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中美经贸会谈,简直像一部悬疑大片——这边刚谈完,那边又出新动作;一边威胁加税,一边派代表团访华。7月29日,中美第三轮经贸会谈刚结束,双方嘴上都说“建设性”,但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不过是外交辞令,实际进展有限。更耐人寻味的是,美国一边放狠话称“关税可能飙到三位数”,另一边却派出了高级别商界代表团急匆匆赶往北京。特朗普政府到底在打什么算盘?

1.谈判桌上“建设性”?实际进展有限

7月29日结束的中美第三轮经贸会谈,双方用了“建设性”来形容,但熟悉外交辞令的人都知道,这个词往往意味着“没谈崩,但也没谈成”。会谈前,外界还期待双方能就关税问题达成最终协议,甚至为更高层级的对话铺路。可结果呢?美方威胁称,如果8月12日到期的贸易休战协议不延期,对华关税可能直接飙到145%(三位数关税)。

更耐人寻味的是,美国贸易代表在会谈后表示,“延长90天是选项之一”,但最终决定权在特朗普手里。这种模棱两可的态度,显然是在给中方施压,同时给自己留退路。

中美会谈结束,美财长称不排除让关税再飙升到3位数,特朗普为难了,关键时刻,美方另一路人马要来北京

贝森特(资料图)

2.瑞典会谈火药味更浓,特朗普却“满意”了?

就在第三轮会谈结束的同一天,中美在瑞典也进行了一场会谈。这次会谈的氛围明显更紧张,双方交锋激烈,但谈判代表事后都表示“会谈非常有意义”。

特朗普在空军一号上接受采访时,罕见地表态称“感觉比昨天更好”,并称“这次会谈非常好”。可就在前一天,美方还抱怨中方“不好沟通”,这前后矛盾的态度,让人不得不怀疑——特朗普到底在打什么主意?

更值得关注的是,美国代表团在会谈后依然坚持“关税可能飙升”的立场,甚至比之前更加激进。这表明,美方仍在试图用极限施压逼中方让步。

3.美国的“双面策略”:一边威胁加税,一边派代表团访华

就在美方威胁加税的同时,另一路人马已经悄然启程——由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组织的美国高级别商界代表团即将访华。这个代表团阵容豪华,包括联邦快递CEO、波音高管等重量级人物。

为什么美方一边威胁加税,一边又派商界代表团访华?答案很简单:特朗普政府在玩“软硬兼施”的把戏。一方面,用关税威胁逼中方妥协;另一方面,通过商界代表团释放“合作”信号,试图让中方在谈判桌上让步。

中美会谈结束,美财长称不排除让关税再飙升到3位数,特朗普为难了,关键时刻,美方另一路人马要来北京

特朗普(资料图)

更耐人寻味的是,在会谈期间,特朗普政府还悄悄放开了对华高科技产品出口限制。这一举动显然是为了缓和局势,让中方更愿意坐下来谈。

4.特朗普的困境:外部压力+内部支持率暴跌

特朗普政府为何在关税问题上反复横跳?答案可能在于他面临的巨大压力。

一方面,欧盟、日本等美国盟友近期对美国的“对等关税”政策不满,甚至公开抵制。欧盟被迫接受15%的高关税,但同时要求美国放宽市场准入,这让美国的“极限施压”策略开始失效。

另一方面,特朗普的支持率已经跌至37%,创下二次上任以来的最低点。国内产业界对高关税的抱怨越来越多,供应链问题也让美国经济承压。如果特朗普继续强硬施压,可能进一步激化矛盾;但如果突然软化立场,又可能被批评“对华软弱”。

中美会谈结束,美财长称不排除让关税再飙升到3位数,特朗普为难了,关键时刻,美方另一路人马要来北京

白宫(资料图)

5.中方的底牌:稀土+反制措施

面对美方的施压,中方的态度很明确——谈,可以;让步,不行。

中方谈判代表在会谈后强调,将继续推动已暂停的24%对等关税及反制措施展期。更关键的是,中方手里还握着稀土这张“王牌”。数据显示,6月中国对美稀土磁铁出口量环比暴涨660%,如果美方撕毁协议,中方完全可以通过放缓审批流程,让美国高科技产业感受到“切肤之痛”。

6.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短期来看,中美经贸博弈仍将持续。美方可能会继续施压,但中方已经做好了反制准备。商界代表团的访华,或许能带来一些缓和,但最终能否谈成,还要看特朗普政府是否愿意让步。

长期来看,中美经贸关系已经进入“斗而不破”的新常态。双方在核心议题上博弈加剧,但在市场互补、产业合作等领域仍有合作空间。

结语

中美经贸会谈就像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双方都在试探对方的底线。特朗普政府的“双面策略”能否奏效?中方的反制措施是否会真正落地?这些问题,只能让时间给出答案。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在这场博弈中,谁先失去耐心,谁就可能先输。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