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底,亚洲战场穷途末路的日本帝国偷袭美国珍珠港,引爆了太平洋战争。
在攻打美国的同时,日本在东南亚发起进攻,在1941年底到1942年初吃掉了中南半岛和马来半岛、菲律宾群岛、印尼群岛。
日本进攻东南亚也是太平洋战争的一部分,除了找资源外,对东南亚的侵略有一个极为重要的战略目的——打入缅甸,切断中国西南的滇缅公路,迫使重庆政府投降。
因为日本侵华4年,百万日军被拖在中国战场不能动弹,这些军力在1939年后进退不得。日本国力透支,才无奈扩大战争,将“中国事变”扩大为“大东亚战争”。
在占领东南亚,驱逐美国后,日本认为自己在中国战场已经具备一战定乾坤的资本。
1942年初,日本华北、华中派遣军的参谋们把本来进攻陕西的“陕西计划”扩大,拿出了“川陕计划”送给东京审批。
这个战术配合东南亚的攻势,在中国战场中部发起进攻,以16个师团近40万人的力量猛攻赣西和关中,主要目的是进入陕西,再从汉中南下四川,重演蒙元灭宋的剧本,迫使老蒋就范。
此计划后来有个更著名的名字——五号计划,这是二战里日军最大规模的进攻计划之一,规模不亚于后来的“大陆打通作战”。
不过,五号计划本来应在1943年初开始,但东京大本营最后却无奈叫停,日军后来几年再无大规模向西的进攻。
那么,在1942年,抗战的形势是怎样的?五号计划内容是什么?该计划为什么最后被取消?
【一】
欧洲大战才打了4年,中日战争能打几年?
在日本最初的战争设想之中,1937年爆发的“中国事变”会在很短的时间内解决,哪怕不是疯子参谋长杉山元所说的三个月,也不会超过一两年。
当时日本的报纸曾说:欧洲大战才打了4年,一场中日战争会打几年呢?
结果到了1941年,日本军队、政府、民间都开始产生怀疑——侵略中国的战争是不是没完了。
要知道,1937年到1938年末,中日打了四次会战,投入陆海空全部军力,伤亡几十万人,打到武汉之后却彻底推不动。而老蒋在重庆打起大旗,中国政府仍然挺立着。
为了打破僵局,日本人在1940年扶持了汪精卫在南京“建国”,希望分裂中国。当时日本视老蒋为“军阀共主”,他们幻想着汪精卫振臂一呼,云南、西康、四川、新疆、西北的军阀会群起响应。
没想到汪精卫那边一喊“打倒老蒋”的口号,全国各地一片声讨之声,汪精卫被口水淹死。
软的不行,那只有继续用硬的了。
可日军当时在中国就三个字——打不动。
武汉会战后,日军相继发起南昌战役、长沙战役、枣宜战役,以精兵猛将冲击中国第5、第6、第9战区的防线。
这些战役表面上都是日本胜利,日本报纸整天有“大捷”的新闻。但其实这些战斗互有伤亡,战线却基本不动,日军没占便宜。
1941年初,日本军部彻底着急了,对华作战成了一个无法解决的黑洞——130万大军在中国战场无法动弹,军费和资源消耗巨大。
就拿吃饭来说,这百万精壮士兵吃的大米都要从朝鲜半岛、东北地区、台湾地区、日本本土几个地方调配,不然根本凑不齐。
除了食物外,中国派遣军的油料、橡胶、铜铁、医药、皮、布等资源都消耗惊人,日本新兵甚至开始发胶鞋,取消了陆军引以为傲的“牛皮大钉靴”。
另一方面,虽然日本国内生产能力在1939年到达顶峰,但此后年年下降,海外资源进口又被西方人卡着脖子,当时罗斯福已经下令美国不得出售军用机械零件给日本。
再这么拖下去,侵华战争将会变成烂仗,日本会被拖垮。
综上考虑,早在1941年初,日军“太平洋战争计划”出现的同时,华北派遣军就提出了“陕西攻略”,不惜代价进入关中,改变战局。
东京大本营也知道,在和英美等国家在太平洋开战后,必须一战解决中国事变,抽兵南下,才有打败西方人,赢得战争的可能。
“陕西攻略”由华北派遣军提出,策划人是参谋长安达二十三。
攻略提出的时候,华北派遣军自从1938年以来在华北缺少进展,一直卡在黄河东边,东京大本营也在3年里没对华北派遣军进行人力和武器补充,派遣军高层对此颇有牢骚。
华北日军长期受到中共领导的敌后抗日武装打击,而中共的核心就在陕北。
如果能打入陕西,既能一劳永逸解决中共的敌后抗日问题,还能南下汉中,威慑四川,这是安达二十三的想法。
日本人认为要迫使老蒋低头,唯有取得川渝,让老蒋无处可去。
而重庆政府所在的川东地区,从赣西进攻很难,沿途崇山峻岭,自古便不通道路。古代战争从北向南打,入蜀都是从秦、陇南下,晋灭季汉是从陇上入蜀,蒙元灭宋是从汉中南下。
进入甘肃有点远,安达二十三认为南下汉中是可行的。
这一计划颇有野心,但陕西并不好进,前有黄河天险阻拦,而且中国军队还在黄河拐弯处的中条山布置重兵,这里啃不掉,日军进入陕西也于事无补。
东京大本营研究了“陕西攻略”,后来改名为“西安作战”,华北日军开始发动中条山会战,意图入陕。
【二】
五号计划出炉,昭和参谋却吵成一团
眼见中国战场要再度开战,日本海军却给军部很大的压力——1941年底日本海军将多面出击和英美两大国的海军作战,所有的战略资源都要向海军倾斜。
于是军部告诉中国派遣军:所有关于中国事变的计划,请明年再说。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太平洋舰队遭受重创。
随后几个月,东南亚的美军、英军、荷军都被日军扫荡,日军骑着自行车在雨林里追击,靠着1941年到1942年的旱季扫平东南亚,取得了酣畅大胜。
1942年春,日军已经占领缅甸,滇缅公路被切断,日本陆海军都在胜利中陶醉。
日本陆军总参谋长杉山元前往菲律宾、新加坡等地视察,看到“形势大好”,随后杉山元前往中国,和中国派遣军司令畑俊六开会。
杉山元说:“滇缅公路中断,中苏援助也停止,看来结束中国事变的时间到了,你们进攻陕西和四川的计划可以拿出来。”
杉山元认为,华北派遣军单独打陕西,华中派遣军单独打赣西,都不能一战全胜。应该把这次战役统筹起来,从单独进攻陕西,变成四川和陕西一起打,这个提议被畑俊六认可。
1942年春天,日军东京参谋本部拿出了“四川攻略”和“陕西攻略”两个计划,陕西攻略定在1943年春,四川攻略定在1943年夏天。
首相东条英机对这两个计划大为赞赏,随即上报裕仁天皇,裕仁也点了头,两个计划被发往军部做具体部署。
这时候的日军,显然是被太平洋的胜利冲昏了头脑,参谋本部的参谋们一天一个想法,这个想打西南,和驻缅日军在云南会师;那个要进攻陕北,先灭了中共,然后再进陕西。
吵吵闹闹个把月之后,日本军部决定——四川、陕西攻略彼此之间有很深联系,“五号计划”可以说本就是一场战役。与其让两个派遣军做,不如合并到一起,统一调度指挥。
五号计划的具体内容是:1943年春,华北日军进攻陕西的胡宗南部队,要打入潼关,占领陕西,全歼胡宗南部。同时华中的第11军进攻湖南常德,在常德附近发动会战,打穿薛岳和陈诚的部队。第二波进攻在春夏之交,中原地区的日军进攻豫西,解决日军西进的后顾之忧。
日本军部把进攻陕西的时间上调到1943年2月,计划在进攻陕西在三个月后,军部计划统筹16个师团为主力,2个航空师团为掩护吃掉中国第8军区,打垮5、6、9三个军区。
这16个师团里,在中国征战多年的第2、第3、第6、第14、第16五个甲种师团是进攻先锋,后面的十几个乙级、丙级师团辅助进攻或者后方保护交通补给线。
在1943年夏秋之际,日军将在南北策应,华北派遣军派军南下秦岭和大巴山,华中日军从湖北沿汉江策应,消灭陕南的中国军队。随后日军从广元进入四川,经绵阳直扑成都。
日军认为:若计划成功,重庆政府必将方寸大乱,赣西日军可以趁机进攻,重庆会被攻克。
日军决定调用伞兵,在中国西部一些山区空降作战,占领河谷等交通要道。因为需要频繁渡河,日军还计划打造一批军用浮桥和架桥车,战时空投下去。
同时,日本军部还要求中国派遣军自己准备爬山越野的护具和攀岩设备,就地征用中国人的牛马等驮兽。
五号计划规模庞大,哪怕在今天看来依然“工整”——部队分工明确,细节到位,战术清晰。但这个计划给到军部后,参谋们立刻吵了起来。
一部分参谋认为这一战术可行,但还有几个“明白人”认为这是在纸上谈兵,白日做梦。
比如日军华中第11军的参谋长藤原武,就反对五号计划,他觉得从“陕西攻略”到“川陕攻略”,这个摊子越扯越大,日军需要的兵力和物资增加了,但成功率却大打折扣!
对于当时的日本而言,一场16个师团的战斗,不亚于1937年侵华,还要新增加一个方面军编制来进攻,可日本现在哪来的人力和资源呢?
彼时,日军在太平洋地区军力吃紧,第2师团、第16师团都南下了,第41师团、第51师团也准备南下。要增加兵力,只能从关东军调人,而关东军是出名的铁公鸡,一毛不拔。
人力问题放在面前,实在不行可以用征兵的方式解决,但更严重的问题是后勤。如果这些部队都一股脑钻进中国西部的山里,后勤要怎么维系?
日本大本营的参谋们都是军人世家出身,读军校,当军官,一直吃得好、住得好,他们从没有在中国跋山涉水,更不了解中国西部的情况。
藤原武等一线军官认为,在“五号计划”最关键的“翻越秦岭”一步,埋着一颗大地雷——几个师团,数万人要在秦岭山脉里作战,唯一依靠的就是“川陕公路”。
这是一条20世纪30年代修建的公路,连接成都和西安。大本营参谋打算走这条路翻越秦岭,并用公路输送给养。
但他们不知道,川陕公路的路况非常糟糕,塌方很多,而且一打仗,中国军队可能会破坏公路,到时候日军难道要借秦岭古道运粮草吗?
除了秦岭外,赣西的茫茫山区都是后勤噩梦,虽然长江可以走船,但需要大量运输船和燃油。
初步估计,“五号计划”需要10万吨排水量的各种船舶,要消耗汽油5万吨以上,但彼时日本海军正在瓜岛和美军鏖战,海军垄断了燃油,不可能匀开那么多物资。
【三】
美国人上来掐脖子,“五号计划”被迫下马
1942年秋天,“五号计划”是日军内部最重要的讨论,它直接关系着中国战场的成败。
这么浩大的计划,成功的结果是诱人的——中国事变解决,日本不仅可以撤军,还可以得到中国腹地的资源。
失败的下场必然也很残酷,16个师团扑进去,一旦断粮或受困,不可能回得来。哪怕日本伞兵能空降下去,也绝没法再坐飞机回来。
一旦中国军队和日军在山区开始拉扯,“五号计划”会成为一个黑洞,吃掉日军几十万人和无数物资。
当时,驻扎武汉的第11军司令冢田攻,负责组织对赣西的进攻,他信心满满,认为只要陕西告破,重庆可以一战而下。
但11军内部也有不同的声音,因为五号计划中要求华中日军在南方跟中国第5、第6、第9几个军区轮番交手,并打垮这些军区。
可是整个两湖地区有150多个中国师,武汉周围就有100个师,这些部队和日军交手多年,战斗力很强,要击垮他们谈何容易。
这一计划唯有再增兵20万,再打一次武汉会战级别的战争才有可能做到。
如果要增兵,1942年末就应该开始征兵,但日本政府并无动作。渐渐地,“五号计划”成为一个近在眼前,却远在天边的影子。
对于“五号计划”,中国派遣军内部都争论了很久,华北军参谋长安达二十三是最早建议进攻陕西的人,在军部支持“五号计划”后,华北派遣军组织山地部队已经在山西境内训练。
同一时间,日军飞机从河南起飞向秦岭进行拍照,一群日本特工也混入西南的难民,北上川渝地区侦查。
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时,东京大本营率先掉链子。
在1942年11月,中国派遣军司令畑俊六、参谋长河边正三得到命令:“五号作战”正式中止,天皇已经同意。命令下到中国,畑俊六和几个主要的手下开了会,很多人表示不满。
结果,坚持要打陕西的安达二十三被调到太平洋战场,11军司令冢田攻死于中国军队的防空炮,剩下的人表示尊重军部和天皇的意见。
不过,畑俊六心里对大本营取消计划早有准备,当时中国战场的日军已经不断得到太平洋的战报——美国人的反攻非常猛烈,中国战场可能要降为次级,西太平洋才是头等大事。
彼时,太平洋的瓜岛战役牵制了日本大部分精力,曾隶属华北派遣军的第2师团在瓜岛苦战,日军最精锐的海军航空兵也在瓜岛损失惨重。
很明显,此时的美军已经是日本的第一大威胁,中国战场只要稳住就万事大吉。
于是,原本计划给中国派遣军列入计划的武器和物资,也大部分被腰斩,送到了海军和造船厂。
1942年,美军在中途岛海战里击沉了日本海军四艘重型航母,日本不得以疯狂造舰,钢产量大部分填入海军,划拨给300万日本陆军的钢铁不到80万吨。
此时,陆军的坦克、重炮都排不上队,陆军的内河运输船也排不上队,因海军要优先造大和、武藏这些战列舰以及各种航母。
日本国内各种物资都在紧缺,军官们的家书里都是坏消息,日军甚至审查军人的家书,防止一线作战部队发现国内的惨状,动摇军心。
鉴于以上,在1942年底,五号作战化为泡影。
1943年初,日军在瓜岛惨败,战死20000人,美军兵临东南亚。美军潜艇开始在东南亚搞破袭,日军的军舰和运油船无数次遭袭,加剧了日军的油料紧张。
为防止中国派遣军成为“累赘”,1944年,在畑俊六坚持下,日军发动了旨在打通中国南北交通线的“大陆打通作战”,此战很多作战计划有“五号作战”的影子,是在华日军的最后一次进攻。
然而,虽然“大陆打通作战”战术上较为成功,但在战略上的影响已经微乎其微了。
参考资料:
1.《关中地区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侵华日军为何迟迟未进攻?》,仵问甚
2.《论抗战时期日本“西安作战计划”的制定及其终止》 ,张天社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