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
他40岁中状元48岁当皇帝,60岁称太上皇三年后病逝,庙号明褒暗贬
2974
0
近七日浏览最多
最新文章
李遵顼(1163年-1226年),西夏宗室齐国忠武王李彦宗之子。可以说是地地道道的皇室宗亲。
根据《西夏书事》史书记载,李遵顼少年时期 “端正明粹,少力学,长博通群书,工隶篆”,学习能力强,书看得多,字也写得好,是个挺有才华的年轻人,并非出身豪门的纨绔子弟。
如果我们熟悉西夏历史,便会发现整个西夏其实是非常重视儒学的,其官僚体制、政治文化与制度都深受儒家文化影响。
比如科举考试,就完全是全盘复制过去的。
西夏在天庆十年(1203年),举行了一场科举考试。40岁的李遵顼参加并在廷试中,获进士第一名,独占鳌头,被堂叔夏桓宗李纯佑钦点为状元。
桓宗李纯佑很欣赏这位堂侄的才华,对李遵顼很重用。
父亲李彦宗去世后,李遵顼袭封齐王,不久又擢升为大都督府主,掌管兵权。
这为他提供了接触政治核心的机会,也为他日后的政变埋下了伏笔。
皇建二年(1211年)七月,李遵顼发动宫廷政变,废黜了当时的皇帝襄宗李安全,自立为帝,并改元光定。这一年,李遵顼49岁。
他称帝后,就立即派兵万骑围攻金国的东胜城(今内蒙古托克托),后因金派军来援,才退兵回夏。
在他任内,全盘承袭襄宗自取灭亡的政策,依附蒙古帝国,继续破坏金国与西夏关系,发兵侵金。
不幸的是,夏军军力早已废弛,因此不断战败。
李遵顼对此不仅没有知难而退,反而更激起了他的野心和继续作战的欲望。
屡战屡败,屡败屡战。他不断地发动战争,结果导致人民家破人亡,民怨四起。
西夏每次出兵作战,都要遭到重大的死亡。
李遵顼的穷兵黩武政策,不仅遭到了境内人民的反对,就是在统治集团内部,也展开了激烈的争论。
1223年(光定十三年),李遵顼派太子李德任领兵抗金。太子拒不领兵,废掉了太子位,囚禁在灵州。
1223年12月,李遵顼在蒙古的威逼下,又在朝内反对声中不得不宣告退位,传帝位给次子德旺,自称太上皇。
公元1226年5月,正当蒙古军攻陷西夏河西诸城之际,李遵顼病死,终年64岁,谥号英文皇帝,庙号神宗。
我国自隋朝以后,每个皇帝都上庙号。庙号一般是按照“祖有功、宗有德”的选择来定。
不过“神宗”这一庙号看似有褒义,然而实际上,隐含着一种说不清的贬义,甚至是需要批评的地方。
从李遵顼四十岁考中状元,四十八岁篡夺皇位成功,到六十岁退休成为太上皇,再到国家灭亡之前去世,他似乎是被上天暗箱操作的幸运之星,
这个李遵顼虽然写得一手好文章,也颇具胆识,但是他却不是一个好皇帝。
他在位期间内忧外患不断,联元抗金没得到实惠,反而屡战屡败导致江山濒临崩溃。
不得不说,李遵顼作为历史上唯一的状元皇帝,虽然有着卓越的才华和学识,但在治国方面却显得无能,这也是一种悲哀吧。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