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了“朋友一句话”,我踏进了短视频带货的坑
2023年夏天,我在一家月薪不到4000元的公司做了一份普通的行政工作。每天朝九晚五,生活没有波澜,但至少不会太糟糕。
真正改变我节奏的是“朋友”的建议。
他比我大两岁,在一家MCN机构工作,负责招聘带货人才。有一天我们聊天,他兴奋地对我说:
“你看起来还可以,会说话,做直播肯定比你工作好。现在用心拍短视频,做直播,一个月几万不难。”
我犹豫了一下。
“你现在不上船,将来只能当观众,”他说。
我很兴奋。不是因为贪婪,而是因为当时我厌倦了现实生活——每天机械打卡,赚不到钱,看不到希望。短视频和直播看起来像是“逆天改命”的窗口。
就这样,我踏入了这个看似“全民捞金”的圈子,没有任何基础。
我把这个决定当成了人生的转折点,结果却成了半年消费战的开始。

“起号”第一步:花钱,熬夜,模仿,但没有回报
朋友告诉我,先从短视频开始,“养号”、“涨粉”,等有粉丝再带货变现。
于是我开始了人生中最扭曲的生活:
白天上班,晚上写脚本,拍视频,剪辑。
学习各种“爆款公式”:前三秒抓住眼球,逆转结束,热点摩擦流量。
熬夜到凌晨两三点,为了一个点赞能破百的视频。
拍了一个月,发了30多个视频,最喜欢的只有86个。
粉丝数:94。
我开始怀疑我的内容是否不够好。
于是我报了一个培训营,花了699元买课程,教你“起号技巧、投流策略、平台算法”。
结果是:听起来很有道理,完全没用。
平台并非不推荐我,而是我的内容毫无价值——既没有差异,也没有深度,观众看了前两秒就划掉了。
短视频,怎么会这么好做呢?**
做博主,不仅仅是“拍一拍,剪一剪”这么简单,而是一个系统工程:
内容、表达、节奏、美感、选题、包装、输出力都不能缺少。
但当时我不明白,只知道“还不红,是自己不够努力”。
我开始增加投资,买灯光、布景、麦克风、背景布,一次又一次地“重启”,告诉自己:
“再坚持一段时间,肯定会有爆款。”
但现实一次又一次地打我的脸。
直播带货第一天:2小时直播,0人下单
朋友说:“不要光拍视频,你要上直播,带货才能赚钱。”
他说得很有道理,所以我在一个平台上开通了直播权限。
第一次开播,我坐在手机前,调整角度,尝试光线,准备讲稿,摆出十几种“精挑细选”的爆款小商品。
我花了一周时间选择产品,与供应商对接,准备了几百元的样品。
直播开始了,前十分钟没有人进来。
我坚持说,假装“在介绍产品”,假装观众在台下提问。半个小时后,六个人来了,看了几秒钟就离开了。
直播两小时,0单交易,0条留言。
那天晚上我没有哭,但我躺在床上看着天花板,一句话也没说。
“原来这就是现实。”
第二次直播,我学习了平台推荐的“引流脚本”,互动更加活跃,推广更加热情,结果依然是0单。
我开始向各种“直播交流群”求助。有人说:“你要刷人气,花点钱投流。”我做到了,收了300元的广告费,系统推了我的直播间。
人气确实来了,最多有几十个人同时上网。
结果:仍然0交易。
他们进来就走,根本不打算买东西——都是看热闹,甚至有几个ID反复刷“这个人像机器人”“无聊死了”。
那一刻,我突然明白:
流量不是转换,活泼不等于生意。
你没有吸引力,没有信任感,直播间一万人也没用。

我开始越来越焦虑,越来越“不像我自己”
拍视频,开直播,剪素材,回私信...我成了“24小时待机”的机器。
一天,我的朋友说:“你怎么黑眼圈这么重?”我笑着说:“追求梦想怎么能轻松呢?”
但我知道,我不是在追求梦想,我是在耗尽自己。
我开始变得敏感:赞数少了就否定自己,视频数据差点整夜失眠。
一天晚上,我看到后台显示“粉丝掉了13人”,我惊慌失措,喘不过气来。
我抓住了“短视频带货”这条路,就像抓住救命稻草一样,因为它是我唯一想逃离现实的出口。但这条路越来越像一个无底的消费陷阱。
最可怕的不是失败,而是你知道自己“可能不合适”,却要假装乐观地坚持。
我终于停了下来,开始承认这条路不适合我
半年过去了,我拍了近150个视频,开了20多个直播,总收入不到400元。
这400元,大部分还来自亲戚“支持”买的两个小商品。
与设备投入、课程费用、投流费用相比,加起来超过5000元。我不但没有赚钱,反而进入了时间、金钱和自信。
我开始从“学习经验”变成“否定自己”:
我是不是太普通了?我不配出头吗?我做错了什么吗?
直到有一天,一位朋友对我说:“你根本不适合当主播。”
我没有生气,而是松了一口气。
是的,我不擅长表演,不擅长说话,不喜欢在别人面前扮演一个“说话感”的推销员。
我喜欢真实,喜欢思考,喜欢安静地写一些话——这就是我。
那一刻我意识到:
最大的教训不是“短视频难”,而是我把别人的路当成自己的答案。

并非所有的“风口”都适合你
回顾这半年的经历,我没有恨任何人,也没有后悔。
该平台正在筛选少数有才华、有表现力、能自我管理的人。它看起来“每个人都可以上车”,但事实上,大多数人只是“交通燃料”。
“你适合”、“你可以随便做”、“流量一爆,你就会发财”——这些话听起来很简单,但背后是无数人早起贪黑,烧钱烧命的辛苦。
我以为拍视频带货是“避免工作”的出路,结果是内耗的另一种形式。这不是一个错误的选择,但它不适合所有人。
愿你少走弯路,勇敢放弃不属于你的梦想
我写这篇文章不是为了让人远离短视频行业,也不是否认直播带货。
但是我想告诉你:
假如你也像我一样,被所谓的“风口”所吸引,愿意把所有的时间都花在尝试一条新路上,那么在出发之前,请问自己一句话:
“我真的适合吗?”
有些路会开花,有些路只会榨干你。
假如你发现这条路不适合自己,那也不丢人,不是失败,而是一种觉醒。
这就是成年人的成长——不是永远坚持,而是知道什么时候停下来。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