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3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对外放出消息,宣称他正考虑自6月1日起,对欧盟商品征收50%关税,并直言“欧盟成立就是为了占美国便宜”。特朗普的怒火源于美欧谈判的“零进展”。过去三个月,双方围绕钢铝关税、数字税、汽车关税等议题展开拉锯。欧盟拒绝接受美国提出的“美英模式”(即保留10%基础关税),坚持逐步取消工业品关税的框架。而特朗普的耐心在5月23日耗尽:“我们的讨论毫无进展!他们每年让我们损失2500亿美元!”

这场危机的核心藏在特朗普的附加条件中:“如果产品在美国制造或生产,则无需缴纳关税。”换言之,欧盟若想避免天价关税,要么将产业链迁至美国,要么配合美国对华施压——据《华尔街日报》披露,美方在谈判中明确要求欧盟加入对华关税战,对中国商品加征新关税。欧盟的处境,像极了被推上悬崖的困兽。一方面,中国市场对欧盟至关重要。2024年,中欧贸易额达8560亿欧元,中国连续三年成为欧盟最大贸易伙伴。

专家:特朗普利用“两难”撕裂欧盟

德国汽车巨头大众、宝马在华销量占比超40%,空客每年向中国交付逾200架客机。若欧盟屈从美国对华加税,无异于自断臂膀。另一方面,美国市场同样难以割舍。欧盟每年对美出口汽车、药品、机械等商品价值超5000亿欧元,德国汽车业25%的利润来自美国市场。50%关税一旦落地,仅大众集团就将损失逾60亿欧元,爱尔兰制药业可能遭遇供应链断裂。

特朗普的算盘,正是利用这种“两难”撕裂欧盟。德国总理默茨试图推动“德美关系重置”,但法国坚持保护农业补贴体系,东欧国家则担忧失去美国防务支持。这种内部分歧,让欧盟难以形成统一立场。这种“盟友变对手”的转折,暴露了美欧关系的结构性矛盾。美国要求欧盟在数字税上豁免硅谷巨头,却对欧洲车企紧闭市场;欧盟试图通过《碳边境调节机制》树立绿色贸易壁垒,却遭美国《通胀削减法案》的补贴战反击。正如德国经济部长哈贝克所言:“我们不再是互补的伙伴,而是规则的竞争者。”这场博弈的涟漪正在全球扩散。

专家:特朗普利用“两难”撕裂欧盟

在匈牙利,奥迪工厂的工人开始担忧——若欧盟对美国汽车加征报复性关税,该厂每年出口北美的8万辆Q3车型将成本激增。而韩国、日本等美国盟友被迫卷入“选边站”漩涡。美方在与日韩的贸易谈判中,同样附加了“限制对华技术合作”的条款。而东南亚国家则加速推进《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试图在贸易战浪潮中寻找避风港。

距离6月1日“关税悬崖”仅剩一周,欧盟面前摆着三条路。一是妥协接受“美英模式”,保留部分对华关税换取豁免。但德国工商大会主席阿德里安警告:“这等于把欧洲市场送给美国车企。”或者对抗启动950亿欧元反制清单,重点打击美国汽车、飞机和农产品。但欧盟委员会测算,全面贸易战可能导致欧洲通胀率飙升至7.5%。三是尽量拖延,利用《反胁迫工具法案》将谈判拖入法律程序,同时加速推进与加拿大、亚洲国家的自贸协定。

专家:特朗普利用“两难”撕裂欧盟

最大的悬念或许藏在东亚——若美欧彻底撕破脸,中国是否会成为“意外的赢家”?荷兰外贸大臣施赖纳马赫尔透露:“已有欧洲企业询问将美国生产线迁往中国的可行性。”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没有国家能独善其身。美欧的这场“剧本杀”,或许正在书写21世纪全球化的新章节。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