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迪正式授权,印军可以随时开火,巴基斯坦紧急通告:36小时内或将正式开战?
据参考消息等多家媒体报道,局势紧张之际,印度总理莫迪召集军方高层开闭门会议,明确表示要对恐怖主义和其背后的势力发起“致命打击”。
随后,莫迪就宣布正式授权印军“自主行动权”,也就是说,印军不需要上报,可以随时随地以任何方式,打击巴基斯坦的相关目标。
巧合的是,在莫迪对印军放权后,巴基斯坦方面表示,据可靠情报显示,印度将以恐袭事件为由头,在未来的24-36小时内发起进攻。
目前来看,巴方的这个消息可能存在两种情况:
其一,印度打舆论战、认知战,故意放出消息,借“开战”威胁逼巴基斯坦让步;其二,莫迪确实已经正式授权,等到一切准备就绪,就会发起军事攻击。
虽然我们尚不清楚具体情况,但可以肯定的是,这样的消息会进一步推动局势的升温,双方走向兵戎相见局面的可能性也大幅增加。
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这一切都是有预兆的。
印度方面,从关闸断水、开闸泄洪,再到莫迪公开对印军放权,还要求境农民48小时清空农田等行为,似乎都在为大战的来临做准备。
同样,巴基斯坦方面也在紧急备战。
社交媒体上很多视频都显示,巴军正在向边境地区大规模调兵遣将;巴空军更是同时打响了三场演习;甚至巴方还亮出核武的底牌……
有报道称,巴军已经在克什米尔地区击落了印度的一架MQ-9无人机。
要知道,在局势高度紧张的前提下,任何一件事都可能成为一场大战的导火索,这场凶险的军事对峙正在滑向危险的边缘。
眼下最关键的问题是,这场呼之欲出的冲突到底会“如何收场”?
当前,大家更多还是倾向于印巴在多次小规模冲突之后,慢慢熄火收场,大规模战争爆发的可能性不大。
这样的观点主要基于三个重要的前提:
首先,印巴两国都是拥核国家,贸然动手显然不是明智之举。
其次,巴基斯坦实力的提升。
近几年来,巴军采购先进武器装备,战斗力得到显著提升,单日击毙54名越境恐怖分子、击落印度MQ-9无人机等都是有力证明。
实力就是底气,在这种情况下,印度想要动武也需要好好考虑利弊。
最后,中俄美的态度是关键变量。
美国还是一如既往的“老套路”,嘴上呼吁冲突各方要克制,背地却为印度提供军援和情报支持,妄图借此“以印制华”,就是一个妥妥的搅局者。
而中国的态度也很明确:坚定支持巴方反恐、支持维护主权、支持公正调查,就是在敲打印度,不要升级局势。
在中方表态后,俄罗斯也积极呼吁双方保持克制,保持沟通交流,同时也提到了会帮助印度反恐。
印度是俄罗斯最大的客户之一,俄方这番表态也是意料之中。
在这里,需要说明的一点是,中俄的最终目标都是一致的,即支持反恐与劝和促谈。
中俄两国很有可能已经在积极调解印巴矛盾,并为接受巴方邀请,就第三方展开公正调查做相应的准备。
除此之外,与印度一直不对付的土耳其总统,也公开表示支持巴基斯坦。
按照当前的情况来看,支持巴基斯坦的国家,是比支持印度的国家多的,这是来自于国际形势的压制。
说到底,中美俄是都想要在南亚维持一种微妙的平衡,印度“称霸”自然是不被接受的。
更关键的是,印度现在外汇储备刚够撑七个月进口,真打起来卢比肯定崩盘,这样一来,莫迪心心念念的"大国梦"立马破碎。
说起来,莫迪授予军队自主权,一定程度上也是留有了一点缓和余地,要真的想要大战,莫迪就完全可以亲自下令,说明现在他还是有一定顾忌的。
其实印度心里都清楚,克什米尔这个筹码不好拿,真要能吞下巴控区,在之前的印巴战争中早就得手了,何至于拖拖拉拉到现在?
现在最危险的变量,是莫迪可能错判中国的战略定力。
印度一些智囊认为,只要将战事控制在克什米尔,中国就不会冒着“多线作战”的风险介入。
但他们忽略了巴基斯坦的重要性,是中国海上原油通道,也是中国打破美国海运封锁的突破口,同时巴基斯坦也是中国制衡印度的战略伙伴,是大国冲突的缓冲区。
所以,中方是不会坐视南亚战略平衡被打破的。只是,介入的方式可不只有“参战”这一个选项。
当下,两边都在赌对方先扛不住,但谁都不敢真掀桌子。
不可忽略的是,未来36小时或许是“真正危险期”,印度最可能搞的是"有限报复",比如用布拉莫斯导弹炸几个巴控区的废弃哨所,既保全面子又不触发全面战争。
而已经进入高度战备状态的巴基斯坦,自然也会给予一定的回击。
或许这场危机最终的结局,就是双方在边境陈兵百万却引而不发,保持克制、加强沟通,是目前最为可行的解决之道!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