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学方面的公案史上,和李政道当年的决裂绝对可以说是榜上有名,原因很简单,他们的决裂不仅在当时成为一大新闻,而且此后还深刻的影响了我们国内科学的发展。

那么在这两个人关系从不和到决裂这个过程中,谁的责任,或者说过错更大一些呢?究竟是杨振宁还是

关于这个问题,现在网友们终于厘清答案了,不说是终极答案吧,至少也是一个相对比较客观的答案。

其实杨振宁晚年时,终究还是感到后悔了,并引用了的诗词表明心声。

李政道也认为二人的决裂是一个很大的悲剧。

李政道当年去美国,是因为委员长的一句话。

李政道去了美国后,杨振宁帮他找房子,两个一度成为很要好的朋友。

然而因为一件小事,让李政道觉得杨振宁太精明了,原话则是精于算计,由此心中种下了一根刺。

此后杨振宁的精明,在论文署名的排序上也得以体现,他要排在李政道的前面,理由是他比李大四岁,要按儒家传统来。

这件事让两人心中的裂缝越来越大,第二次李政道就按国际惯例来了。

在这个过程中,杨振宁的原配夫人吹了枕边风,这也是第一次枕边风。

后来因为一篇文章,两人才重归于好。

这是他们最富于学术激情的时候。

在这样的良性循环中,终于有了那篇获得诺奖的论文。

当他们终于获得诺奖,要去领奖的时候,杨振宁夫人杜致礼又提出新的要求,算是第二次枕边风。

杨振宁夫人在李政道这里打不开突破口,于是又去恳求李的夫人,最终让对方同意了。

不和的种子一旦种下,在大多数时候都会开花结果,李政道和杨振宁也不例外。

这一次还是署名权排名先后的事,这时候,杜致礼第三次向杨振宁吹枕边风,杨振宁又听从了。

面对杨振宁这样的要求,李政道不想再忍,于是决定停止合作。

外界都感到不可思议,建议杨振宁去看精神病医生。

这样的决裂深刻影响了我们国内物理学的发展方向,李政道甚至被杨扣上了丧权辱国的帽子。

甚至连写作者感到不可思议。

网友们总结出二人争议的焦点,一者重基础,一者重应用,但就算这样,杨振宁当时的反应还是太激烈了些,更不至于对昔日的好友冠以丧权辱国的称谓。

看完这样的过程后,网友们叹惜李政道夫人是方正君子,远不如杨振宁机敏。

还有网友说出了二人的面相对比。

不过杨振宁年轻的时候的确是将精明写在了脸上。

相反李政道则相貌周正。

一者聪明伶俐,一者周正敦厚,决定了两人不同的处世态度和行事方式,虽然有缘同行一段,但终究在关键时刻作出不同的人生选择,最终走向决裂结局。

可以说,李政道和杨振宁的决裂虽然令后人叹惜,但在他们自己角度来看,这是一个早已注定的结果,因为二人原本就不是一路人,更何况还有身边人三番两次在吹枕边风,终究让情谊不再,晚年再后悔也挽不回。

正是:夫人三吹枕边风,遂令杨李永决裂。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