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23日,第80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在纽约总部开幕。迄今已有157国承认巴勒斯坦国,占会员国总数八成;而美国作为安理会五常中唯一未承认者,不仅拒绝向巴勒斯坦总统发放签证,更屡次动用否决权阻拦加沙停火决议。
本届联大上,美国总统特朗普发言抨击联合国,称自己结束7场战争、与相关国家领导人打交道时,从未接到联合国愿帮忙促成协议的电话,暗指其无力解决战争问题。
法国总统马克龙随后不点名回应,指出联合国若无效,多是因有权势者阻碍,若进展慢则是各方决心不足,强调世界当下更需联合国合作精神。
今年恰逢联合国成立80周年,也是奠定中东格局的第181号决议通过77周年。从成功湖的临时厂房到东河畔的玻璃幕墙,从冷战否决到加沙危机,这艘承载人类和平愿景的“方舟”如何穿越时代风暴?
“废墟”上的诞生
联合国的前身是一战后成立的国际联盟,1920年日内瓦万国宫的“再无战争”誓言,终因30年代日本侵华、纳粹扩张而破碎。
1941年,罗斯福在国情咨文中提出“四大自由”,为联合国“和平安全、发展、人权” 三大支柱奠基。
同年8月,《大西洋宪章》首次勾勒“普遍安全制度”愿景。珍珠港事件后,1942年1月1日,26国签署《联合国家宣言》,罗斯福定名“联合国”,中国外长宋子文第四个签字。
1944年夏,当盟军在战场高歌猛进时,美、中、英、苏四国代表悄然聚集在华盛顿敦巴顿橡树园。中国代表虽因“苏日中立条约”被排除在第一阶段会议外,却抓住每一个茶歇时刻与三国代表交换意见,最终将“和平解决争端”、“以国际法为基”的理念注入宪章草案。
1945年旧金山制宪大会上,中国成为第一个在宪章上签字的国家,连夜赶译的中文版让中文与英法俄西共同成为联合国正式语言。10月24日,《联合国宪章》经过五大国和其他签字国批准开始生效,联合国正式宣告成立。
撕裂与博弈
“它不是要把人类带向天堂,而是从地狱中拯救出来。”联合国第二任秘书长哈马舍尔德的名言,恰是联合国初心的最佳注脚。
可这艘“方舟”的启航之路,远比预想中坎坷。1946年至1952年,联合国经历了长达六年的“流浪岁月”:从伦敦的第一届联大,到纽约布朗克斯区的亨特学院,最终落脚于成功湖的斯佩里陀螺仪厂——这座改造的厂房里,没有宏伟会堂,却召开了八千多次会议,其中1947年的第181号决议,彻底改写了中东格局。
当年4月,英国将巴勒斯坦问题提交联合国,11国特别委员会起草分治方案。投票前,杜鲁门致电施压、苏联为削弱英国表态支持,11月29日决议以33票赞成通过:1.4万平方公里归犹太国,1.1万平方公里归巴勒斯坦国。
1948年以色列建国后,阿拉伯国家联盟发起进攻,第一次中东战争爆发。1949年以色列加入联合国时,阿拉伯外交官集体退席抗议。
本届联合国大会,这一历史遗留问题仍在发酵:法国总统马克龙、澳洲总理阿尔巴尼斯、加拿大总理马克·卡尼相继宣布承认巴勒斯坦国,迄今已有157个会员国认可,占总数八成,而美国仍拒绝承认,甚至阻挠巴勒斯坦总统获签,还多次否决加沙停火决议。
这一幕,与联合国初生时“铁幕”阴影下的博弈如出一辙。
冷战时期,安理会沦为“战场”。1946至1949年,苏联代表安德烈·葛罗米柯主导数十次否决,获 “否决先生” 之称,甚至一年否决半数提案。
正当联合国在冷战夹缝中艰难前行时,另一股势不可挡的历史浪潮——非殖民化,已澎湃来袭。1960年第1514号决议以89票赞成通过,宣告殖民体系终结,仅当年就有17个非洲国家加入联合国,第三世界崛起改写了联合国权力结构。
重返联合国
中国作为联合国创始国与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其合法席位的恢复历经22年外交斗争。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周恩来多次致电联合国秘书长,声明新中国为唯一合法政府。1950年,苏联代表提议驱逐国民党代表遭美国否决,苏联一度退出安理会。而后的时间里,美国以“暂缓讨论”年年阻挠中国代表权问题。
60年代非殖民化浪潮成为转机。周恩来提出的对华交往五项原则与对外援助八项原则,深化了中国与亚非拉国家的联结。
1963年起,阿尔巴尼亚等国连年提出 “恢复中国席位、驱逐蒋代表” 提案,支持票从1965年14票逐年增长,1970年“支持中国案”以51票赞成、49票反对接近通过。1971年的第26届联大出现三个提案,最终“逆重要问题案”被否决,“两阿提案”以76票赞成通过第2758号决议,正式恢复中国合法席位。
1971年11月15日,乔冠华率团步入联大,“仰天大笑”成为历史符号。1974年,邓小平在联大提出 “三个世界” 理论,引发国际反响。中国回归后未倒向美、苏,坚定站在第三世界,从“原则性参与者”逐步成为“全球治理引领者”,参与领域从政治安全扩展至发展、生态等领域。
坚守与迷航
2025年5月29日,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向维和英烈追授哈马舍尔德勋章——这枚勋章的名字,纪念着1961年在刚果危机中遇空难的联合国秘书长。从1956年第一支维和部队成立,到1988年维和行动获诺贝尔和平奖,维和机制始终是联合国的和平支柱。
但冷战后的联合国,屡屡陷入困境:1992年索马里、安哥拉行动失败,1994年卢旺达大屠杀、1995年斯雷布雷尼察屠杀,维和部队未能阻止悲剧;2003年美国绕开联合国发动伊拉克战争,同年联合国驻巴格达总部遇袭,22人遇难,废墟中救出的残破国旗,成了坚守的象征。
如今,巴以冲突再次考验联合国:2023年10月以来,安理会召开超150次会议,仅十分之一决议通过,美国否决半数停火提案。
80年过去,世界已从战后的废墟,走向了一个深度联动又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而联合国,这艘承载着人类对和平美好愿景的“方舟”,仍在未知的海域中航行,寻找方向。
本周六晚22:00
凤凰卫视中文台《皇牌大放送》
《方舟——联合国成立80年纪事》
敬请关注!
来源:皇牌大放送
编辑:Dev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