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来聊聊,在国庆长假结束后,中国商务部做出的一次迅速而有力的回应。在一天之内,商务部通过发布六则公告,完成了一场精准的战略反击。具体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把时间线拉回到当天。
上午9点整,商务部的第61号和62号公告正式发布。这两份公告的核心,是直接加强了对稀土物项和相关技术的出口管制。然后,到了下午五点,另外四份公告,也就是第55到58号,也接连发布。这一次,管制范围扩大到了锂电池生产设备和关键的稀土制品。这一整天,从“朝九”到“晚五”的政策密集发布,节奏非常紧凑。许多观察家都认为,这显然是对美国在节前一些行动的直接回应。
那么,美国在节前到底做了什么呢?我们把时钟稍微往回拨一点。9月底,特朗普政府推出了新的芯片制裁。这项规定极具针对性,它将制裁范围扩大到了中国实体清单企业的子公司,甚至包括那些持股未过半但有关联的企业。这种“连坐式”的制裁,其目的显然超出了技术封锁,更像是在为接下来的中美谈判预设筹码,试图以此逼迫中国在谈判中作出让步。
但美方显然打错了算盘,美国知名的智库兰德公司早就发出过警告,如果中国的稀土供应中断整整九十天,那么美国将有高达78%的国防承包商,会面临停产的风险。而现在,中国手中掌握的稀土牌,其分量和威力,可能比美方想象的还要更重。
那么,中国商务部这次的反制,具体厉害在哪里呢?我们仔细看这六则公告,它们其实构建了一个立体的管控网络。其中的每一项措施,都精准地指向了美国产业链的痛点。
第一,是彻底堵死了转卖的漏洞。第61号公告明确规定,任何境外产品,只要含有0.1%以上的“中国成分”,其转口就必须获得中国许可。这意味着,美国想通过第三方“曲线购稀土”的路径被完全封堵。
第二,是牢牢锁死了核心技术。第62号公告对稀土全产业链技术实施全面管制,从开采、冶炼到磁材制造,甚至禁止为境外提供技术支持。要知道,美国在关键的稀土分离技术上落后中国近二十年。没有中国的技术,其本土的许多矿山难以发挥价值。
第三,是精准瞄准了敏感用途。公告原则性禁止了针对军事用户和14纳米以下芯片研发的出口。这直接掐住了美国高端国防与科技的“原料喉咙”。像F-35战机、爱国者导弹等都严重依赖稀土材料,这些都成了中国有力的反制筹码。
事实上,中国在稀土领域的反击,其威力早已显现。就在今年4月,当我们初步收紧稀土管控之后,美国福特汽车公司就因为缺少关键的稀土磁铁,不得不暂停了一款热门SUV的生产线。同时,美国市场上的稀土磁铁价格,在短时间内暴涨了五到六倍。而美国自己试图重建本土稀土产业链的努力,也是困难重重。比如,有报道说,加州的矿山想把矿石运到德州的工厂去加工,但这样产生的成本,比直接从中国进口成品要高出三倍还不止。而且,他们还面临着环保审批通不过、技术工人严重短缺等一系列老问题。
所以,这场博弈的本质,其实就是一场“资源优势”与“技术壁垒”的较量。美国想用它在芯片领域的技术壁垒来卡我们的脖子,而中国则用我们在稀土领域的资源优势,来敲碎这种不切实际的幻想。如果美方执意要继续升级打压手段,中国完全有能力进一步扩大管制范围。而到时候,最先感受到阵痛的,恐怕就是美国的军工产业和高科技行业。
最后,我想特别强调一下中国在这次反制中展现出的姿态。商务部在公告中特意提到,对于医疗、救灾这些人道主义用途的出口,我们会给予豁免许可。对于所有合理、正当的需求,我们的原则是“应许尽许”。这种“刚柔并济”,恰恰展现了中国不主动寻求零和博弈,但也绝不惧怕对抗的战略定力。
可以预见的是,接下来,中美两国在稀土和半导体这两个关键领域的交锋,只会更加激烈。但经过这一轮“王牌对杀”,有一点已经非常明确:特朗普政府想单纯依靠极限施压,就来逼迫中国让步的幻想,已经被这六则公告彻底击碎。在这场比拼耐力和定力的长期战略博弈中,手握稀土这张王牌的中国,显然拥有更足的底气。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