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9月1日起,人人都是‘正式工’,员工可以不交税,但老板必须要交社保”的消息在网络上广泛流传,引发众多打工人和企业主的关注。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今天,咱们就来深入剖析一下。

9月1日起,人人都是“正式工”员工免税、老板缴社保

先来说说“人人都是‘正式工’”这个说法。从2025年9月1日起实施的《劳动争议司法解释(二) 》明确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不缴纳社保的协议无效 ,劳动者可据此解除合同并要求经济补偿。以往,一些企业为了降低用工成本,会以“临时工”“兼职工”等名义,让员工签署“自愿放弃社保”协议,不给员工缴纳社保。现在,这种操作彻底行不通了!只要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存在实际的用工关系,企业就必须依法为员工缴纳社保,从这个角度来讲,劳动者的权益得到了更坚实的保障,仿佛都有了“正式工”的待遇。

9月1日起,人人都是“正式工”员工免税、老板缴社保

再谈谈员工不交税这一点。实际上,我国个人所得税政策有明确的规定和起征点。2025年,个税起征点依然是每月5000元,也就是说月收入不超过5000元的纳税人无需缴纳个人所得税。如果收入超过该标准,纳税人还可通过七项专项附加扣除进一步降低税负 。所以,“员工可以不交税”这种表述并不准确,准确地说是符合条件的低收入员工不用交税。

9月1日起,人人都是“正式工”员工免税、老板缴社保

而老板必须交社保,这确实是新规的重点。根据《劳动争议司法解释(二) 》,不管企业规模大小,也不管是何种用工形式,只要构成法定用工关系,用人单位就必须履行社保缴纳义务,为员工缴纳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五险。一旦企业未依法缴纳社保,被查出来后不仅要补缴社保,还可能面临罚款;如果员工因为企业没缴社保而辞职,企业还得支付经济补偿;要是闹到法院,企业基本是败诉的结果,还会影响企业声誉。

新规对企业和员工分别有什么影响呢?对于员工来说,虽然工资条上可能会多一笔“社保扣除”,到手的钱看起来少了,但这其实是给自己的未来存下了一份保障。养老保险能让我们退休后按月领钱,晚年生活有经济来源;医疗保险可以在生病就医时报销费用,减轻医疗负担;失业保险在失业时能提供一笔兜底资金,让人有时间重新找工作;工伤保险能保障工作中受伤后的医药费、误工费等;生育保险则能报销生娃时的产检、住院费,宝妈还能领取生育津贴。而且,在不少大城市,落户、买房、摇车号都对社保缴纳年限有要求,持续缴纳社保,关键时候真能派上用场。

对于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而言,新规实施后,用工成本无疑会增加。原本一些企业通过不缴社保来降低成本,现在这种“省钱”方式被杜绝了。比如一家小餐馆,之前请个月薪3500元的服务员,可能不缴纳社保,新规实施后,按照社保缴纳比例,企业每月可能要多支出近千元的社保费用 ,这对一些利润微薄的中小企业来说,确实是不小的压力。不过,从长远来看,规范社保缴纳有利于营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面对新规,企业和员工该如何应对呢?企业要尽快调整用工和财务策略,规范社保缴纳流程,合理规划成本,避免因违规带来更大的损失;员工则要增强自身的维权意识,了解自己的社保权益,当企业未依法缴纳社保时,要勇敢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总之,9月1日实施的新规是对劳动用工和社保缴纳的进一步规范,关乎每一位打工人和企业的切身利益。大家都要及时了解新规内容,积极适应变化,让自己在职场和创业路上走得更稳、更远。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