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
一代宗师生于无锡逝于台北,蒋介石的座上宾,遗言是我不葬在这里
19851
0
近七日浏览最多
最新文章
中国科技界有耳熟能详的三钱:钱三强,钱伟长,钱学森。而在无锡钱氏家族也有"一门六院士",还有一代宗师钱基博父子等。钱氏精英大多出自江浙,均为古吴越国主钱镠后裔。今天聚焦无锡钱氏家族,着重介绍"一门六院士"中的三位代表人物:史学大家钱穆、力学之父钱伟长,济国良才钱俊瑞。
钱穆1895年出生于无锡鸿声镇七房桥。自幼聪慧好学,启蒙阶段接受过私塾和新式小学、中学教育。辛亥革命后一边在小学,中学及师范教书,一边刻苦攻读,先后读完《孟子》、《史记》、《四书改错》,钻研乾嘉诸儒及其学术。凭借自身努力和天赋,积累了扎实的学识基础。
他每日早上读艰涩难读之书,上下午读闲杂书,晚上读史书,只求积累不问名利。1919年约翰·杜威来华讲学,涉及教育问题,其观点与中国传统教育不同,吸引了钱穆注意,视野进一步拓展。他边教书边学习边著作,所著《论语要略》、《孟子要略》、《国学概论》先后出版。并因孟子、王守仁、刘向歆父子年谱等专著名声渐隆。
经顾颉刚推荐,进入燕京大学任教。后又在北大、清华、燕大、师大的教授。期间出版两部重要的代表作,即《先秦诸子系年》和《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抗战爆发后转辗大后方,在多家西南多家高校任教。尽管条件艰苦但从未停止学术研究,完成了《国史大纲》等重要书稿的撰写。
抗战结束后钱穆前往江南大学等私立大学讲学,并前往香港创办香港中文大学前身新亚书院。他著作颇丰,研究涵盖了中国历史、文化、思想等多个领域,对中国古代学术演变、历史发展脉络等方面有着深刻的见解,构建起了独特的史学体系,为后世研究中国历史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借鉴。
50年代起,钱穆多次赴台讲学,宋美龄、蒋经国常设宴款待,蒋介石聆听其畅谈中国文化,并授意台湾行政当局拨款资助。60年代钱穆迁台,入住外双溪蒋介石馈赠的洋房。他在此设立讲堂,以“中国人不可忘本”为训,激励青年传承民族精神。并完成《中华文化十二讲》《孔子与论语》《世界局势与中国文化》等经典著作。
1986年,钱穆在外双溪寓所完成执教生涯的最后一课。台湾“行政院”为其举办荣休纪念会、赠予“鸿儒硕望”镜屏,“教育部”送上“一代儒宗”贺匾,此后被特聘为“总统府资政”。1990年钱穆在台北与世长辞。两年后遵其遗愿,骨灰归返故里,撒入烟波浩渺的太湖。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