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塞巴斯蒂安·康丁】

在特朗普第二任期的开局动作中,一种模式已然显现:华盛顿设定议程,北京精准应对,布鲁塞尔则选择投降。

由此浮现的是一个两极秩序,欧洲在其中自我降级为出资方和啦啦队的角色。特朗普打扑克,中国下围棋,而欧洲却在为简单的拼图绞尽脑汁。不到五个月,特朗普就落实了前任总统们只能在理论上提出盟友分担军费开支承诺。

当中国的稀土出口管制迫使华盛顿迅速重新调整策略后,欧洲的回应却只有空洞的哀叹。这种不对称性揭示了一切:一方在打出筹码,另一方坚定地回应,而第三方则负责开支票。

特朗普的回归暴露了欧盟的战略失败。其领导人非但不愿设定边界或发动欧盟的集体力量,反而默认对华盛顿进行阿谀奉承,并把中国当做替罪羊。

这种“反外交”的路线削弱了欧盟对中国的立场,并且毫无回报地向美国俯首称臣。当墨西哥与加拿大不断同美国谈判时,欧洲却选择无条件屈膝。当中国果断反击时,欧洲却加强了空谈的语调,抛弃了实质内容。

最新的案例是:当华盛顿就一份稀土协议向北京让步四天后,冯德莱恩却在同一问题上对中国发动新一轮言语攻势——仿佛协议从未存在过。这样的时机本不应该破坏一场精心编排的臣服表演:她在七国集团(G7)的演讲中鼓吹强硬,却无视欧洲真正的软肋。一边指控中国所谓“武器化”对稀土的垄断地位,一边是欧洲99%的稀土都依赖中国,这无异于在一场肉搏战中要求“公平竞争”——这恰恰是冯德莱恩“去风险”政策进展成效的明证。显然,她还没有领悟大国的行事之道:他们会运用筹码。

研究员:欧洲为特朗普的游戏买单

美国白宫网站发布以“爸爸回家了”(Daddy's Home)为题的视频,来概括特朗普出席北约峰会之行。

接下来是她的那句承认:“唐纳德是对的。”这显示,布鲁塞尔早已交出了对局势的掌控。欧洲国家随后就提高国防开支问题对美国屈服,同样证明了他们的卑微态度。默茨、马克龙与桑切斯等领导人,没有经过任何公开辩论就同意将军费开支提高到占GDP的5%(译注:西班牙首相桑切斯6月底表示,只需要将GDP的2.1%用于国防支出即可履行对北约的承诺。)。没有人提出质疑,也没有人给出数字背后的依据。特朗普甚至不用提要求,欧洲国家主动献上了投降书。

当欧洲的分析人士沉迷于特朗普的民粹主义和对民主制度的威胁时,他们却忽略了关键——他正如愿以偿。在北约秘书长马克·吕特也自取其辱地宣布军费承诺后,这成为了献给美国军工产业的一份厚礼。

特朗普已经指定了美国的出纳员,欧洲向洛克希德·马丁、雷神技术公司和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开出了空白支票。欧洲一边为美国的军事复兴提供资金,一边牺牲自主权,还固执地幻想这样做能换来美国的长久保护。

反华执念

欧洲的对华政策暴露了其对外依赖性处于晚期的症状:缺乏筹码、协调或终局目标的作秀式敌意。每一项出台的措施——从限制中企5G技术到对电动汽车加征关税——都源自华盛顿的剧本,由布鲁塞尔复印后,再贴上所谓“欧洲自主”的标签。这当中的讽刺几乎滑稽剧。

当欧洲制裁中国技术时,华盛顿却通过直接施压其他国家来榨取让步。当布鲁塞尔对所谓“中国经济胁迫”高谈道德阔论时,特朗普却对欧洲出口的商品征收超过50%关税。这样的矛盾暴露了欧洲的混乱:它采纳了美国对中国的对抗性立场,同时却接受了美国对欧洲自身的敌意对待。

证据是触目惊心的:特朗普毫无理由地对欧盟加征50%关税,封锁关键出口,施压欧洲削减对华贸易,在慕尼黑羞辱欧洲人,要求将GDP的5%用于购买美国武器,并通过针对性的补贴掏空欧洲产业。

与此同时,布鲁塞尔却在指责北京采用所谓的“不公平策略”,可华盛顿明明在使用更严苛的手段——公开且毫无愧意。更有甚者,欧洲领导人非但不选择开启外交渠道以缓和贸易紧张关系,或解决关键供应链的依赖问题,反而选择了道德作秀和反复无常的限制措施。他们给中国贴上所谓“部分恶意”的标签,所谓俄罗斯在乌克兰战争中的“决定性支持者”,其决策者还炮制出新的“安全威胁”框架。

研究员:欧洲为特朗普的游戏买单

6月16日,冯德莱恩与特朗普在加拿大举行会谈 社交媒体

就在布鲁塞尔升级论调之际,特朗普的回归却揭露了真相:欧洲的整个姿态都是建立在借来的美国叙事之上。欧盟领导人频频前往华盛顿“朝圣”——却回避访问中国——正是这种盲目性的集中体现。他们表现得仿佛欧洲的存在感仅系于美国的首肯,却忽视了与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直接接触。本可形成三角外交的局面,却沦为了持续的乞求。

德国总理默茨的案例更加令人震惊。在他的第一场外交政策演讲中,默茨鹦鹉学舌般地将中国、俄罗斯、伊朗和朝鲜视作某种不加区别的“威胁”,而德国的汽车产业界人士不禁好奇,究竟谁在代表他们讲话。默茨呼吁欧洲在印太地区保持“永久性”海军存在——在欧洲正艰难地军援乌克兰之际,这纯属幻想。他警告德国企业,投资中国是“巨大风险”,并明确表示其政府不会出手相救。在慕尼黑,默茨对华盛顿的谄媚得到了应有的回应:美国副总统万斯无视了他,转而会见德国选择党领导者。这样的信号再明确不过。

崩塌

不同于欧洲的同僚,特朗普对中国采取了一种残酷但连贯的策略。他看重实力而非谄媚。中国则从未屈服。当华盛顿升级局势时,北京的回应是精准反击,而非空洞的声明。仅一项行政举措就强化了中国对稀土的控制,并迫使白宫重新调整策略。这就是实力的运作方式——而欧洲拒绝学习这一点。有媒体称,特朗普政府计划与北京接触——为与顶尖CEO的常态化会谈预订航班,并进行高层外交筹备——这粉碎了欧洲对美国对华政策的臆测。

或许,特朗普的计划从来就不是为了对抗而对抗,而是为达成交易积累筹码。如今形势已经清晰:特朗普意在按照他的条件重塑美中关系。其影响对欧洲是毁灭性的。

欧洲耗费大量政治资本去迎合臆想中的中美持续性对抗,结果却发现华盛顿仍视北京为谈判伙伴,而将布鲁塞尔当作顺从的附庸。冯德莱恩旨在讨好白宫的反华立场已经注定了,欧洲将被排除在这场决定全球经济格局的双边关系重置之外。

欧洲本可以明确优先事项,保护经济利益,并在两个超级大国间保持同等距离。它本可对特朗普划下红线,捍卫自身的产业基础,并以务实态度与中国接触。然而,它却选择了顺从、道德说教和作为跨大西洋关系的附庸——这在任何谈判中都是最糟糕的组合。

研究员:欧洲为特朗普的游戏买单

外媒透露,欧盟计划接受特朗普政府的贸易协议,但寻求对汽车及零部件、钢铝产品的关税豁免

欧洲的道路通向一种伪装成联盟忠诚的可控衰落。其国防预算将挤占社会福利支出,同时进口那些与欧洲制造商竞争的美国武器。其贸易将在美国的要求和中国的反制间摇摆,欧洲产业则将市场份额拱手让给双方。欧洲的外交倡议需要事先获得华盛顿同意,而北京则在建立替代性伙伴关系。少数做出抵制的领导人——尤其是意大利总理焦尔吉娅·梅洛尼——只能代表自己,而非整个欧洲。这里没有共同的声音、共同的方向标,也没有连贯的叙事。剩下的只有一个被动反应、不断调整、频频让步却从未引领的集团。

与此同时,美国和中国在为长期筹码而博弈。这留给欧洲两个选择:

其一,三角外交:欧洲不应在华盛顿和北京之间选边站,而必须让两个首都竞相争取同欧洲合作;其二,欧洲的产业政策必须将追求技术自主置于意识形态一致性之上:关键供应链、国防生产和数字基础设施需要由欧洲掌控,无论美国有什么偏好。

如果欧洲继续补贴美国国防工业,同时疏离中国市场,一边依赖他人一边就价值观高谈阔论,它将面临一个严酷现实:真正的自主只在有能力维护自身利益的前提下实现。

眼下,欧洲作秀式的独立证明了其无足轻重的谈判地位。演讲可以赢得仆从的掌声;但筹码才能带来实质性的结果。因此,欧洲不妨重温其最具影响力的一位思想家(马基雅维利)的箴言:“若不能两者兼得,则被畏惧总好过被喜爱。”

研究员:欧洲为特朗普的游戏买单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