已与英首相斯塔默达成合作意向。
7月31日,乌克兰议会当天以331票赞成、0票反对,通过恢复反腐败机构独立性的法案,随后由泽连斯基签署成为法律。投票获得通过后,乌克兰议会外的抗议民众欢呼雀跃,唱起乌克兰国歌。
不仅是安抚国内民众和欧洲盟友,泽连斯基还开始积极表达符合特朗普心思的立场。他在俄乌第三轮谈判前对外宣称希望和普京进行“领导人级别会谈”,强调要“尽一切努力”实现停火;他在特朗普向普京发出俄乌停火期限从50天转为10至12天的“最后通牒”后,立马赞扬特朗普的决定;他还主动对外公布已批准与美国达成大规模武器协议的关键原则,美国将给乌克兰军售重要武器,以显示美乌关系的稳定。
泽连斯基能够躲过此轮危局吗?
中国社科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研究员 张弘:
换泽连斯基需满足三重条件:乌克兰国内认可、欧洲支持、换人风险可控。如果换人导致政治、军事和外交的全面崩溃,西方是不会冒险走这步的。当前乌社会未现明显反泽连斯基声浪,欧洲亦无公开换人的诉求。从国内政治看,反对党无人能但此重任,都很难放弃国家领土和利益。从军事现实看,换帅也难扭转战局。各方虽有觊觎之心,但均寄望于战后布局。
泽连斯基2019年5月就任乌克兰总统,本应该任期至2024年5月。但战时状态下未如期举行总统选举。就在此轮撤换泽连斯基风波四起之际,2025年7月25日,乌克兰最高拉达发布消息称,泽连斯基签署了相关法律,将乌克兰的战时状态期限以及总动员令延长90天至11月5日结束,这就意味着,在此期间不出现特殊情况,乌克兰仍不会举行总统选举。
当地时间8月2日,刚刚恢复独立性的乌克兰反腐机构表示,它们发现了一项重大贪污案件,相关人员故意抬高价格采购电子战设备和FPV无人机,收取回扣高达合同成本的30%。
泽连斯基的命运仍被外界讨论着,但显然他依旧内外交困。
制片人:宋阳
编导:胡远蓉
编辑:王津捷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