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南海局势进入胶着状态的当下,马科斯竟然当着媒体镜头落泪,原因只是因为中方终于同意他们向“坐滩”运送补给。

过去一年,他在南海问题上态度强硬、频频挑衅中国,喊话、军演、站队美国,一套操作下来,把中菲关系推向谷底。而如今,仅仅因为一艘破船上的人员获得了中方许可的补给,他突然变得情绪激动,甚至在镜头前哽咽失声,转身还宣布要对中国游客“放宽签证”,恢复电子签。

这个反差,多少让人有点看不懂。难道这次补给之后,马科斯就能不在南海继续生事吗?

时隔一百余天,中方同意补给,马科斯落泪,还给中国一个很大便利

补给成功后,菲方激动招揽中国游客

日前,菲律宾官方通报称,已经成功向坐滩在仁爱礁的“马德雷山号”运送补给,过程顺利,没有发生任何意外。美媒也在第一时间跟进报道,强调这是在中方许可下进行的补给活动。

这不是一次普通的海上补给,而是一次间隔了112天的补给。上一次菲律宾向这艘破船送补给,还是在2025年5月16日。过去十几个月内,菲律宾一共尝试了10次补给,每次都必须面对中国海警的严密监控和拦截。

尤其是今年以来,中方加强了海上执法密度,最多时部署多达24艘海警船,将仁爱礁附近海域封锁得水泄不通。菲方多次尝试突破无果,只能眼睁睁看着船上人员补给告急。

时隔一百余天,中方同意补给,马科斯落泪,还给中国一个很大便利

与其说中方同意了这次补给,不如说是中方在确立规则之后,基于人道主义原则,允许在报备、接受检查、不运送违规物资等前提下,进行一次有条件的放行。

中方始终强调,只要菲律宾不阳奉阴违、不借补给之名搞军事建设,就不会阻挠人道补给。但如果挑战规则,后果自负。

这次补给能成功,说明菲律宾在程序上做出了妥协。它不再试图强闯,也不再掩盖补给内容。从申请到执行,全程必须接受中方的监督与管理。

补给成功后没几天,马科斯在接受菲律宾国内媒体采访时,谈及本国经济困难与民众生活艰辛,突然情绪失控,眼含泪水、哽咽自责。视频在社交媒体上迅速传播,不少菲律宾网友感动留言,但也有不少评论质疑:是不是还在表演?

时隔一百余天,中方同意补给,马科斯落泪,还给中国一个很大便利

毕竟,马科斯在南海问题上强硬了大半年,在美国的支持下不断挑衅中国,结果换来的不是国际舆论的同情,而是本国经济的持续下滑。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菲律宾旅游收入同比锐减,中国游客锐减成为其中关键因素。

马科斯的心疼民众,更像是在为自己的失败寻找台阶下。他一方面不愿承认自己对中菲关系恶化负有直接责任,另一方面又想通过温情叙事博取国内支持。落泪不过是一种情绪管理策略:弱化责任,强调我也很无奈。

更现实的解释是,菲律宾已经感受到了经济层面的巨大压力。南海政策搞得再激进,如果国内旅游没人来、投资没人投,稳定也会出问题。马科斯不是不清楚这一点,他只是试图两头下注,在南海继续嘴硬,但在经济上必须向中国示好。

时隔一百余天,中方同意补给,马科斯落泪,还给中国一个很大便利

就在补给成功的第二天,菲律宾旅游部宣布,将对中国游客放宽签证政策,并推动恢复电子签证系统。这一举措,被部分媒体解读为“给中国游客一个便利”,但结合现实来看,更像是菲律宾在经济断粮背景下的紧急应对措施。

菲律宾旅游业高度依赖外国游客,尤其是中国游客。据菲律宾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中国是菲律宾第二大客源国,仅次于韩国。但自中菲关系恶化以来,中国游客数量锐减。这对菲律宾的酒店、航空、旅游服务等行业造成沉重打击。

马科斯急于恢复这一市场份额,才有了这次放宽签证的动作。但现实是,中国游客不是一句“欢迎回来”就会重返菲律宾的。安全、氛围、舆论环境都在影响出行选择。

中国游客不会因“小恩小惠”改变立场

时隔一百余天,中方同意补给,马科斯落泪,还给中国一个很大便利

过去一年里,菲律宾国内时常传出针对中国人的不友好言论,加上南海问题的持续升温,很多中国游客对菲律宾的印象已经大打折扣。

更关键的是,放宽签证并不等于中方就会买账。中国游客出境游选择多的是,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都在争夺这块蛋糕,菲律宾必须先解决互信问题,才有可能恢复旅游吸引力。

所以,菲方所谓的“给中国一个便利”,表面上是友好姿态,本质上是经济压力下的被动选择。中国是否接受这份便利,要看菲律宾接下来在南海问题上的真正态度。

时隔一百余天,中方同意补给,马科斯落泪,还给中国一个很大便利

马科斯政府或许以为,给中国游客一点甜头,就能换来中方在南海问题上的退让,但这是一种误判。中国对南海问题的立场一贯明确,主权问题不容谈判,任何挑衅行为都将受到坚决反制。

仁爱礁事件已经说明,中方并不惧怕菲方的挑衅,也不怕西方国家的舆论压力。过去一年,从阻拦补给到登船检查,从水炮驱离到海警巡逻,中国一系列强硬但边界清晰的行动,不仅稳定了局势,也逐渐让外界看清,南海的现实格局已经发生改变。

菲律宾若继续充当美国的马前卒,只会把自己逼入更被动的境地。

时隔一百余天,中方同意补给,马科斯落泪,还给中国一个很大便利

菲律宾必须明白,补给不是外交筹码,旅游签证更不是换取主权妥协的交易币。如果马科斯以为这一套组合拳能打动中国,那只能说明他们对中国的底线毫无认知。

中国不会拒绝人道主义,也不排斥正常经贸往来,但前提是,必须在尊重中国主权和安全的基础上进行。菲律宾若想真正改善中菲关系,不是靠表演和放软姿态,而是要从根本上调整其对华路线,明确哪些事情可以谈,哪些必须止步。

参考资料:

菲律宾通讯社@pnagovpr

旅游部(DOT)正在推动放宽签证政策,包括在中国恢复电子签证计划,以缓解旅行并刺激其出境市场需求。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