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日针对中日友好医院胸外科医生肖飞的一份举报材料中,一场备受争议的手术细节浮出水面。举报信称,肖飞曾在去年7月份的一台手术中无故离场,把已经麻醉的患者在手术室“晾”了40分钟。

对此,肖飞在4月28日接受媒体采访时提供了一份《关于2024年7月5日手术室纠纷事件的澄清》文件。文件附有相关手术经过和患者的出院记录。

手术记录显示,患者8:13分入室,两分钟后完成麻醉前核对,8:51单肺通气,8:53分时完成术前核对。而冲突爆发于9点左右手术正要开始时。

据肖飞所述,他在手术准备工作就绪后,与护士王某有过往冲突,因为“气得手抖”,且“平常有高血压”,“自觉头晕”和“非常不舒服”,于是“在确保麻醉后的病人很安全”,“且有麻醉医生、台上护士在场看护的情况下”,下台,“摘掉手套、脱手术衣”,“调整身心状态”,在“平复心情后”返回手术间顺利完成了手术。

据手术记录,这台手术涉及为一名59岁的女性患者进行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整台手术时间约2小时,术后患者顺利康复,第6天正常出院。

这场手术过去后,似乎并未给肖飞带来过多的影响。根据一份网上流传的中日友好医院护士王某与护士长张某的聊天记录,对于王某反映的肖飞术中突然离场的行为,院方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科室第一时间派出副护士长、主管护师调研工作并维持手术正常运转;二是针对这一事件,科室将进行相关调研及讨论。

中日友好医院方面未就上述手术的处理结果进行公开回应。不过这一事件经举报曝光后,引发业内热议。一位大型三甲医院外科医生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一般来说,如果主刀医生在手术时突发状况认为不适合手术,通常需要换一位主刀医生,而不是把病人扔在手术台上自行离开,即便是有护士在场看护,主刀医生擅自离开的情况也是不允许发生的。”

也有专家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此次事件涉及的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从麻醉与体位、建立操作孔、肺组织分离、淋巴结清扫到术后的检查与缝合,一般情况下需要2个小时左右。

“手术室医护发生争执的情况并不少见,但一般来说医生不会扔下病人离开手术室,即使短暂离开也应该马上返回。”上述专家表示,“现在的争议点在于他离开了多久,以及当时手术室是否还有留守的助手,这些专业问题都需要出具明确的证据,来评判是否对正常的医疗秩序产生影响。”

他还表示,无论是何种原因导致的争执,都应该以患者的生命安全至上,任何借口都不能成为牺牲患者生命安全的理由。

针对医生在手术过程中的情绪波动,医学期刊《外科学年鉴》曾发表过一组研究数据,显示约23%的术中失误与医生情绪波动有关。一位肺科领域专家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这种荒唐事竟然发生在顶级医院,令人大跌眼镜。即便是医生对自己的医术极其自信,也应该控制情绪,不能把患者的生命当儿戏。”

而公众关注的焦点还在于引发肖飞和护士冲突的缘由竟是因与肖飞有疑似“特定关系”的规培医生而起。这也暴露了院方在医院管理方面的混乱。目前,中日友好医院已根据相关规定对肖某予以开除党籍处分,并解除与肖飞的聘用关系。

(本文来自第一财经)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