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样5公斤,超中国两倍”,印度新公布的月船4号计划一出,确实给国际航天圈炸出了热搜热评。但别急,先放下激动。

2024年,嫦娥六号刚从月背挖完土回来,不仅是人类首次,还是技术最难的一次。而印度呢?且不说难度并不一样,甚至还只是在“计划阶段”。

一边画大饼,一边说自己更先进,这是不是有点眼熟?可别把PPT写的梦,当成了现实。

印度月船4号要取5公斤月壤?超嫦娥采样量2倍,比中国更先进?

别被“5公斤月壤”唬住了!

2024年6月25日14时07分,嫦娥六号返回器带着人类历史上第一份月球背面样品平安降落在预定目标范围之内。

月球背面,布满高原、沟壑、陨坑,视线封闭、信号断绝。20世纪以来,人类完成了超过100次月球探测,但采样返回的,都是月球正面;背面?没人敢去。

但嫦娥六号去了。它着陆在直径2400公里深度13公里的南极-艾特肯盆地,那是整个太阳系中最古老、最大的撞击结构之一。

印度月船4号要取5公斤月壤?超嫦娥采样量2倍,比中国更先进?

然后在地质年代超过40亿年阿波罗撞击坑南侧采样。科学界普遍认为,这里可能埋藏着月球形成初期地幔喷出的原始物质。简言之,它不是普通土,而是“月球的化石”。

2024年5月3日17时27分开始,嫦娥六号乘坐长征五号遥八火箭开启了这一趟非凡的旅程。在此之前,“鹊桥二号”率先升空,它是唯一能实现地月背面实时数据传输的中继星。

嫦娥六号整套流程闭环运行,系统协同稳定,无人接力、全程自主,是当前最复杂的探月工程范式。

这一趟行程,带回来的不止是首个月背样品,还有来自全世界的惊叹与羡慕。这不,隔壁印度就坐不住了。

印度月船4号要取5公斤月壤?超嫦娥采样量2倍,比中国更先进?

同年9月印度批准“月船四号”任务,预计2027年至2028年执行,目标是从月球南极85°至90°之间取回约5公斤样本。

听上去很猛,数据吓人,但往下看——项目处于设计阶段,技术方案仍在优化中。所用钻机、样品分析设备、采样返回系统全部处于研发初期。

发射系统拟使用LVM-3火箭两次发射,将着陆器、轨道器送入地球同步转移轨道,然后再组合飞往月球。

这个项目的核心目标之一是验证月夜生存能力。任务时长计划达6个月,但关键设备如电源维稳系统、热控系统均无公开验证成果。

印度月船4号要取5公斤月壤?超嫦娥采样量2倍,比中国更先进?

印度希望通过钻机下钻2米深度,采集月壤后就地加热分析,研究其中是否含有水冰或挥发物。其技术逻辑为“表取+初测+传回”。

作为对比,嫦娥六号呢?“钻采+铲采+封存+轨返”四段流程全部实战,封装的样品回到地球交由实验室解剖。

月船四号有亮点,有野心,但工程难度比之嫦娥六号,还有一段差距。现在声称要取回“5公斤月壤”,确实吸引眼球,但量大≠难度高。

如果只看数字,那就相当于一个人爬上青藏高原、挖了一袋土回来,另一个人跳下珠穆朗玛峰崖底捡一把沙子——你说,谁更厉害?

印度月船4号要取5公斤月壤?超嫦娥采样量2倍,比中国更先进?

“挑战月夜,通天难度”——嫦娥六号走的那条‘不归路’

月背起飞,是探月工程里技术含量最高的环节之一。这可不是地球实验室起飞那么简单,月球背面看不见地球,通信全靠中继星接力

而上升器起飞后,还得在无人干预下完成自主导航、自主定轨、自主变轨、自主交会、自主对接——这五个“自主”,哪一个出问题,任务全毁。

嫦娥六号干净利落完成了。6月4日7时38分,上升器带着样品从月背垂直升空,精准进入预定轨道。随后与轨道器对接,完成样品转移,再由返回器带回。

印度月船4号要取5公斤月壤?超嫦娥采样量2倍,比中国更先进?

这个“交会对接”,是指两个在轨飞行器以高速状态接近、接驳。中国是全世界第二个实现“月球轨道无人对接”的国家。

月船四号计划有“返回”目标,但它目前仅在规划阶段,并无对接能力的实战记录

印度现阶段仍在研究“如何实现从月面起飞后,和轨道器连接”的技术路径,其前一代“月船三号”甚至没有“返回”环节,全程就是“着陆+拍照+停留”。

此外,嫦娥六号完成的不只是采样回收,还有长周期月夜生存验证。月球夜晚零下173℃,电池组保温保电需持续两周以上。

印度月船4号要取5公斤月壤?超嫦娥采样量2倍,比中国更先进?

印度月船四号虽宣布将尝试“月夜生存”,但尚无高可靠性电源及热控技术在实际任务中验证成功

回收方面,嫦娥六号用的是封闭式气密容器,全程保证样品不受污染。月船四号计划则是在月面初步加热分析部分样品后再封装返回,其密闭性与可靠性未见论证。

还有一点更关键。嫦娥六号选择在极端复杂的南极-艾特肯盆地着陆,该区域的着陆窗口极小,环境极其不稳定。“复杂性+自主性+精准性”,这是嫦娥六号完成任务的技术底色。

而月船四号目前仍面临“选址未定”“分段发射”“设备研发中”“关键技术未试飞”这几大不确定。

印度月船4号要取5公斤月壤?超嫦娥采样量2倍,比中国更先进?

它的任务周期预计为6个月,长远目标是为“2030年载人登月”做准备。也就是说,它是一次“技术预研”,而不是“能力验证”。

打仗讲阵地,工程讲闭环。真正的挑战,不在宣传稿上,而在一个个节点的成败之间。考场布置还在准备中的印度,还需埋头写题。眼下比成绩,还早了点。

“印度要取,咱早拿回来了”——样品采集路径谁更先?谁更难?

嫦娥五号,2020年完成我国首次月球正面采样返回,带回1731克月壤,打破苏美之后三十年空白。采样方式是“钻+铲”,回收模式为“轨道对接+自动返回”。

当时全世界一片惊叹,中国已经从“跟跑”变成“并跑”。四年后,嫦娥六号再进一步,从月背成功带回样本,意义不止翻倍,而是指数级放大。

而印度这边,到2023年才首次实现月面软着陆(“月船三号”),落点在月球南纬70°附近,未进入极区范围。

印度月船4号要取5公斤月壤?超嫦娥采样量2倍,比中国更先进?

截止目前,无返回演练无轨道对接测试,相关设备尚处开发。月船4号发射时间为2027年至2028年之间,仅是幻灯片上的一页草图,说到底,这是一个“待完成的方案”。

嫦娥已归,带土而来。至于别人,还在路上。

参考资料:

印度内阁批准“月船4号”任务,计划2027年实现月球采样返回.观察者网.2024-09-19

月背“挖土” “广寒”探秘——探月工程嫦娥六号任务纪实.新华网.2024-06-25

史上最复杂的探测器嫦娥六号,如何采取人类首份月背样品?.中国数字科技馆.2024-05-07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