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铃木退出中国市场,当时的董事长铃木修放话:“我就是死,也不会向中国市场低头!”随后他以一块钱的价格将手中50%的股份甩卖给长安,那股硬气劲儿让人佩服!转眼多年过去,如今铃木修后悔了吗?
最近几年,中国的汽车市场“杀疯”了。
先是宝马,大众,奔驰,丰田等传统油车持续领跑,在巩固传统油车市场的同时,还加强了体验和服务。
紧接着比亚迪和吉利在新能源方面卷生卷死,长安和长城也是紧随其后。
前两年,一直生产电子产品的小米竟然从汽车市场里杀出一条血路来,通过老板雷军带来的网红效应,直接给小米SU7上升到一个新的格调,还拥有了一批用户企业及系列产品的粉丝。
眼看着中国汽车市场已经占到世界市场的40%以上,不知道当年的铃木有没有后悔退出中国市场?
说起铃木这家企业,最早也能和丰田掰掰手腕。
这家企业成立于20世纪初,原本做的是纺织机生意。
二战结束之后,日本在美国的控制下趋于和平,老百姓上班通勤对于汽车的需求量越来越高,铃木的老板立刻抓住时代风口,转行生产摩托车和汽车。
上世纪80年代,随着中日关系逐渐缓和,正好又赶上中国汽车发展的关键阶段,铃木汽车给中国提供了一大笔技术支持,并且以此为翘板进入中国市场。
要知道铃木可是最早进入中国市场的日本汽车,和长安联合研发了第一代网红车型奥拓。
尤其在那个万元户都罕见的年代,宝马,奔驰这些传统豪车对中国市场不屑一顾,奥拓就成了中国人的首选车型。
这时候铃木已经站到了中国改革开放的风口浪尖上,后来的其他车企望尘莫及。
可是铃木怎么也没有想到,从巅峰到滑落竟然会这么快。
2018年,铃木公司突然宣布将50%的股份以1元的价格卖给长安集团,从此之后彻底退出中国市场,不再与中国合作。
这一幕发生的猝不及防,很多消费者都不明白到底发生了什么。
简而言之就是铃木日益落后的传统车型无法满足中国人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
在20世纪末,因为当时中国的消费能力偏低,很多人把买车当成面子工程或单纯的交通工具,有就可以不用考虑舒适度。
但是到了2010年前后,中国人均消费水平有了质的增长,大家开始青睐像SUV等更大的车型,能够满足全家人一起出行。
当时长安曾经劝过铃木发展新能源,或者进一步拓展SUV产业线,但铃木始终认为小型车才是王道,固执地不愿意改革,所以最终只能被时代淘汰。
铃木所占的市场份额从2003年的35%骤降到2017年的6.7%,最终只能黯淡离场。
不过这不是中国一家的问题。
铃木在1982年也曾强势进入美国市场,成为美国家庭出行的首选,可是在30年后的2012年他们同样宣布退出美国市场。
短短6年时间里,从美国到中国,铃木集团顿时丧失了全球两大汽车主力消费市场,这时候他们把目光转向印度。
印度和中国一样是人口大国,而且消费水平比较低下,在人均买不起宝马,奔驰的时候,铃木就会成为首选。
其实铃木的思维也不难理解,正所谓一招鲜吃遍天,他们主攻的就是欠发达地区的市场,只要这个世界上还有欠发达地区就不缺市场。
可惜幻想很美好,现实很骨感,从2020年开始,铃木的营收额逐渐缩水,先后关闭多家在日本的源头工厂,后来甚至连泰国的子公司都关了。
其他企业都在高科技,高性能上卷生卷死,铃木如果还像以前一样不想做任何改变的话,恐怕很难适应现在的市场需求,更很难竞争的过丰田。
环球网:铃木证实将退出中国市场 股份转给长安汽车#发优质内容享分成#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