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报评论系列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孔海丽 北京报道
被质疑的百度,财报里藏着“另一面”。
近期以来,百度深陷舆论漩涡——“AI技术被DeepSeek反超”、“搜索业务被时代抛弃”、“闭源战略自缚手脚”等质疑声不绝于耳。
不过,最新发布的2024年百度财报,表现出了另一种可能性:尽管全年总营收和利润总额微降,但百度智能云Q4营收实现同比增长26%、文心大模型日均调用量16.5亿次、自动驾驶Q4服务同比增长36%。
这些数字背后,其实是李彦宏“想开了”的务实逻辑:免费、开源、全面接入DeepSeek,大幅整改搜索体验,闭源转开源引流,用门槛更高的云服务变现。
与其纠结过往“对错”,不如以开放姿态重构生态,为长期故事寻找确定性。
李彦宏的“三步解题法”
面对外界的唱衰,百度近期的战略调整密集又利落,一整个“在改了、在改了”即视感。
开源、免费,不能视为投降。当市场批评百度“闭源站在历史错误一边”时,李彦宏迅速转向,要把“最强大的文心大模型4.5系列开源”;当免费的DeepSeek大杀四方时,百度的文心一言将从4月1日起全面免费。这一决策看似妥协,实际是以退为进,通过降低门槛,吸引更多企业接入文心生态。
商业逻辑高于面子。C端用户被DeepSeek分流?百度选择了一条“化敌为友”的路径,让百度搜索接入满血版DeepSeek R1,用自己以前囤的卡,解决DeepSeek本尊“服务器繁忙”的问题。这看似“引狼入室”,实则是以合作换时间——短期内稳住搜索体验,避免用户大规模流失;长期通过数据反哺加速文心迭代。李彦宏的清醒在于,一定要先保住搜索基本盘的用户黏性。
百度为什么“还有得赚”?
虽然AI搜索群雄并起,短期内搜索业务确实会被分流,但百度广告业务有一定的“韧性底线”。核心在于,多年来,百度对长尾流量有一定的Know-How。例如,教育、金融等垂类领域,需求非常细分,百度有积累的方法论,而借助大模型能力,搜索有望进一步提升效率和精准度。
另外,B端云服务有“滚雪球效应”。财报数据显示,百度智能云四季度营收同比增长26%,这个增速很有可能领跑国内头部云厂商,并且百度智能云2024年全年在中标项目数、行业覆盖数、央国企中标项目数三个维度里都拿到了第一,其增长不依赖流量变现,而是依靠解决方问题的能力积累。
在金融、政务、制造等垂直行业,百度使用了“模型+场景+解决方案”的组合打法。例如,南方电网用百度智能云千帆大模型平台训练了自主可控的电力大模型,AI助手数倍提升了电力调度效率。而B端云服务项目客户黏性较高,落地之后,可以形成持续现金流。诸如此类的案例,其实是百度云服务的“复购引擎”。
这背后是李彦宏对大模型一贯的看法,正如18日晚间他在电话会上又一次强调的,“无论开源闭源,基础模型只有在大规模解决现实问题时,才具备真实价值”。
仍有烦恼与隐忧
尽管战略转变和技术布局可圈可点,但百度AI业务的商业化仍面临三大结构性矛盾。
一是,收入结构上,广告依赖症未解。
2024年四季度,百度核心在线营销收入179亿元,占核心收入约65%,同比减少7%。这一数据暴露了百度的深层困境:传统搜索广告受短视频平台冲击持续承压,而AI业务尚未形成足够规模的新增长极。以智能云为例,其四季度营收增速26%虽亮眼,但全年营收占比仍不足20%,短期内难以对冲广告业务下滑。
二是,价格战与技术投入的双重压力。
百度在AI的投入已有多年,尚未进入全面丰收期,而近两年国内大模型行业蔓延的价格战,却让未来收入有进一步下行的可能。财报显示,2024年百度整体经调利润率从2023年的27%下降至25%,或许部分源于AI业务的高投入。
三是,用户黏性与商业变现的纠结。
尽管文心大模型调用量增长明显,但其商业化路径仍不清晰。免费策略虽能扩大用户基数,但如何将流量转化为可持续收入,仍是未解题。尤其是,在DeepSeek免费策略的影响下,未来将免费用户重新转化为付费用户,更是难上加难。
百度作为国内AI先行者所走的弯路,或许是曾陷入“技术理想主义”的陷阱,执着于闭源全自研,又因为AI愿景需要耗费大量资金,而过早地用AI变现,收费和闭源都是百度AI自己曾经设置的门槛。
李彦宏最近策略的转变,标志着百度开始放弃以前的旧路数,转向生态建设。犹未为晚。
短期内,百度可能无法重回BAT时代的辉煌,但李彦宏的“想得开”,为传统巨头的转型提供了思路,通过合作和开放生态降低竞争烈度,用垂直场景构建商业护城河,赚更有价值的钱支撑长期野心。
嘲讽是容易的,探索却是孤独的。崖壁修栈,澜海行舟,向来是少有人走的路。百度前面,还有多种可能。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