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基斯坦与中国的关系越来越好,谁最不满?答案并非是同巴基斯坦有直接冲突的印度,而是巴基斯坦的前任靠山美国
在中国与巴基斯坦成为伙伴之前的上世纪中期,美国不仅将巴基斯坦认定为南亚最重要的盟友
同时自杜鲁门到尼克松五代美国总统,在扶持巴基斯坦对抗印度一事上,都可谓不惜血本
然而在第二次印巴战争的关键时刻,美国却突然向巴基斯坦递刀子,这就是巴基斯坦在日后选择中国的根本原因
美巴同盟
在印巴战争系列上一期我曾说过,印巴分治之初,试图将影响力扩散到南亚的美国,就已经把巴基斯坦认定为在南亚扩大影响力的重要节点,而为了在建国之初稳定局势,巴基斯坦起初也愿意在外交上追随美国
当共和党人艾森豪威尔于1953年成为美国总统时,面对硝烟渐浓的冷战局势,他决定大幅增加美国在巴基斯坦的投资
1954年10月,美国向巴基斯坦访美官员送上了一份援助备忘录,除了承诺继续在粮食方面对巴基斯坦提供支持以外
美国将全力支持巴基斯坦建设一支足以保卫国家的武装力量,在这份备忘录中,美国将在海陆空三方面同时援助巴基斯坦
陆军方面将帮助巴基斯坦装备4个步兵师与1.5个装甲师,海军方面,将会帮助巴基斯坦以三艘驱逐舰为核心,从零开始建设一支舰队,而在空军方面,将为巴基斯坦提供不同用途的六架飞机
虽然这份备忘录列出的援助数量并不多,但对于巴基斯坦而言,却是他们从无到有建设一支现代化军队的机会
他们对这份援助计划照单全收,并在1954年前后,同时加入了由美国主导的东南亚条约组织与中央条约组织
不过当美国对巴基斯坦的援助消息传到苏联耳朵中时,后者为对抗美国,也同时加大了对印度的援助力度
美国察觉到苏联开始在南亚加注以后,出于无奈,也开始更改对巴基斯坦的援助计划
自1955年开始,美国对巴基斯坦的军援额度越来越高,涉及种类也越来越丰富
在1956年,美国对巴基斯坦的援助预算,已经从1954方案中最初设定的1.71亿美元,大幅上调到了五年内共计划援助7.9亿美元
虽然共和党在1960年的美国大选中输给了民主党,但因美苏冷战态势不仅没有改变,竞争氛围甚至与日俱增
继任的肯尼迪政府没有推翻对巴基斯坦的诺言,继续履行着美国对巴基斯坦的军事承诺
到1965年,巴基斯坦不仅拥有九个美械师,同时还拥有包括F86、F104、B57等美式先进武器
面对印度在克什米尔地区咄咄逼人的态度,自觉在装备上占据优势的巴基斯坦,
认为有必要通过一场先发制人的战争收复失地,然而第二次印巴战争的走向,却同巴基斯坦预想的剧本完全不一样
第二次战争
1965年初,巴基斯坦开始在其控制的克什米尔地区招募武装分子,并命其向印控区域进行渗透
当时的印度虽刚刚惨败于中国,可是苏联对其的持续援助,导致印度的自信心在1962年之后不降反增
在击退巴基斯坦派出的渗透份子之后,同样对克什米尔地区抱有野心的印度,没有选择点到为止,而是选择派出正规部队进入巴基斯坦控制区,继续扩大战争规模
作为先出牌的一方,印度人的反应在巴基斯坦的预料当中,巴基斯坦在1965年8月底到9月初,同时动员了东西两部分领土的军队,准备与印度大干一场,然而就在印巴剑拔弩张的关键节点,拉偏架的人来了
虽然印度自诩为大国,但当时谁都知道,在印度背后的是苏联,印度之所以敢主动升级局势,背后少不了苏联的支持与默许
而美国既然武装了巴基斯坦,并将其拉入自己主导的多个条约组织当中,那自然应该为巴基斯坦撑腰
但当印度宣布升级之后,美国不仅没有对巴基斯坦提供支持,反而开始从背后捅刀子,其中最重要的一步,就是1965年9月8日,美国宣布同时对印巴两国实施全面武器禁运
美国做出这一决定的原因有三个,首先,美国人虽然将巴基斯坦看做盟友,但美国国内很多人却又认为,由军人阿尤布·汗统治的巴基斯坦
是一个苏联式的邪恶政权,其二,因为这次冲突的起因是巴基斯坦派遣武装人员渗透印控克什米尔
美国认为巴基斯坦是战争发起者,并且违背了不打破地区平衡的承诺,此外,巴基斯坦虽然积极加入了由美国主导的区域联盟
但在美国眼中,巴基斯坦只是对抗苏联的前沿基地,只是“战术棋子”而非“核心盟友”,美国没必要对巴基斯坦提供全面支持
因此美国根本没有考虑巴基斯坦希望美国为其撑腰,仅仅想通过各打五十大板的表态,快速平息冲突
然而美国可以不为巴基斯坦提供支持,但却无力阻止苏联为印度提供支持,美国对印巴两国同时进行的武器禁运
实际上就是拔了巴基斯坦的氧气管,于是巴基斯坦虽然在战争开始前有装备优势,但当美国的禁令一下,炮弹用一发少一发的巴基斯坦当场陷入绝境
而印度虽然没有装备优势,但在人力上远胜于巴基斯坦,于是在战争开始仅半个月后,印度的数十万大军就越过了印巴边境,兵锋直抵巴基斯坦第二大城市,旁遮普省首府拉合尔
中国介入
当时的巴基斯坦是由阿尤布·汗统治的军人政权,对于军人政权而言,军队的威信是维持统治的根本
因此面对印度咄咄逼人的态度,巴基斯坦陷入了骑虎难下窘境,如果继续打下去,那么巴基斯坦必败无疑,甚至巴基斯坦在日后的解体都有可能提前上演
但假如主动同印度讲和,那么在军队威信一落千丈后,军人政府的倒台又是必然事件
无奈之下,巴基斯坦即使前途一片黯淡,也只能硬着头皮继续打下去,不过就在这时,中国突然向巴基斯坦伸出了援手
几乎在美国宣布同时对印巴武器禁运的同一时刻,中国鉴于印度正规军首先越过印巴边境升级战事,公开明确谴责印度侵略巴基斯坦
要求印度停止对巴基斯坦的军事行动,如若不然,印度将承担一切严重后果
一周后,中国在中印边境中段进行了一系列军事调动,并要求印度拆除其在中国与锡金边境建设的军事设施
中国虽然没有直接出兵干涉印巴战争,但一系列军事调动让印度回想起在1962年被中国暴打的往事
出于无奈,大批本来预计调往西部战线的印度军队被留在了北部防备中国,而中国介入的影响不止于此
当中国公开表态站在巴基斯坦一边之后,苏联也不能继续看着印度暴打巴基斯坦了,本来在美国放弃对巴基斯坦的支持后,印度的胜利只是时间问题
然而中国的出现,意味着印度在战场上的胜利,随时可能转变为事态升级的契机,并且由于当时新中国并没有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苏联无法得知中国的真实态度
在苏联看来,如果仅仅是印巴之间的战争,那么美国已经表态不会全力介入,但假如升级为中巴对印度的战争
苏联不下场帮助印度,则印度必然重复在1962年的惨败,可如果苏联下场帮助印度,那么一直作壁上观的美国必然渔翁得利
事已至此,唯一的解法就是由苏联强行按下印度的头,逼迫战争尽快结束,于是在印度即将抵达拉合尔前夕
联合国安理会于1965年9月20日通过了要求印巴停火的决议,三天之后,不得不停火的印巴两国,开始在苏联的斡旋下准备握手言和
1966年1月,印巴代表在苏联城市塔什干签署和平条约,条约要求印巴双方都退回战前的停火线
这份条约传到印度之后举国哗然,印度认为他们明明在战争中取得了胜利,但却什么都没有得到
接受塔什干宣言的印度总理夏斯特里,在签署条约次日就突发恶疾不治身亡,而巴基斯坦虽然对条约也不满意,但更多的感受,还是被美国抛弃之后的心有余悸
第二次印巴战争结束之后,巴基斯坦痛定思痛,他们虽然没有贸然放弃同美国的友好关系
但开始重视同中国之间的关系,中巴关系在战争结束后迅速升温,而中国真正超越美国,成为巴基斯坦最重要的依靠,则是下一场战争之后的事情了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