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前,辛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编辑丨XY
“我永远不会让中国人进入公司高层!”甲骨文创始人埃里森明确说道。
美国科技巨头甲骨文公司在中国30年,凭着我们的数据库订单,赚的盆满钵满,却扬言绝不用中国员工!
但埃里森怎么也想不到,他们自主研发的Oracle数据库,会输给我国研发的数据库,甚至在2019年,公司也被踢出中国!
吃中国的饭,却砸中国的碗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当大多数西方企业还在观望中国市场时,甲骨文已经带着它的数据库产品敲开了中国的大门。
那时的中国正处于改革开放初期,各行各业都在经历数字化转型。
银行、电信、政府机构这些数据密集型行业,急需稳定可靠的数据库系统来支撑业务发展。
甲骨文凭借其先进的技术和成熟的解决方案,很快就在中国市场站稳了脚跟。
九十年代是甲骨文在中国的黄金时期。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视信息化建设。
甲骨文抓住了这个机遇,与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工商银行等大型国企建立了深度合作关系。
这些企业的订单金额动辄上亿元,为甲骨文带来了丰厚的利润。
在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甲骨文的办公室越开越大,员工数量也不断增加。
到2000年前后,甲骨文已经成为中国数据库市场的绝对领导者,市场份额一度超过60%。
然而,就在甲骨文春风得意之时,其创始人拉里·埃里森的一些言论开始引起中国方面的不满。
因个人语言影响公司
在一次国际科技峰会上,埃里森公开表示,甲骨文永远不会在中国培养核心技术人才,所有关键岗位都会由美国工程师担任。
这番话在中国科技圈引起了轩然大波。要知道,当时中国每年都要向甲骨文支付数亿美元的技术服务费,却连核心技术都接触不到。
这种"只卖产品不传技术"的做法让中国企业感到十分憋屈。
更让人气愤的是甲骨文的霸道条款。在与客户签订的合同中,甲骨文往往要求企业必须使用其指定的服务团队,否则就要面临高额罚款。
中国联通就曾因为自主选择技术服务商,被甲骨文开出了4000万元的罚单。
这种"霸王条款"让很多中国企业敢怒不敢言,毕竟当时国内还没有能够替代甲骨文的数据库产品。
国产研发站住了脚跟
转机出现在2008年前后。随着国家加大对自主创新的投入,一批国产数据库企业开始崭露头角。
达梦、人大金仓、南大通用这些本土企业,虽然技术实力与甲骨文还有差距,但胜在了解中国市场需求,服务更加灵活贴心。
更重要的是,这些企业愿意培养中国自己的技术人才,帮助中国企业建立自主可控的数据管理体系。
2013年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这一年,阿里巴巴宣布去"IOE"化,即不再使用IBM的小型机、Oracle的数据库和EMC的存储设备。
作为全球最大的电子商务平台,阿里巴巴的这一决定具有很大的意义。
它向市场传递了一个明确信号:中国企业有能力摆脱对国外技术的依赖,建立自己的技术体系。
随后,腾讯、百度等互联网巨头也纷纷跟进,开始使用自主研发的数据库系统。
这些互联网企业的数据量巨大,对数据库的性能要求极高。
国产数据库能够满足它们的需求,证明了自身的技术实力。
与此同时,华为、中兴等设备制造商也开始在产品中预装国产数据库,进一步扩大了国产数据库的市场份额。
国产研发的创新路
面对国产数据库的崛起,甲骨文开始慌了。它试图通过降价、增加本地化服务等手段挽回客户,但为时已晚。
中国企业已经尝到了自主可控的甜头,不愿意再受制于人。
2019年,甲骨文中国区进行了大规模裁员,很多技术岗位被转移到印度。这被外界解读为甲骨文正在逐步退出中国市场。
甲骨文的衰落给所有外企敲响了警钟。中国欢迎外国企业来华投资兴业,但绝不允许任何企业"吃中国的饭,砸中国的锅"。
那些真正尊重中国市场、愿意与中国企业共同成长的外企,比如大众、西门子,都在中国取得了长足发展。
而那些抱着技术垄断心态、不愿与中国分享利益的企业,最终都会被市场淘汰。
如今,达梦数据库在党政军领域占据主导地位,华为GaussDB在金融行业广受欢迎,阿里OceanBase则刷新了数据库性能世界纪录。
这些国产数据库不仅满足了国内需求,还开始走向国际市场,与甲骨文、IBM等老牌巨头在全球范围内展开竞争。
甲骨文的退出,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终结,也预示着另一个时代的开启。
中国企业在数据库领域从无到有,从弱到强,走出了一条自主创新的道路。
今天,OceanBase、GaussDB、TiDB等国产数据库不仅在国内市场占据主导地位,还开始走向国际舞台。
它们在性能、安全性和成本效益方面,已经不输于甚至超越了甲骨文等传统巨头。
回顾甲骨文在中国市场的三十年历程,不难发现一个规律:任何企业,如果只想着赚钱而不尊重中国市场,最终都会被市场抛弃!
埃里森或许曾以为,甲骨文可以永远高高在上,但现实却是给了他一巴掌!
中国市场的开放大门始终敞开,但前提是平等互利、相互尊重。那些试图通过技术垄断获取超额利润的企业,终将付出代价。
今天的中国,已经不再是那个需要仰人鼻息的发展中国家。
在科技领域,中国正在从跟跑者变成并跑者,甚至在某些方面成为领跑者。
甲骨文的故事,只是这个宏大进程中的一个注脚。未来,还会有更多中国企业挺直腰杆,掌握自己的命运。
而那些曾经不可一世的外国巨头,如果不能适应这个变化,只能像甲骨文一样,灰溜溜地离开!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