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山西煤老板刘金启在迪拜三天狂撒200万美元的新闻引起了无数人的羡慕嫉妒恨。
人们只觉得如此挥金如土,享受得不知道会是怎样的奢靡和尊重。
刘金启最开始也是这么认为的。
一掷千金地享受着和阿联酋王爷富商们一样的奢华,他本以为别人看自己的目光会充满敬意。
但他没想到,自己的撒钱引来的却成了嘲讽。
在告别宴上,当地富豪对他不屑一顾。“撒钱的只是过客,种树的才是贵族。”
这句刺耳的嘲讽,让这个靠煤矿发家的暴发户猛然清醒。
他终于明白,真正的贵族地位要靠行动铸就,而非金钱堆砌。刘金启当即决定返回中国,在宁夏戈壁滩上打造自己的“种树帝国”。
如今十几年过去,刘金启的“种树大业”发展得怎么样了?这位浪子回头的煤老板的故事,比说书人嘴里的民间传奇还要精彩。
1.于迪拜觉醒的暴发户
在十几年前,刘金启非常富有,账户里的财富都是以亿为单位的。
而刘金启的财富积累,堪称中国民营经济腾飞的缩影。
1997年,他用矿工积蓄和乡亲筹借的8万元拍下自己人生中的首座煤矿。
当时恰逢亚洲金融危机后中国开展基建狂潮,煤炭资源的市场和价格都水涨船高。
凭借这千载难逢的机遇,刘金启积累下了第一桶金。从此之后,他的“煤老板”人生如开挂一般,一发而不可收。
2003年他名下坐拥四矿,短短三年后就已经资产破亿踏入亿万富豪俱乐部。
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刘金启不退反进,逆势扩张。事业最巅峰时,他掌控八座煤矿、两千多名矿工,年利润超3亿元。
但财富并未带来尊重,在圈子里他始终是那个被别人瞧不起的“new money”。
一次在高端酒会上误将醒酒器认作花瓶的糗事,让他收获到了铺天盖地的嘲笑。
媒体称之为“煤老板行为艺术”,同行们也不喜欢和他接触。
此事极大刺激了刘金启的自尊心,羞怒过后的他决定挽回面子。
他决定去迪拜,去挥金如土,用钱找回失去的脸面!
2010年,他赴迪拜的镀金之旅正式开始。
他包下私人飞机,入住帆船酒店一小时近万块的总统套房。
参加富豪拍卖会,豪掷75万美元拍下“沙漠之星”钻表。为了俯视整个迪拜,他甚至花18万元体验棕榈岛直升机观光。
刘金启以为自己这样一掷千金的富豪在哪都是人上人,中东上流社会必定也对他青睐有加。
可刘金启错得很离谱,他的面子再次被丢在地上践踏。
这些精心设计的炫富,在迪拜顶级圈层眼中却成笑柄。
建材大亨哈立德在告别晚宴上对刘金启极尽嘲讽,告诉他毫无涵养的暴发户不值一提。
他告诉刘金启,他的家族三代人耗资2.3亿美元在沙漠种出6000棵椰枣树。王室投资110亿美元,在沙漠中打造人工雨林。
“你在我的眼里没有一点地位,能改变生态的人才是真正的贵族。”
这些话刺痛了这位春风得意的煤老板的心,他开始意识到自己过去的行为有多可笑。
刘金启引以为傲的悍马车队、柏图斯红酒,在他们面前,不过是暴发户的廉价装饰。
在这个瞬间,刘金启明白了自己该做什么事了。他要回中国,他决定去种树!
2.戈壁滩上的从零开始
从迪拜归国的飞机上,刘金启的眼前浮现山西雾霾笼罩的煤矿。
迪拜富豪可以用大把美金,把部分沙漠的生态改天换地。可他的发迹呢,又给环境和生态带来了什么呢?
刘金启回国之后,立刻就开始了前期的考察。他想要在西部种树,发展出属于自己的绿色事业。
最终在贺兰山东麓,他找到了一片最适合自己绿色事业的土壤。这里的戈壁是花岗岩风化形成的砾石土壤,具备种植酿酒葡萄的绝佳条件!
在确定目标后,刘金启果断壮士断腕。
他迅速变卖了自己名下的八座煤矿,准备将6亿元的资金投入那片荒芜的戈壁之中。
那是整整六个亿啊,存银行什么都不管每年都有几千万的利息。但刘金启不在乎,他既然决定了要换个活法,那就一定得活出个样儿来!
想要在戈壁上种葡萄树,就得先治理风沙荒漠化。可即使有大把的财富,治沙工程的残酷依然远超刘金启想象。
首年投入4700万元建设的滴灌系统,被沙暴摧毁17次。斥资800万元引进的法国赤霞珠种苗,成活率不足0.3%。
随着一步一个跟头,刘金启的财富也跟着迅速缩水。但已经事已至此,他唯有咬牙等待曙光。
2013年,刘金启苦等许久的曙光终于出现。
农科院专家听说刘金启的事迹,给他提出网格固沙法治理沙害。
将8000亩沙地划为56个网格,每个网格先种200棵白杨防风,再实施滴灌。
那段时间的刘金启宛如疯魔,满脑子只有防风治沙。在九级大风的天气,他也要背上铁锹去网格林带巡查。
裹挟在大风里的沙砾把他刮得满脸血痕,可他却像一尊缄默的石像。很少言语,唯有坚持。
在一年多之后,刘金启终于迎来转折点。
随着第38批种苗验收,葡萄幼苗成活率突破65%。54岁的刘金启跪在沙地上抚摸抽芽的葡萄藤,满脸沙土的他哭得泣不成声。
从这以后,刘金启的酿酒葡萄种植产业越走越顺。
3.煤老板创造的绿色奇迹
2017年秋,刘金启的首批“贺兰红”葡萄酒灌装出厂。初出茅庐,贺兰红就在法国大赛上直接斩获金奖。
刘金启用自己的努力证明了,他绝不是别人口中的“暴发户煤老板”。他向世界证明,中国人也可以做出这个世界上最优质的葡萄酒。
截至2023年,刘金启旗下已经有3万亩葡萄园。每年产酒300万瓶,综合产值突破20亿元。极大带动宁夏当地旅游、物流等产业,创造了5000个岗位。
这里的植被覆盖率从7%升至63%,迁徙候鸟增加23种。
一片鸟不拉屎的荒芜戈壁,一个生活极度贫困的贺兰山村镇。十几年的时间,刘金启让这里变成了一个崭新的葡萄酒天国。
自然生态环境得到极大改善,当地经济发展被安上了火箭发动机。
刘金启以前是煤老板,靠着“黑金”煤炭发财。但他现在拥有着自己的葡萄帝国,靠着“绿金”为社会和生态做着巨大贡献。
“黑金”变“绿金”的奇迹,就是刘金启找到自己真正“贵族地位”的传奇故事。
结语
在迪拜时,他是个被嘲笑的虚荣暴发户。十几年后,他成为了一个真正值得被尊敬的企业家。
这个中国版的沙漠奇迹,给出了关于财富的终极答案。真正的尊贵从不在于挥金如土,而在于社会责任和自我实现。
比沙漠种树更难的,是让被金钱蒙蔽的眼睛重新看见土地的价值。
参考资料:
1、贺兰山东麓:废弃矿坑建成中国最大酿酒葡萄产区——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2、戈壁荒滩上打造“紫色奇迹”——宁夏葡萄酒产业发展新观察——新华网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