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时财经原创出品

作者:邸睿芳

编辑:李 捷

制图:张宇萱


市场关注焦点转向政策对二手房影响

3月31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正式发布《住宅项目规范》,对住宅建设标准作出系统性规定,引发市场对住房产品升级的广泛关注。

根据新规,新建住宅建筑层高不应低于3米,卧室、起居室净高不应低于2.6米,厨房卫生间的室内净高应不低于2.2米。公共空间方面,4层及以上新建住宅须配置电梯,12层及以上需设双电梯,并实现公共区域移动信号全覆盖。室内环境标准同步提升,对隔声性能、排水噪音等提出限值要求。

值得关注的是,正值政策窗口期,北京二手房市场也迎来“小阳春”。

中原地产研究院数据显示,截至3月30日,北京二手房住宅网签量达17848套,同比上涨28.96%,环比增幅达50.29%。预计3月全月二手房成交量有望达到1.9万套,相比2024年3月的14280套上涨30%左右。

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分析认为,成交量增长源于政策叠加效应,他表示,3月历来是学区房交易高峰期,叠加首付比例,利率调整等利好政策,给购房市场注入活力。

随着5月新规实施临近,市场关注焦点转向政策对二手房市场的影响。

北京链家研究院分析师岳微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中时财经采访时指出,二手房的结构性确定,很难对房屋现状进行改变,因此对新居住的需求会转向新房市场进行实现。但二手房项目凭借成熟配套优势,也会是购房者的主要选择。“在实际购房行为中,购房者是多维度、多方面综合考虑的,单一‘好房子’标准也只是参考因素之一。”

广东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告诉中国经济时报·中时财经,近年来,新房市场供给的项目,基本上开始向配套完善、品质优越、功能先进的“好房子”靠拢。很多改善型产品,特别是一些低密度的项目,已经开始试行3米层高,更在层高、隔声、降噪、安全等方面加大投入,甚至出现“内卷式”竞争。

他认为,新规是底线指标,将住房建筑标准拔高,对所有买新房的人群利好。而市场上已面世的改善型住房,开发商竞争的是“上限指标”,即已经超越了底线指标,因此影响有限。

对于后市走向,业内存在不同预判。有机构认为当前二手房成交放量或包含政策预期下的“末班车效应”,随着新规落地,改善需求可能阶段性观望。但张大伟认为,从未来市场趋势看,预计2025年3—5月,整体市场都会在高位运行。


理性|客观|独到

总监制丨王 辉 车海刚

监制丨陈 波 王 彧 杨玉洋

出品人丨王松才

主编丨周雪松 副主编丨张丽敏 李捷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