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人生的黄昏门槛上回望,前半生追逐功名利禄,后半生方知健康才是最珍贵的行囊。

这十年,是身体与心灵的双重渡口,需以四个习惯为舟楫,方能驶向安稳的彼岸。

61-70岁,进入黄金养寿期,一定要坚持这四个好习惯

一、心宽如海,容得下岁月褶皱

人至暮年,最怕困在“得失”的牢笼里。

年轻时争的是高低,年老时悟的是取舍。

心宽不是消极躺平,而是看透世事的通透:

子女自有子女的天地,往事自有往事的归处。

与其日日纠结“别人家的日子”,不如守好自己的屋檐。

古人云:“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

与其为儿女的婚嫁操碎心,不如种一院花草,听风吟鸟唱;

与其为陈年旧事辗转反侧,不如泡一壶清茶,与老友笑谈过往。

心宽了,眼界就高了;

心静了,烦恼就轻了。

61-70岁,进入黄金养寿期,一定要坚持这四个好习惯

二、起居有度,丈量好生命刻度

六十岁后的身体,像一部运转多年的机器,需精心保养,不可放任。

晨起一杯温水,是唤醒沉睡的细胞;

日落一盏热茶,是安抚躁动的魂魄。

饮食不贪多,七分饱是福气;

运动不过量,微微汗是良药。

《黄帝内经》有言:“食饮有节,起居有常。”

切莫学那贪嘴之人,油炸糕点堆满桌;

莫效那懒散之辈,日日瘫坐沙发中。

散步如清风拂柳,太极似行云流水,筋骨舒展了,气血才通畅。

61-70岁,进入黄金养寿期,一定要坚持这四个好习惯

三、知足常乐,守得住烟火温情

晚年最怕“贪”字缠身。

贪财,怕子女不孝;

贪寿,怕病痛缠身;

贪名,怕旁人非议。

其实细想,钱财不过是一张纸,健康才是一辈子的债。

陶渊明归隐田园时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与其羡慕他人的豪宅香车,不如守着三餐四季的安稳;

与其攀比儿孙的成就高低,不如珍惜膝下承欢的寻常。

知足者富,善忘者安,此乃长寿的真谛。

61-70岁,进入黄金养寿期,一定要坚持这四个好习惯

四、步履不停,追得上时光背影

六十岁不是终点,而是另一段征程的起点。

读书看报,是为头脑充电;

栽花养鱼,是为生活添趣。

别让沙发蚕食双腿,别让手机困住双眼。

哪怕每日挥毫半页,亦能墨香染袖;

即便每周登高一次,亦能脚步生风。

苏轼六十岁时写下:“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运动是抵御衰老的盾牌,学习是延缓退化的良方。

保持好奇,生命便不会褪色;

坚持耕耘,岁月自会回赠惊喜。

61-70岁,进入黄金养寿期,一定要坚持这四个好习惯

结语

黄金养寿期的真谛,不在求长命,而在求好生

它教会我们:

健康是日日积攒的福报,快乐是分分秒秒的修行。

莫等病来如山倒,才叹岁月不饶人;

莫待子欲养而亲不待,空留遗憾在心头。

愿每位走过半生风雨的老人,都能在这黄金十年里,活成自己的太阳。

不耀眼,却足够温暖;

不炽热,却始终明亮。

毕竟,生命的重量,不在于长度,而在于我们如何丈量。

#文章新锐创作者认证#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