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龙专门致电北京,他在电话中对中国有一事相求,但中方并未当场答应,而是等着看法国能给出怎样的诚意。
在动身访问东南亚之前,法国总统马克龙先给中国领导人打来电话,就两国关系、中欧互动继续交换意见的同时,也对中国提了个不情之请。
【中方应约与法国总统马克龙通话】
考虑到中方去年已经访问过法国,今年马克龙可能会在下半年回访,延续中法高层互动的惯例。
通话结束后,马克龙特意提及,中法一致同意,要加快法国干邑输华工作,称这对国内相关从业者很重要。
不过这句表述并未在中方通告中出现,原因很简单,此事对马克龙很重要,对我们而言就不一定了。
可以确定的是,只要中国的反倾销调查还在持续,法国酒业始终会惶惶不可终日。
过去这段时间,他们没少走上街头抗议,觉得马克龙当初在经贸议题上没事找事,得罪了中国不说,还把自己推出来当牺牲品。
所以中法领导人通话,马克龙要专门来上这么一句,才能安抚国内的不满情绪,然后他还得专门在社交媒体上强调,自己与中国领导人讨论了相应话题,取得了积极进展。
【马克龙称干邑输华工作取得进展,试图缓解国内不满】
法国干邑输华,无非是中法经贸关系的一部分,我们没有必要在通告中单独拎出来,而是着眼于更全局的角度,提醒法国加强合作的必要性。
再说了,中国当初为何要对法国进行反倾销调查?不还是因为法国刻意策动中欧经贸争端,在欧洲对华新一轮关税政策中扮演了关键角色,自然遭到了中方精准反制。
中法元首通话之前,法国已经多次就这件事情与中方交涉,争取到的最好条件,也就是中国延长了反倾销调查的期限,没有第一时间得出结论。
法国接下来需要拿出实际行动,证明自己确实重视与中国的经贸合作,才能真正解决问题,而不是在那里喊口号,还要拿“公平竞争”给自己打掩护。
这次中法领导人通话,经贸关系只是话题之一,继续就共同关心的国际和地区问题交换意见,在全球治理上协调立场。
【马克龙在经贸议题上得罪中国,干邑从业者极其不满】
目前主要有三个热点值得两国关注,分别是俄乌冲突,巴以问题,以及悬而未决的伊朗核协议。
这三个都有美国的参与,同时美国也是上述热点的突出变量。特朗普政府现在热心促成俄乌和谈,方便自己推动美俄关系正常化,然而进展十分有限。
因为美国斡旋的出发点,依然是“美国优先”,而不是在各方利益中找到平衡点。
欧盟则是把自己视为俄乌冲突的利益攸关方,自然不想被美国糊里糊涂地卖了,可他们还是无法克服忌惮俄罗斯的政治本能,习惯性地采取对抗立场,导致和谈局面更加复杂。
而且欧洲的姿态有些矛盾,又要在俄乌问题上对中国施压,拿中俄战略合作借题发挥,又希望中国能作为冲突的关键第三方,继续发挥建设性作用。
【法国在内的欧盟国家,还是习惯性地对俄罗斯采取对抗立场】
法国如果无法摆脱这个思维定势,就难以与中国协调,更不要说实现俄乌持久和平了。
至于巴以问题,欧盟现在整体对以色列采取较为强硬的立场。6月的联合国巴以问题会议,法国很需要与中国对表,对“两国方案”加以巩固。
然后就是伊核协议,虽说美伊是直接谈判方,不过中国与法国都是当年伊核协议的参与方,也在时刻保持关注。
伊朗最近的思想起伏很大,之前还准备无条件妥协,后来又转为强硬,新一轮谈判大概率是要不欢而散了。
美伊谈判陷入僵局,连带着中东安全形势也跟着微妙起来。以色列随时准备从巴以问题上腾出手去对付伊朗。
法国当然不希望看见局势恶化,只不过该如何发挥自己的大国影响力,又没有确切的头绪,究竟是要追随美国立场,还是采取更具建设性的姿态,法国迟迟拿不定主意。
在全球治理、多极格局等议题上,中国对法国还是有一定期望的,该给面子的时候也不含糊,但有时候法国就是接不住。
还是那句话,中法既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又追求独立自主,天然就有责任和义务参与维护战后国际秩序,确保联合国的权威和地位不受孤立主义冲击,采取有效措施,维护多边贸易规则和国际经济秩序。
这番话,中方说得可谓是“语重心长”。
【马克龙预计下半年会再次访华】
眼下,国际形势空前复杂,越是如此,法国越要与中国作出正确的战略抉择。
同样,欧洲也该到了抉择的时候,究竟是继续停留在美欧跨大西洋伙伴关系的舒适区,还是真正将自己视为多极世界的独立一极,正式走上战略自主的道路。
只是就现在法国的情况和地缘影响力,想要带领欧盟实现“战略自主”并不现实,推动中欧关系取得进展,法国也未必有充足的动力。
中法在全球治理上确实有共同语言,而在经贸领域,欧盟还在炮制更多争端。法国接下来会扮演什么角色,同样也是中国关注的议题。
此前,中美关税战结束后,中方曾表示,对美国不抱幻想,会听其言观其行,对欧盟也是差不多的道理。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