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厨余自制护肤品,衣柜里只有基础款,出门首选步行——加拿大华裔妈妈Christine Lan用一份工资养活了四口人,七年还清房贷,还带全家去了加勒比海度假。

在工作难找、生意难做的当下,很多人都感到了生活的压力,觉得收入的降低,拉低了自己的幸福指数。

然而,仔细观察你会发现,不管什么时候,总有一批赚钱不多却过得很好的人:他们收入普通,生活却从容满足;他们钱包不鼓,脸上常有笑容。

了解他们的生活方式,你会发现一个生活的真相:过好日子,从来不只是高收入者的专利。

你可能意想不到:赚钱不多,但能过得好的人,是这四种人

第一种:对生活心存感激的人

在我们一般的认知里,工资不高却过得潇洒的人,似乎都有强大后盾——或是家境优渥的父母,或是收入颇丰的配偶。但真正活得漂亮的,不是那些有依靠的人,而是那些懂感恩的人。

那位加拿大华裔妈妈Christine Lan的故事令人惊叹:父母早年移民加拿大经济拮据的经历,让她从小学会了精打细算。婚后,她将节俭智慧发挥到极致:用厨房里的油调配护肤品;购买耐用铸铁锅代替易损坏的廉价锅具;甚至安装智能马桶冲洗器,以减少厕纸开销。

“对我来说,节俭就是一种懂得感恩的体现,”Lan如是说,“对我已经拥有的东西心存感激,才更容易获得内心的满足和真正的幸福。” 正是这份对生活感恩的精神,让她用一份工资养活全家,七年还清四居室房贷,还实现了带孩子度假的梦想。

你可能意想不到:赚钱不多,但能过得好的人,是这四种人

第二种:懂得优化资源配置的人

于有限中创造无限,是这群人共通的生活艺术。他们深谙金钱、时间甚至一个人的福气,都是有限的,因此只有将这些有限的资源优化配置好,才是生活的智慧。

“满柜子衣服依旧觉得没衣服穿,是因为买的时候只图一时冲动。”他们拒绝被消费主义裹挟,他们的衣柜精简而高效:同款不重复,进一件必出一件,基础色为主,面料舒适耐洗,一件衣服能穿三五年不过时。

在出行上,他们奉行“能走路不骑车,能骑车不坐车,能坐地铁不打车”的原则。不仅节约金钱,还把通勤时间被转化成了锻炼机会——戴上耳机,日行万步,让自己的健康与存款同步增长。

厨房更是他们的节约财富的基地。“外卖和奶茶的单价看起来不高,日积月累下来,却会让你月月成为“月光族”。自己下厨,每月省出来的费用,至少能顶上自己的房租。而且,食材新鲜、油盐可控,长期吃下来,身体也会更健康。” 他们省下的,不仅是当下的饭钱,还有未来可能花在医院的冤枉钱。

你可能意想不到:赚钱不多,但能过得好的人,是这四种人

第三种:“没心没肺”的乐天派

“人生得意须尽欢,千金散尽还复来”。这里的“没心没肺”绝非是贬义,而是一种生活态度,是在有限资源下,活得更开心的生活智慧。只有思想上看得开,才不会为了虚无的未来而让现在的自己受罪。

我认识一位来自安徽农村的贫困生,他父母每个月给他的生活费仅600多元,和大多数孩子相比,连他们半个月的生活费都不到,但他依然非常开心快乐,因为他觉得,他比那些没有走出来的孩子要幸运多了。

不仅如此,他还把每月的生活费严格控制在400元以内,从大三那年开始,每年他都从微薄的生活费中抠出来3000元,资助家乡的两名孩子。

物质上的贫困没有击垮他,反而锻造出精神上的富足。他对贫困的乐观豁达,对生活的热爱,以及推己及人的情怀,让他在平凡和贫困中活出了“富足”的人生。

你可能意想不到:赚钱不多,但能过得好的人,是这四种人

第四种:极简主义生活家

当前,很多人正在悄悄的将消费降级,将财富慢慢的存起来。他们扔掉“伪精致”,回归真实生活,以“我朴素,我骄傲”的心态,享受极简主义带来的自由和安宁。

在居住选择上,他们清醒的认识到:“房子越大打扫越累,家具越多,灰尘越多,贷款利息再低也是钱。与其把存款换成一堆用不上的面积,不如选套够住的户型,把差价变成看世界的车票。”

这些极简主义的生活家常说:“衣柜最满时,你常穿的衣服也只是那几件洗褪色的旧T恤;让衣柜空起来,让地板空起来,让手机购物车空起来,你的余额就会多起来。”—— 极简生活让日常消费回归本质,你的财富自然会越积越多。

你可能意想不到:赚钱不多,但能过得好的人,是这四种人

表面看来,那些赚钱不多却过得好的人,都是节俭高手。但实际上,他们在本质上其实是一个生活的哲学家,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证明:幸福从来与收入高低无关,而在于内心的满足和生活的智慧。

把欲望调成低功耗模式,幸福指数就会节节升高,钱就会像蓄水池一样越来越多。而你省下来的每一笔钱,都是日后自己说“不”的底气。这或许就是赚钱不多却活得精彩的人,留给我们最珍贵的财富智慧。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