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核潜艇就位、石油制裁加码、军援翻倍后,普京终于坐到了特朗普的谈判桌前。

白宫高级官员8月6日证实,特朗普计划最早下周(视频播出时可能已是“本周”),与俄罗斯总统普京举行面对面会晤,随后还可能邀请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加入三方会谈。若成行,这将是四年来美俄元首首次直接峰会,上一次拜登与普京的会晤还要追溯到2021年6月的日内瓦。

泽连斯基在当晚全国讲话中罕见释放积极信号:“现在看来,俄罗斯在实现停火方面更有诚意了。对他们的施压正在奏效。”而白宫发言人迅速跟进,确认俄方主动表达了会谈意愿,特朗普则敞开大门准备同时接见普京与泽连斯基。

专家:特朗普3大狠招逼普京上谈判桌

一、三大狠招,逼普京坐上谈判桌

特朗普的外交策略从来不是温和的渐进主义。为迫使普京接受和谈,他在短短数周内发动了多维度高强度施压。

第一,切断俄罗斯石油命脉。在美国特使克里姆林宫会谈后不到24小时,特朗普政府突然宣布对印度加征25%关税,理由是印度转售俄罗斯石油获利。这一记重拳直指俄能源出口命脉——印度本是西方制裁下俄油最大的中转买家之一。

第二,展示军事威慑。特朗普在停火“最后期限”前一周,悄然向俄罗斯附近敏感海域部署两艘核潜艇。冷战式军事威慑重现波罗的海,向普京传递的信号不言而喻。

第三,强化乌克兰军援。美国特使维特科夫结束与普京三小时会谈后,白宫立即宣布向乌克兰提供价值2亿美元的M777榴弹炮及9950万美元后勤保障服务。北约盟友丹麦紧随其后,承诺10亿美元军援,乌军火力在谈判前夕不降反升。

这三招组合拳背后,是特朗普标志性的“胡萝卜加大棒”哲学——他曾在竞选时直言不讳:“如果乌克兰不听话,就停止武器援助;如果俄罗斯不听话,就加强制裁。”

专家:特朗普3大狠招逼普京上谈判桌

二、交易的艺术,欧洲被排除在外

特朗普的峰会设计充满排他性色彩。知情人士透露,三方会谈将仅限美俄乌领导人参与,欧洲国家被明确排除在外。这种安排彻底颠覆了拜登时代“美欧协调”的对俄模式。

对普京的诱惑:克里姆林宫长期寻求与美国直接对话,对欧洲充满不信任。特朗普的排他性框架恰好迎合普京的战略诉求——既打破国际孤立,又分化西方阵营。

对泽连斯基的妥协:尽管基辅担忧欧洲缺席可能削弱其谈判地位,但面对美国主导的现实,泽连斯基不得不放软身段。他在8月6日讲话中特意强调:“最关键的是,他们不能在细节上欺骗我们或美国。”暗示已将筹码押注于美方保证。

欧洲的战略架空:当德国总理默茨、英国首相斯塔默等欧洲领导人,在特朗普通话中被告知该计划时,他们看似接受了安排。然而这种“被自愿”的缺席,实则标志着欧洲在乌克兰问题上的话语权被釜底抽薪。

特朗普的“交易型外交”在此展现得淋漓尽致——他通过制造最小公约数谈判框架(美俄乌三方),排除干扰因素(欧洲),为快速交易创造可能。

专家:特朗普3大狠招逼普京上谈判桌

三、停火倒计时,三方峰会的生死赌局

峰会选址至今未定却暗藏玄机。不同于2021年美俄日内瓦会谈的中立性,此次可能倾向东欧国家,地理符号的选择本身就在传递政治信号。

特朗普设定了50天停火协议的最后通牒,后改为10-12天,如今期限临近,三方会谈成为兑现承诺的关键一搏。

领土难题待解:俄方坚持完全控制克里米亚及乌东四州,而美方流出的妥协方案是承认克里米亚属俄,但要求归还扎波罗热和赫尔松部分地区。双方底线的差距仍是巨大鸿沟。

战场与谈判桌的赛跑:就在泽连斯基释放停火信号当天,俄国防部通报乌军单日损失1115人——创下近两周最高纪录。普京显然试图以战场优势换取谈判筹码,俄军仍在顿巴斯持续推进包围作战。

三种可能场景:分析人士预判,最乐观是达成临时停火协议;折中方案是建立三方常设对话机制;最保守结果则仅就人道主义走廊等有限议题形成共识。

国务卿卢比奥的警告点明现实障碍:“会晤前提是必须在短期停火取得足够进展。” 三方会谈成行易,达成协议难如登天。

石油市场的反应暴露了世界的观望态度:国际油价连续五日下跌,交易员们正为可能出现的对俄立场软化做准备。而欧洲领导人默默接受了被排除在谈判桌外的现实,这场由特朗普强行推动的峰会一旦成行,无论结果如何,都意味着二战后欧洲安全架构的彻底重塑。

当战场硝烟未散,谈判桌上的博弈已经悄然改写规则。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