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评理想对撞乘龙卡车争议#【快评丨#理想撞赢重卡争议究竟谁翻车了#】这两天,一场发布会引发的“碰撞争议”持续发酵,将理想汽车、乘龙卡车所属的东风柳汽及测试机构中国汽研都推上了风口浪尖。但无论如何,这场有些“拉着关公战秦琼”意味的测试,让涉事各方都卷入了舆论漩涡,面临着多输的境地:理想汽车在视频里面是“赢”了,在舆论层面却“输”了。乘龙卡车因视频营造出的“不经一撞”既视感,信誉受到损害。至于中国汽研,更是成为很多人质疑的箭头所指——花巨资去做这样非法定需要的测试,是为爱发电还是有人充值?所用车辆是自己掏钱随机买的,还是特定方提供的?多输背后是这场所谓“安全测试”的变形和错位:车企通过极限测试展现技术实力本无可厚非,但将两种类别的车的安全性能置于同一评判标准下,明显欠妥。容易让SUV车主产生“可无视重卡惯性威胁”的错觉,带来非安全行驶习惯;让一方成为另一方“碾压式营销”中的被拉踩对象,也难言妥当,这样可能让重卡用户成为惊弓之鸟。这场纷争,关乎的其实不只是几方的面子,更是市场竞争的里子:汽车安全测试理应成为技术进步的阶梯,而非相互攻讦的擂台,这样才能够推动行业竞争生态向好。在反内卷式竞争渐成多方共同诉求的当下,汽车产业共生需要超越“零和博弈”的思维:多些相互取长补短,少些无谓拉踩贬低。就拿此事来说,两家车企本属不同细分市场,在安全技术上可相互借鉴。若车企将竞争焦点转向技术共研、标准共建,而非通过“我能撞赢你”争夺眼球,行业共同进步会愈发可期。毫无疑问,这场碰撞测试的余波终将平息,但其引发的反思不应止息:汽车安全测试的目的,是守护生命而非制造话题;产业生态的繁荣,需要共生的结构而非互踩的格局。只有在协作共生的行业生态下,那些“交流”乃至“交锋”才会成为行业进步的催化剂。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533528017160012329/

媒体评理想对撞乘龙卡车争议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