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国际舆论场炸开了锅——原本板上钉钉的9月“中美元首会晤”突然传出变数。外媒爆料称,中方已不再为特朗普预留9月阅兵式的“座位”,而美方也默契地未将此次访问列入议程。这场被外界寄予厚望的外交互动,为何突然“凉了”?更耐人寻味的是,美国副总统万斯近日一番“大实话”直接戳破窗户纸:“如果中国追上来了,怪不了中国,要怪就怪美国领导人自己出的馊主意。”

这番表态背后,折射出怎样的中美博弈逻辑?

1.9月访华传闻“降温”:从热情邀约到低调调整

今年6月,中美领导人通话时,中方曾明确表示欢迎特朗普访华,特朗普本人也多次公开回应“期待访问”。一时间,外界纷纷猜测9月的抗战胜利80周年阅兵式将成为两国元首互动的重要舞台。然而,外媒近日却曝出猛料:“9月访华行程可能已被双方排除在议程之外”,中方无需再为其“留座”。

中方不用给美国留座了,特朗普9月访华行程告吹?万斯罕见的说了句大实话:不应该怪中国

特朗普(资料图)

这一消息并非空穴来风。据知情人士透露,中美已协商将访问时间推迟至10月至11月,计划安排在韩国庆州举行的APEC峰会前后。目前,双方正就两套方案进行谈判:

•方案一:特朗普先访华,再赴APEC参会;

•方案二:特朗普先参加APEC峰会,与中国短暂接触后,再专程访华深入洽谈。

尽管行程调整引发外界猜测,但中方并未关闭对话大门。外交部发言人近日在记者会上强调,“中方乐于看到俄美改善关系”,暗示中美会晤仍有可能,只是时间未定。

2.行程调整≠关系恶化:中美高层互动“换挡提速”

9月阅兵“无座”并不意味着中美关系恶化。事实上,本月王毅与鲁比奥在马来西亚吉隆坡的首次会面,气氛“超出外界预期”,双方就经贸、科技、地区安全等议题交换意见,为元首会晤铺路。

中方不用给美国留座了,特朗普9月访华行程告吹?万斯罕见的说了句大实话:不应该怪中国

鲁比奥(资料图)

更关键的是,中美双方均未否认会晤的可能性。白宫虽未正式宣布调整后的计划,但默认“为元首会晤铺路”的目标。这表明,“无座”只是形式上的变化,实质性的外交互动仍在推进。

3.万斯的“大实话”:美国科技焦虑的“自我暴露”

就在中美外交互动调整之际,美国副总统万斯的一番言论引发热议。他直言:“如果中国追上来了,怪不了中国,要怪就怪美国领导人自己出的馊主意。”

这句话并非空谈。特朗普政府近期抛出的“AI发展蓝图”暴露了美国的深层焦虑:

•牺牲环境换算力:大幅放宽环保法规,允许高污染的AI数据中心与芯片工厂“无限制扩张”,以“先发展后治理”模式快速提升芯片产能;

•拉盟友搞“技术铁桶阵”:向英伟达、AMD等盟友企业开放尖端AI技术出口,试图通过“小圈子封锁”遏制中国在AI领域的追赶。

万斯的表态,实际上承认了美国在科技竞争中的紧迫感——“中国追上来”并非中国的错,而是美国自身政策失误的结果。

中方不用给美国留座了,特朗普9月访华行程告吹?万斯罕见的说了句大实话:不应该怪中国

特朗普(资料图)

4.中方态度明确:“座位”留得住,但“内容”靠美方

尽管9月访华行程调整,但中方并未关闭对话大门。外交部发言人强调,“美方应摒弃零和思维,取消不合理经贸限制”,并警告“打压遏制没有出路”。

这表明,北京的态度很明确:

•“座位”始终留给美国,但能否坐下来谈实质性问题,取决于美方的诚意;

•中美关系的稳定,不能靠“形式主义”,而需建立在“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基础上。

结语:中美博弈,关键在“行动”而非“形式”

特朗普9月访华行程的调整,本质上反映了中美互动从“形式期待”转向“实质推进”的趋势。万斯的“大实话”揭开了美国科技焦虑的伤疤,而中方的“留座”则展现了大国外交的定力——我们不拒绝对话,但更看重对话的成果。

未来,中美关系的走向,最终取决于美国能否以实际行动回应中方的合作诚意,而非纠结于“是否留座”的表面文章。毕竟,在国际政治的棋盘上,真正的“座位”不是阅兵式的观礼台,而是谈判桌上的话语权。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