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这次明确警告印度,再购买俄罗斯石油就加税,可是莫迪政府却不吃美方的威胁,特朗普机关算尽,莫迪仿佛变了个人。那么,这次印度为何敢如此硬气?这又是否意味着美印关系发生了变化?
先说特朗普,他最近把矛头对准印度,在社交平台上接连发文,不仅指责印度从俄罗斯大量购油,还痛斥印度转手卖油牟取暴利,甚至讽刺印度根本不关心乌克兰局势。随之而来的,是一根大棒——25%的高额关税,以及对印度购买俄油的惩罚性“二级关税”,这一套组合拳打下来,摆明了是要给印度点颜色看看。
但让人没想到的是,印度非但没软,反而刚了起来。虽然莫迪没有直接回怼,但印度外交部发布声明,逐条反击美欧批评,措辞强硬,显得毫不客气。声明中强调,印度购买俄油是迫于全球市场变化的合理选择,而且美国和欧洲当初也是鼓励印度这样做的,现在反过来指责,完全是双标。
印度说得很明白:俄乌冲突爆发后,原有石油供应被欧洲人抢走,美国还鼓励印度从俄罗斯采购,为全球市场稳定做贡献。结果呢?前脚鼓励,后脚反咬一口。而且印度强调,自己的选择是为了保障印度人民用得起、买得起油,不是出于什么政治考量。反倒是那些批评者,跟俄罗斯做生意的商品并非生活必需,还装作正义使者来教训别人。
甚至印方还甩出了证据,指出欧盟与俄罗斯的贸易额不仅没减少,反而屡创新高。液化天然气、化肥、化学品、机械设备应有尽有,买得比印度还多。甚至于其直接点名美国,指出其仍从俄罗斯进口浓缩铀、钯、化肥和化学品。印度这套反击简单粗暴,逻辑清晰,归根结底一句话:你们能买,我就不能买?
印度之所以这么硬气,原因也不难理解。首先,印度对美国市场的依赖其实不高,对美出口只占其GDP约2%,大头是电子产品、服装和机械设备,大多可找替代市场;其次,印度和俄罗斯的能源合作属于长期合同,价格低廉,量也大。短期内不可能被轻易替代;最后,印度和俄罗斯的军事、能源、核能等合作根基深厚,不是一纸关税就能瓦解。
分析来看,这次也不仅是一次石油纠纷,更是两国战略互信的试金石。美印关系曾被称为“21世纪最重要的伙伴关系”,在遏制中国上,美方一直把印度视作潜在的同盟。但这几年印度变了,其逐步强化自身战略自主,越来越少对美国“言听计从”。
就比如,莫迪政府既参加“四方机制”,又出席金砖峰会;既和美日澳搞合作,又和中俄签大单。这种脚踩两条船的战略,让美国越来越难以接受。所以,重新上任的特朗普也不再像过去那样对印度大献殷勤,他现在直接把印度当成潜在对手来看待。尤其是在全球制造业重构中,美国要拉制造业回本土,印度则在拼“印度制造”,本质上两国存在激烈竞争。这背后是两种发展路径的冲突,“美国优先”碰上“印度崛起”,矛盾势必加剧。
如果说过去十年,印度处于地缘战略的“甜蜜点”,两边通吃,那么现在可能到了重新站队的时候。特朗普这一棒,打得虽然突然,但背后的信号非常明确:美国不想再惯着印度。那么退让的会是印度吗?从目前看,可能性不大。印度有它的现实需求,也有它的自信心。经济上,它还在快速增长;政治上,莫迪有强势民意支持;地缘上,它依旧是大国外交的关键一环。印度知道自己现在的牌面,也知道特朗普目前更多是在做姿态。
更何况,莫迪政府也已经做了准备。一方面继续深化与中东、俄罗斯的能源合作;另一方面也在拓展与欧洲、东盟的市场联系。它的目标很明确,不愿意再像过去那样单方面依赖美国。总结一句话,印度敢于顶住压力,是因为它自己已经不愿再做过去那个任人摆布的发展中国家,而特朗普之所以急眼,是因为他发现印度不再是那个唯命是从的战略伙伴。所以局面就成了,一个敢出招,一个不怕招,这场博弈,恐怕不会那么快结束。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