盼了好久,暑期档震撼巨制《东极岛》终于上映了。

我第一时间去影院看了全片,最真实的观影感受就是,失望和欣喜并存。

失望主要在于影片的叙事方式,它试图把一群中国渔民,自发拯救英国战俘的真实故事,讲得荡气回肠。

却因动机交代不清、情节衔接突兀和频繁的闪回剪辑,让前半段显得生硬零散。

《东极岛》10个幕后故事

好在随着剧情的推进,影片在场面规模、视听效果,还有演员表现上,都展现出了令人震撼的磅礴气势。

不仅让人看得肾上腺素飙升,也让人从中感受到了大海的波澜壮阔,还有中国渔民的善良、血性和担当。

接下来,就跟大家分享10个幕后故事,看看这部为大银幕而生的“震撼巨制”,是如何诞生的。

《东极岛》10个幕后故事

01.故事背景

《东极岛》是根据真实历史故事改编的。

1942年,日军押送战俘的货轮“里斯本丸”,在中国东极岛海域被击沉。

日军在撤离的过程中,把上千名英军战俘封锁于船舱内。

《东极岛》10个幕后故事

事发后,很多英军战俘选择跳海,但是当他们跳进海里时,还有其他日军向战俘射击。

绝境之时,东极岛上的一群手无寸铁的中国渔民,毅然前来。

他们冒着枪林弹雨和惊涛骇浪,拼死营救英军战俘。

《东极岛》10个幕后故事

2023年,方励导演耗时8年、奔走多国,拍摄出的纪录片《里斯本丸沉没》,还原的就是这段历史。

不过,用如此大制作的视角来讲述这个故事,《东极岛》还是第一部。

《东极岛》10个幕后故事

02.剧本创作

主创团队表示,在真实历史上讲述一个有艺术感染力的故事,才是最重要的。

所以筹备期间,他们把多达20几摞的文字资料全部看完,如同亲身经历了一遍之后,再投入创作之中。

《东极岛》10个幕后故事

从第一版到最终进行拍摄,剧本前前后后写了5年。

尽管这部影片以庞大的工业制作著称,但主创依然坚持认为,这部电影的视点,必须聚焦于中国渔民还有中国人的可贵品质上。

《东极岛》10个幕后故事

03.联合导演

《东极岛》是华语影史上,水戏拍摄时间最长的一部电影。

业界同行都知道,只要“沾水”的电影都特别难拍,但管虎在明知困难的前提下,依然迎难而上。

只不过,海面、水下和海岛上的多场景拍摄,堪比三部电影的体量和技术标准。

《东极岛》10个幕后故事

这对于第一次尝试水戏类型片创作的管虎而言,难度太大了。

他担心自己一个人完不成,就邀请徒弟费振翔跟他联合执导。

这是他们师徒合作的第十六个年头,两人分工明确,默契十足。

《东极岛》10个幕后故事

04.演员表现

因为很多戏份都是水下拍摄,一般演员很难承受,所以剧组挑选的主演,体能和抗压能力都很好。

朱一龙和吴磊,在开拍前两个月就投入各种训练。

等到开拍时,他们的肤色、肌肉和体脂率,都跟岛上健硕硬朗的当地渔民如出一辙。

《东极岛》10个幕后故事

但最让人佩服的是的,还是他们的潜水技能。

他们在没有供氧设备的情况下,能在高达10米的深水区中,仅靠自己闭气,完成各种高难度的拍摄。

《东极岛》10个幕后故事

遇到专业性更强的动作,剧组支持他们使用替身。

可即便是在看不见脸、也看不见体型的情况下,朱一龙和吴磊都坚持不用。

他们说,拍戏嘛,就得来真的。

《东极岛》10个幕后故事

倪妮也是如此,为了还原出渔民的自然、淳朴和野性,她坚持素颜出镜,在片场的时候也不忘锻炼。

而且她的水性也很好,跳海的时候说跳就跳,让工作人员佩服得五体投地。

《东极岛》10个幕后故事

05.渔村

主创团队是怀着敬畏之情,拍摄的这部电影。

正式开拍一年之前,他们就去故事的发生地东极岛,看了沉船的海域,还有渔村的旧址。

并且决定,在当地拍摄岛上的戏份。

《东极岛》10个幕后故事

因为特殊的地理位置,想要在当地拍摄,有着很大的制片难度。

可剧组依然排除万难,甚至在汽车无法到达的情况下,人工开路、肩挑手扛。

终于,仿照原有村落的位置关系,在当地重新复原出了,那个40年代的东极岛渔村。

《东极岛》10个幕后故事

这也使得演员在岛上拍戏的过程中,有这非常强烈的历史感和真实感。

吴磊说,他的很多情绪和表演,都是被环境所牵动、所刺激出来的。

《东极岛》10个幕后故事

06.海面

这个故事发生在东极岛海域,很大一部分场景,都需要在海面上完成。

为了给观众带来更加真实震撼的观感,剧组在“真海”和“人造海”两个环境中,完成了海面上的拍摄。

《东极岛》10个幕后故事

真海拍摄最大的难度,就是未知性,所有的工作人员都要跟“自然”挑战。

因为大海是不受控制的,不管是洋流、风,还是来回漂和涌,都会给拍摄增加很大的难度。

所以剧组找来了一个非常大的平板船,可以在上面放吊车,如此才能把拍摄所需的渔船保护住。

《东极岛》10个幕后故事

可尽管如此,有些高难度的场面,还是需要在受控环境下拍摄。

因此,剧组专门搭建了大型人造海景,还开发了一套海洋系统,利用高科技设备模拟海洋的律动和风浪。

有点一边做科研,一边拍电影的意思。

《东极岛》10个幕后故事

07.水下

相比于海面戏份的拍摄,水下戏份的拍摄难度更大。

不仅要求演员具备良好的潜水技能和身体耐力,还需要克服水下光线昏暗、置景困难、拍摄受限等多重挑战。

《东极岛》10个幕后故事

剧组一开始也设想过“干棚拍摄”,也就是在无水拍摄的情况下,用特效来实现水下效果。

但试过以后,发现确实不行,因为人在水里的肌肉反应,血管反应不一样。

所以才下定决心,只要跟水有关的戏,全都在水下实拍。

《东极岛》10个幕后故事

剧组为此搭建了5个专业水棚,16处水下置景来满足复杂多变的拍摄需求。

其中最大的一处拍摄地,占地面积达9000平方米,是亚洲最大的恒温水景棚,能模拟200种海浪。

拍摄过程中,郭帆导演到现场探班。

他惊叹之余,还“预定”了影棚,说《流浪地球3》未来的摄影棚可能就在这儿。

《东极岛》10个幕后故事

08.船

整部电影中,连同货轮、渔船和日本救生艇在内的所有船只,一共有26艘。

剧组邀请了30个专业造船师傅,用时3个月,用濒临失传的非遗工艺,制作了20多艘完全可以下海的传统渔船。

还在无锡影视基地,1:1还原了里斯本丸货轮。

《东极岛》10个幕后故事

为了让拍摄更加便利,整艘货轮一共分了四段搭建,分别是船侧舷、船中段、前甲板和战俘舱。

而且每段下面,都配备了六轴机械平台,来模拟船体倾倒和沉没的过程。

在20几个工程师的精确测算下,沉船过程的还原非常逼真,成片效果很好。

《东极岛》10个幕后故事

09.拍摄

影片的很多场景都跟“水”有关,市面上常见的拍摄器材,都难以满足这种拍摄场景。

为此,剧组研发出了不同的拍摄器材和摄影技术,来应对水下拍摄需求。

另外,剧组还配备了专门的水下摄影师,在他们身上绑了很多威亚点,

影片中很多高难度的水下场景,都是摄影师在拉拽中带着摄影机,和演员一起完成的。

《东极岛》10个幕后故事

10.视觉特效

《东极岛》的视效指导,是著名的澳大利亚视觉特效师——蒂姆·克罗斯比。

他以《X战警:逆转未来》 中为“快银”设计瞬移片段而闻名,并曾获第87届奥斯卡最佳视觉效果提名。

他参与过多部知名电影的视觉特效制作,包括《八佰》《金刚狼2》和《指环王》系列等。

《东极岛》10个幕后故事

《东极岛》的视效体量非常庞大,有1000多个视效镜头,单是视效预览制作时间,就用了8个多月。

为了让最终的效果更加完美,蒂姆·克罗斯比使用的一切,不管是软件还是技术,都是最先进的。

可即便如此,他依然直言,最后的营救是他所有做过的后期制作中,最难的一次。

《东极岛》10个幕后故事

以上提到的10个幕后故事,就是《东极岛》得以诞生的坚实基础。

正是有了这些不为人知的幕后努力,那段尘封已久的“海上大营救”,才能以如此震撼人心的方式,让全世界看到。

中国渔民用血肉之躯,诠释了人性最温暖的光辉,也彰显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守望相助的可贵品质。

他们的故事,值得被看见,他们的精神,值得被传承!(撰文:斯特不离谱)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