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购重组政策迎来实质性优化,为深圳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政策与监管并购重组政策迎来实质性优化,为深圳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政策与监管

文/《清华金融评论》杨曦

近期,“深市”并购重组板块关注度显著提升,这一趋势与政策面的持续推动密切相关。自2024年11月27日发布《深圳市推动并购重组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年)(公开征求意见稿)》后,深圳市于2025年10月22日正式印发该方案。作为中国经济改革的先锋,深圳此举旨在积极响应国家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及证监会“并购六条”等政策导向,致力于构建“科技-产业-金融”的高水平循环体系。

2025年10月22日,深圳市正式印发《深圳市推动并购重组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年)》(以下简称《行动方案》)。该方案由深圳市地方金融管理局联合发改委、科技创新局、工信局、国资委等多部门共同推出,是在新“国九条”及证监会“并购六条”政策框架下的地方性深化与落实。《行动方案》旨在通过优化制度环境、强化政策协同,充分激发并购重组市场活力,系统引导资本与产业资源向新质生产力领域集聚,是深圳响应国家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

《行动方案》明确了多项可量化的发展目标,并从资产端、资金端、跨境资源配置、服务生态和风险防控五个维度提出十项重点任务,旨在支持以先进制造业为核心的“20+8”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未来产业发展壮大,助力深圳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新优势。具体内容如下:

发展目标

《行动方案》提出,到2027年力争实现:

境内外上市公司总市值突破20万亿元;

培育20家千亿级市值企业;

累计完成并购项目超200单,交易总额超1000亿元;

打造万亿级“20+8”产业基金集群。

重点任务

聚焦战略产业,建立项目资源库。在集成电路、人工智能、新能源、生物医药等战略新兴产业领域,支持“链主”企业和龙头上市公司开展产业链整合,提升产业集群能级。鼓励企业在合成生物、智能机器人、量子信息等未来产业领域开展并购,快速扩大产业规模、突破关键技术。建立覆盖全市重点产业的并购标的项目库,形成“后备一批、意向一批、储备一批”滚动机制。

拓宽融资渠道,构建耐心资本体系。支持企业综合运用现金、股权、定向可转债、科创债券等方式,用好分期支付、储架发行等机制来完成并购重组。鼓励银行、保险等机构提供多元化融资支持,引导各类产业基金、政府投资基金等长期资本参与优质并购项目。开展私募股权份额转让试点,畅通“投资—退出—再投资”良性循环。

深化跨境并购,推进深港协同。支持境外投资者通过战略投资、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等方式参与本地企业并购重组。促进企业有序开展双向并购整合,提升跨区域并购效率。探索设立深港合作股权投资基金,推动建立互联互通的并购融资机制。

搭建服务平台,优化并购生态。支持深证交易所构建适配并购重组的专业服务体系,加强政策培训和成果转化。推动政府部门开设绿色通道,简化流程、强化配套,打造产业并购集聚区。鼓励券商增强并购团队建设,发挥中介机构专业支撑作用,引入培育专业人才,支持举办高水平行业论坛活动。

加强风险防控,健全纠纷化解机制。强化并购活动全过程风险监测与保密管理,防范不道德并购行为与盲目扩张。依法惩戒违规行为,审慎评估可能抑制竞争与创新的并购交易。支持上市公司通过并购重组提质增效、化解风险。完善调解、仲裁等多元化争议解决机制,提升纠纷处理效能。

并购重组政策迎来实质性优化,为深圳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政策与监管

政策背景与市场展望

一系列政策措施相继落地,为市场主体的并购整合注入了稳定预期与制度确定性。2024年9月,证监会发布《关于深化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市场改革的意见》,支持上市公司围绕产业升级与第二增长曲线开展合规并购;2025年5月,证监会修订发布《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引入简易审核程序,提升审核效率。此次深圳市出台《行动方案》,立足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领军企业、提升深圳产业链韧性与活力,进一步激发企业并购热情与市场活力。

当前,我国经济深化转型升级与产业结构调整,上市公司愈发倾向于借助并购重组进行战略布局与产业升级。通过推动要素资源向科技创新领域集中,驱动企业转向新业态、新模式转型,并购重组成为优化资源配置的重要途径,以及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关键路径。寻求业务重构或新增长点,正成为多家上市公司开展并购的核心驱动因素。数据显示,2025年前三季度,A股市场并购交易数量达3470件,同比增长7.93%;重大资产重组134件,同比增长83.56%。随着政策红利持续释放,预计未来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活动将保持活跃态势。

编辑 | 杨曦

审核丨秦婷

责编 | 兰银帆

Review of Past Articles -

01

02

并购重组政策迎来实质性优化,为深圳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政策与监管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