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结婚生子都是人生的标配,不成家仿佛就是失败。
可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加入单身队伍,不再把婚姻当成人生的必修课。
特别是女性,不婚不育成了许多独立女性的最终选择。
而现在,时间给了我们一个回头看的机会,上海那批曾高喊单身万岁的女性,已经步入了老年,而且开始陆陆续续住进了养老院。
她们到底有没有后悔?有没有孤独过?过得到底好不好?
01
在上海的某家养老机构,常常能看到这样的场景,几个老太太坐在阳台上晒太阳,有的玩手机,有的打毛线,还有的什么都不干,静静地望着窗外出神。
她们有一个共同的标签,就是一辈子没结过婚。
有的是高学历、事业型女性,有的是自由职业者,还有的干脆就是不婚主义者。
年轻的时候,她们过得精彩、自在、不依附任何人。那时候,她们觉得婚姻只是是枷锁,孩子更像是负担。
可现在她们的真实生活,到底是怎么样的呢?
每天起床后没人问好,生病时叫护士叫半天没人应,节假日看着别人有家人探望,自己只能靠社交软件刷点热闹。
有个老太太说得特别扎心:“年轻时想逃避家庭的琐碎,年老了才发现,日子最大的敌人不是麻烦,是安静。”
这话听着很平淡,但细细想想,就像一记重拳。
02
现在的年轻人常把养老院想象成退休乐园,每天吃点好饭、上兴趣课、和姐妹们下午茶、晚上跳个舞,过得比上班时候还美。
可真正进去后才知道,那种高质量养老机构,并不便宜,一个床位几千到几万,一个月下来,能让普通退休金直接告急。
那么,现实中普通的养老院是什么样?
房间不大,两三人合住,饭菜清淡,样式固定,活动有限,大多靠电视和广播打发时间,而且护工少,忙不过来,有些老人摔了都没人扶。
更别提心理照顾这块了,大部分养老院根本无力顾及老人情绪,只要活着就行。
而那些当年选择不婚的女性,如果年轻时没做好经济规划,晚年就不得不接受凑合着过。
所以我们看到的是,有人过着高质量老年生活,有人则活在一种“被社会放置”的状态里。
03
不婚不育的选择,不应该被苛责,毕竟每个人都有权利选择自己的人生方式。
但选择自由的同时,也要清楚它的代价。
演员费翔年轻时风光无限,长得帅、有才华、受万千少女追捧。
他可以自由地穿梭在世界各地,不被婚姻束缚,很多人羡慕他过得潇洒、干净、舒服。
可如今过六十的他,失去了相依为命的母亲后,多数时间都是一个人留在空荡荡的家,他的眼神就变了味儿。
不过,他依然说说:“自己从不后悔。”
但记者注意到,采访时他总是停顿片刻,再回答关于“家庭”的问题。
这也许不是犹豫,而是思考。
不婚的人,常常在年轻时收获更多自由,但当岁月带走健康、亲人和社交圈后,独处变成了一种常态,也是一种必须承受的“代价”。
04
不婚不代表错,结婚也不一定对。
问题是,大多数人在做选择时,缺乏长远视角。
选择独身,需要你足够强大,有稳定收入、有朋友、有规划、有精神寄托。
不能一味地追求自由,却不考虑十年、二十年后自己将面对什么样的生活状态。
我们看到,那些老年单身女性过得好的,不是因为她们不婚,而是她们有足够的资源去支撑这种生活方式。
她们能住进条件不错的养老机构,有朋友定期来陪,有人一起旅行、读书、娱乐。
她们过得比一些有儿有女、却被冷落的老人还幸福。但大部分人,并没有这种能力。
她们没有孩子、也没有丈夫,没有稳定经济来源,也没准备好应对孤独,当老去时,才发现自己成了世界上最孤单的那个人。
选择自由,也要有承担后果的能力。否则,曾经的潇洒,晚年都得用眼泪来还。
05
其实,人生的每一种人生选择,都不该被批评。
不婚有自由,有空间,有自我成长;结婚有陪伴,有归属,有家庭意义。
但不管你选哪条路,都得想清楚:这是不是你真心想要的?你有没有为这条路做准备?
别因为年轻时一句“婚姻没意思”就否定家庭的价值,也别因为看了几个独居老人的故事就把不婚妖魔化。
真正成熟的人,是在了解过风险之后,依然坚定自己的选择。不是盲目,也不是逃避。
这才是对自己人生真正负责的样子。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