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仅在今日头条发布,谢绝转载
乌克兰特种部队发表声明,公开承认他们对俄北方集团军副司令阿巴切夫实施了一场斩首行动。3架无人机深入库尔斯克境内,将阿巴切夫炸成重伤。
当地时间8月20日,综合乌克兰国家通讯社等媒体报道,乌克兰特种部队公开承认他们在近期的一场行动中,使用无人机围攻了叶谢杜拉·阿巴切夫少将驾驶的一辆皮卡。
【乌军无人机攻击阿巴切夫坐车】
乌方随后还公开了袭击视频,画面显示至少有3架无人机命中了阿巴切夫的皮卡车。第一架无人机把车炸停,第二、第三架则对受损的皮卡车进行了补刀。
叶谢杜拉·阿巴切夫少将是俄罗斯北方集团军副司令,该部队在俄乌冲突期间主管库尔斯克、别尔哥罗德州战线,是乌军之前在库尔斯克战斗中的主要对手。
乌克兰军事情报部门表示,这次攻击导致阿巴切夫的一条手臂和一条腿被截肢。俄方没有承认被截肢的消息,但也说阿巴切夫伤情严重,正在莫斯科接受俄罗斯最好的治疗。
作为俄北方集团军的二把手,阿巴切夫没有当场阵亡对俄罗斯来说无疑是个好消息。
不过这场无人机围攻行动,还是暴露出了俄军内部存在的各种问题。如果不尽快解决,俄军之后还会在这上面吃亏。
【叶谢杜拉·阿巴切夫少将】
首要问题就是保密。乌军的袭击明显是有准备的,这一点从他们拿出3架无人机攻击车辆就能看出来。如果只是派无人机游荡攻击,随机挑选目标打,不会有后续的补刀攻击。
况且阿巴切夫是在雷利斯克地区遇袭的,这里距离边境有25公里,一般的无人机根本不会,也没有那个性能,深入这么远的距离开展游荡攻击。
乌军显然知道哪辆车里坐着阿巴切夫,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提前设伏,用无人机对阿巴切夫进行围攻。
所以这场袭击再次体现出,俄军对于高级军官活动信息的保密工作做得并不好,给乌军的斩首行动创造了机会。
【乌军无人机补刀阿巴切夫的皮卡】
其次,前面提到雷利斯克离边境有25公里。但这其实是理论最短距离,实际上这座小城离边境的平均距离有30-40公里远。
相比之下,乌军使用的FPV无人机普遍只有10公里左右的无线操控半径,就是贴着边境线飞,也没办法飞到雷利斯克,更别说精准命中阿巴切夫坐车了。
况且俄军还在边境线附近部署了很多防御部队,他们虽然不会主动进攻乌军,但看到有乌军在边境附近鬼鬼祟祟的话,也不会一点反应都没有。
换言之,即便掌握了阿巴切夫的行踪情报,乌军现有的技术条件也不足以支撑他们实施这次斩首行动。
【FPV无人机的无线操控半径最远只有10公里】
这也意味着两种可能性。
第一,实施行动的乌军装备有航程更远的FPV无人机,能够连续飞行30~40公里。
不过这种可能性偏低,原因是影响FPV航程的因素除了电池外,还有遥控信号的传输。超过10公里,FPV就需要中继站维持操控了,而且操控延迟也会增加,严重影响打击车辆这类移动目标的效率。
所以乌军更有可能采取另一种打击手段,也是最难以令俄军接受的手段。那就是直接派遣特种部队渗透到俄罗斯境内,人为缩短和阿巴切夫的距离。
这也能解释为什么是乌克兰特种部队公开的这一袭击行动细节,因为他们就是行动实施方。
至于说这种可能性难以令俄军接受,原因是俄军在上半年收复库尔斯克后,就一直强调会加强边境防御工作。这样都能让乌军成功渗透入境,不就是在打俄军的脸吗。
【俄军边防部队】
最后一个问题是,库尔斯克战斗的胜利似乎让俄军再次出现了轻敌思想。乌军已经不是第一次斩首俄军将领了,但阿巴切夫的安保工作并没有得到加强。乌军的无人机里只能看见一辆车,没有任何护卫。
如果俄军的高级将领都是这个安保水平,那乌军未来必然会组织更多类似的行动。既是为了打击俄军指挥系统,也是为了迟滞俄军的攻势。
因为俄军正在前线大举进攻,许多乌军防线一触即溃。要人没人、要装备没装备的乌军,现在很难在正面战场抵挡俄军。想要迟滞攻势,只能另辟蹊径。
在这种情况下,斩首俄军指挥将领看上去是一个低投入高回报的选择。
尤其是乌军在今年7月的一次斩首行动中,杀死了俄海军副总司令米哈伊尔·古德科夫准将,导致库尔斯克州的俄海军陆战队一时间群龙无首,难以行动。
在这一成功案例的刺激下,乌军会对北方集团军高层动手也就不奇怪了。北方集团军麾下至少6万大军,其中还有1万朝鲜士兵。
北方集团军随时有可能南下攻击哈尔科夫,给乌军致命一击。若是能斩首副司令,影响指挥系统运作,乌军在北部战线的压力就能少很多。就算阿巴切夫没死,他也不太可能回到前线了。
【新司令叶夫根尼·尼基福罗夫上将】
不过俄军这边也有非常俄罗斯的解决方法,那就是直接换个将军当司令。北方集团军司令换成了叶夫根尼·尼基福罗夫上将,并组建新的指挥班子。
毕竟俄罗斯国防部从来都不缺将军,几次斩首行动还不至于把俄罗斯逼到无将可用的地步。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