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的有识之士,总结出了中国“击败”特朗普的成功经验,对莫迪政府“恨铁不成钢”。
在印度一些人眼中,中美之前的关税战谁胜谁负,已经一目了然,美印谈判正值关键时刻,他们主动总结了中国用来对付美国的6招,认为莫迪政府可以借鉴这些成功经验,在面对美国时取得一定的主动权。
他们相信,中国能做到的,印度同样也可以,关键在于莫迪政府有没有跟中国一样对美国“奉陪到底”的魄力。
【印度战略界人士撰文,呼吁莫迪政府效仿中国反制美国】
在这些有识之士看来,关税战期间,尽管美方摆出了咄咄逼人的架势,动辄发表一些夸张言论,但这些除了制造噱头以外,没有任何作用。
美国虽然是主动挑起关税战的一方,但是真正决定谈判节奏、协议结构、具体条款的,都是中国。中美几轮谈判后的结果,等同于宣布了“中国胜利”。
中国是怎么做到让美国被动解题的?印度那边总结说,首先,是中国充分利用了自己在稀土供应链的主导地位,精准卡住了美国的脖子,在关税战中起到了一锤定音的效果。
在意识到可能的严重后果后,美方不得不将自己的出口管制政策摆上桌面,与中国进行“等价交换”。
【印度这边总结出了6个方法】
其次,中国充分把握住了美国那边的割裂心态,美企不希望因为中美关税战,导致自己与中国的庞大市场脱钩,也在积极开展游说活动,让特朗普“悬崖勒马”。
第三,中国展现出了奉陪到底的决心,坚定捍卫国家核心利益和多边经贸秩序,有耐心与定力和美国边打边谈。
相比起来,特朗普那种“极限施压”,为了短期取得成效,快速催化协议的做法,就相形见绌了。美国也很清楚,关税战持续下去,先撑不住的一定是自己。
第四,中国应对美国出口管制的自主化战略,在长线布局之后,已经走上正轨,美国卡脖子的效力大打折扣。
第五,中国的反制极具针对性,也在西方范围内起到了分而治之的效果,让美国想要建立的“关税同盟”从一开始就徒劳无功。
【美国不得不就出口管制与中方谈判】
第六,中国的进出口多元化战略,也削弱了美国在谈判桌上的筹码。美方一而再再而三拿自己是全球最大逆差国说事,认为自己的逆差地位,能在经贸谈判中占据先机,可这一套中国并不买账。
中美在经贸结构上是互相依存的,没有谁更依赖谁这一说。
这6招环环相扣,充分帮助中国在对美谈判中占据了主动。
那么以上这些,对于印度有什么启示?美印贸易谈判现在陷入了僵局,美国提出的方案依旧苛刻,要求自己全面进入印度的农产品和医药市场,只给莫迪政府两个选择,要么接受,要么放弃,看来是不打算进一步谈下去。
【美印谈判氛围看似融洽,但美方条件依旧苛刻】
面对这种情况,印度该如何借鉴中国的成功经验?
和莫迪政府不同的是,早在中美关税战全面爆发之前,中国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而印度这边还在被动地“见招拆招”。
印度战略人士的主张是,莫迪政府必须转变思路,主动出击,而不是延续防御性的策略。要想做到这一点,印度需要对美印经贸关系建立一个客观、全面的认知,做到“知己知彼”。
中国靠稀土掌握主动权,而印度这边,能称得上王牌的,大概就是仿制药产业、数字服务等等,在全球供应链上也有一席之地,重点在于,如何围绕上述优势领域,有的放矢地筹码,制定相应的反制政策。
而在这个过程中,印度可以视情况作出让步,但要摈弃绥靖的想法,从原则上坚持与美国互惠互利,让每个让步都有战略价值,而不是任由美国牵着鼻子走。
【莫迪政府似乎从来没有真正了解过特朗普】
仓促与美国达成协议,对印度自身的利益没有任何好处,反而是给特朗普对外吹嘘的资本。
所以印度战略界呼吁,既然中国能够掌控对美谈判的节奏,针对性地设置议题,最后达成了自己想要的结果,印度也要采取同样的行动。话里话外,都透出一副“不想让中国看扁”了的意思。
这体现了印度精英一贯的心态:中国能做到的事,印度似乎没理由做不到,能不能是一回事,想不想又是另一回事了。
只是让印度战略界心里忐忑的是,莫迪政府对美印谈判的态度非常模糊,没有展现出中国那样的坚决态度,也没有一个具体的预期。也许到了现在,莫迪仍然寄希望于印度市场的体量,能让特朗普政府投鼠忌器。
可这种侥幸心理,往往会在谈判中成为突破口。印度跟美国打了这么多年交道,更没少吹嘘莫迪与特朗普的私交,可依然摸不透对方的脾气,不够知己,更不够知彼。
再说了,一贯投机取巧的印度,如何复刻中国的长期策略呢?与美国的关税战,我们已经不是第一次了,早早就开始做准备,这样的经验,不是印度想学就学的。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