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尹凡 孙雪冬 王一淙

美东时间3月30日下午四点多,就在美国政府即将在4月2日宣布大规模对等关税细节之前,高盛发布报告,下调美国2025GDP增速预期(从之前的1.5%下调至1%),并将未来12个月内美国经济进入衰退的概率从之前的20%大幅上调至35%。

北京时间3月31日上午,也就是报告发布几个小时之后,高盛首席美国经济学家David Mericle在上海接受了第一财经的独家专访。他详细解释了高盛一个月之内两次下调美国经济增速的原因,并表示,本届政府的关税政策对美国经济的冲击很大,多项与信心和资本支出相关的经济数据已经出现大规模且迅速的下滑。

第一财经:3月30号,高盛更新了对于美国宏观经济的预测,确切说是北京时间今天凌晨,给我们讲讲。

David Mericle:没错,你说得对。我们昨晚刚刚做了调整,所以你是我见的第一个记者。我们认为即将实施的关税很可能会超出我们原先预测的水平。随着4月2日这一关键日期的临近,我们认为对等关税的规模很可能会超出市场预期,最终更大。我们已相应上调了关税假设——根据最新测算,现在预计美国实际关税税率将提高15个百分点。我们将核心PCE通胀预期再度上调0.5个百分点至3.5%,同时将2025年GDP增长预测(按第四季度同比计算)从1.5%下调至1%。这些调整均是基于更大规模的关税预期而作出的。我们基本套用了常规测算方法,最终得出这一预测。

第一财经:David,高盛素来以对美国经济持乐观立场著称。为什么在一个月内两度下调美国增长预期?

David Mericle:您说得没错——过去两年,2023和2024年,当经济衰退争论最激烈时,我们始终保持着高于市场共识的GDP增长预测。但如今,两年半来,我们首次将预测值下调至共识水平以下。我认为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潜在加征关税规模及其影响的预判。除了关税因素外,还需指出的是,一季度GDP追踪数据表现相当疲软——我们已相应下调了Q1预测值。但倘若不考虑大规模关税的影响,我们预计GDP增速本应接近2%的市场共识水平。

第一财经:在当前关税背景下,高盛对美国经济衰退风险的判断有什么转变?

David Mericle:确实,我们近期上调了美国经济衰退概率预测。此前已从12个月15%的历史无条件均值水平上调至20%。而基于更大规模关税预期,以及企业和消费者信心双双下降拖累了GDP增长预测,再加上白宫官员表态称,愿为推行政策承受更大经济阵痛——我们已将未来12个月经济衰退概率从20%进一步上调至35%。当然,总统理论上始终保留叫停或逆转政策的选项——只要经济数据恶化超预期。但根据白宫官员的最新表态,其政策回调意愿可能比我们此前假设的要低得多。

第一财经:您的意思是,这次没有了所谓的"特朗普看跌期权"?

David Mericle:我想说的是,和第一届政府相比,第二届特朗普政府在关税政策上明显更为激进。比如不仅降低了谨慎度,也更愿意承担经济与政治风险。其政策立场异常坚定,而目前已采取的行动(相比首届政府)确实给经济带来了更大风险。本届政府推进的关税规模已达特朗普首届任期的3至4倍,且未对消费品与非消费品进行区分。从白宫官员的诸多公开表态来看,其政策执行力度显然超出了我们就职日当天的预期。

第一财经:David,换一种问法,您是否认为对经济来说,特朗普2.0带来的政策不确定性将比1.0时期更具破坏性?

David Mericle:我确实认为,本轮政策不确定性带来的经济风险显著高于上一任期。上一轮贸易战本质上是美中双边博弈,而本轮完全不一样。如果特朗普政府如我们预期一样,推出大规模对等关税和关键进口品关税,美国企业将普遍面临原材料成本的上涨。从多项商业调查指标中,我们已观察到这种冲击的显现,比如商业信心调查指数与资本支出预期均呈现大规模的迅速下跌。这实质上反映出,相比上轮贸易战,更多美国企业正切实担忧自身将受到此轮关税的多维度冲击。

第一财经:美国的关税政策将如何影响全球经济?

David Mericle:美国是许多国家的重要出口市场,短期内我认为这将造成经济损害。关键问题在于各国将如何应对美国关税。我的基本判断是:多数大型经济体初期可能采取观望态度,看看白宫是否确实计划长期维持这些关税。但如果关税最终落地,预计主要经济体都将实施报复性措施——这可能意味着机械性加征关税引发通胀,从而抵消经济略微疲软导致的或多或少的通缩压力。因此,我认为溢出效应难以避免。我们已下调美国增长预期,短期内,很多国家也将受到这些关税政策的冲击。

第一财经:对中国的影响如何?

David Mericle:我想中国已经经历过类似冲击。从上一轮贸易战至今,美国从中国直接进口量大幅萎缩——中国在美国进口总额中的占比下降了约三分之一。所以某种程度上,中国企业相比其他经济体的企业具备一定优势,因为它们已经历过这种关税冲击的洗礼。当前大部分生产仍集中在中国,另有部分转移至第三国后再出口美国。对这些企业而言,事态可能复杂一些,因为对等关税原则上将波及多国,这意味着它们需要应对额外挑战。但客观而言,虽然中国企业与其他国家企业同样会受影响,其独特优势在于他们对关税长期化可能性有更强预期,应对的经验更丰富。

第一财经:美国部分投资者认为当前国内不确定性已见顶,您是否认同这一判断?

David Mericle:我认为4月2日将是关键的一天,届时我们将获取重要信息——但我的预判是:至少在接下来两三个月直至2025年夏季期间,包括关税政策及其他领域政策在内的不确定性仍将维持高位。需要明确的是,4月2日当天我们无法获知所有关税细节,特别是关于我们预期中的关键进口品关税(注:预计将按行业而非国别实施),其具体细则仍需更长时间才能明朗。尽管4月2日是宣布大规模关税的时点,但关于目标国谈判能在多大程度上降低这些关税仍存在巨大变数。因此,本周虽将披露大量信息,但整个关税博弈进程远未结束——这就是我的基本判断。

值班编辑:苏小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