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蛇虫频繁出没的炎夏,生活/旅游在南方的朋友,可能会与这些行踪不定的冷血猎手“不期而遇”,有时不小心还会被它们“误伤”。
蛇咬伤后的应急处理非常重要,方法不当很可能加重伤情。那么,遭遇蛇咬后应该如何处理?人们对于蛇咬伤的处理方式又存在哪些误区?
为此,我们详细咨询了广东省生物资源应用研究所工作人员、广州市野生动物应急救护小组成员——张亮,请他来讲讲“被蛇咬伤那些事儿”。
问题一:
遇到“蛇出没”,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又怎样避免被它咬伤呢?
蛇类其实也很怕人,通常只要不去主动招惹,它们是不会发起攻击的。很多咬伤都是在人们不小心踩到蛇,或捕捉蛇的时候发生的。
受到惊吓“虚张声势”的三索锦蛇(无毒) | 张亮
野外活动时尽量结伴同行,不要穿短裤、拖鞋在植被较多或靠近水源的地方行走。遇到了蛇应该尽快回避,就算无意刺激到蛇,也不要去与它搏斗,而是尽可能跑远,蛇可能会追上几米但不会一直追下去。
如果是在室内遇到蛇,应迅速离开房间关好门窗,拨打110报警或当地野生动物保护办电话,寻求专业帮助,尽量不要自己处理。
问题二:
如果不小心被蛇咬伤,应该怎样正确处理伤口?口吸、火烧、捆扎、刀割之类的方法可取吗?
首先,不能用手使劲挤压伤口,这样不仅不能挤出毒液还会加速毒液吸收。可以使用火罐之类的负压装置来吸出毒液,不到紧急情况不推荐采用口吸毒液的方式。因为如果嘴唇或口腔中有创口,吮吸后会加快毒液吸收。火烧伤口也不是正确的处理方式,会加快伤口组织坏死。
可以借助负压设备“吸毒”,但不推荐用火烧的方式处理伤口 | 张亮提供(昕旸制图)
捆扎伤口的方法在很多年前被提出,但经过后来更多的研究案例显示,结扎并不能对蛇伤急救起到作用。不仅如此,过度结扎带来的局部肿胀还会增加血管通透性,促进蛇毒吸收,反而中毒更快更重、伤肢坏死溃疡增加。因此,禁止局部结扎已经成为目前的主流观点。
另外,刀割的方法也不适用于所有咬伤。如果被五步蛇、原矛头蝮咬伤的时是禁止开创的。它们的毒液属于血循毒,会溶解人的血小板,切口过大会造成流血不止,引起二次伤害。
尖吻蝮Deinagkistrodon acutus,传说中的“五步蛇”,分布在我国南方多省,栖息在300~800米的山谷溪涧附近,它的毒液属于“血循毒”,被咬伤后会出血不止 | 张亮
一旦被蛇咬伤,首先要是保持镇定,不要到处跑动。立即用净水、饮料或甚至尿液冲洗伤口内外,有条件时可用碘酒、消毒酒精进行清创,并用干净的纸巾手帕吸净渗液,简单处理之后要马上去附近医院就医。
问题三:如果不了解“肇事蛇”是不是有毒怎么办?
最好的方式是尽可能记住“肇事蛇”的特征或给“肇事蛇”拍照,交给医生或专业人士鉴别。如果遇到紧急情况也可以将蛇打死后带回,尽量避免徒手捕捉活蛇。
具备专业技能的张亮演示捕蛇过程 | 张亮
问题四:有人提到只有捉到活蛇才能制造血清救人,抗蛇毒血清真的是用“当事蛇”的毒液制造出的吗?
这也是一个误解,蛇毒血清的制作需要花很长的时间,在医院中注射的抗蛇毒血清都是已经制备好的,并不是用“当事蛇”的毒液制造的。而且,相同类型的蛇毒可以使用同一种血清,也不尽然必须一一对应——如抗蝮蛇毒血清对于蝮蛇、原矛头蝮、竹叶青蛇、烙铁头蛇咬伤都有效果。
不同类型毒蛇的抗蛇毒血清成品 | 张亮
此外,毒蛇咬人后的伤情与毒性强弱和排毒情况有关,各有差别,所以被毒蛇咬伤也不等于必然中毒,即使中毒,也有轻有重。治疗蛇伤的医院和医生必须具备辨别常见毒蛇的能力,不然滥用血清会引起过敏。现在一些国际上的意见是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才会注射血清,否则有时引起的过敏反应比蛇毒本身还要严重。
作为一名资深蛇类爱好者和研究人员,蛇类已经成为张亮生活的“最佳拍档” | 张亮
其实,人们对于蛇类有着很多误解。蛇作为生态系统食物链的中间环节,在物质转化的能量流动循环中占不可缺少的位置,它们也有着奇特多姿的外观和重要的生态学意义。只要我们掌握好和蛇蛇相处的方式,以及不小心被伤到之后的应对措施,同时在医院、医生和专业人员的守护下,定可以与它们和平共处。
作者:小柒
排版:昕旸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未来光锥(ID:lightcone2050),如需二次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欢迎转发到朋友圈。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