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确实有一款冲锋枪,研发周期说起来就有点失控。别人家七年搞定的项目,它竟然硬拖了十五年?参与设计的团队规模也有点离谱,几十号人反复推翻重来;试验流程就更像一场没有终点的接力赛,直到进靶场第四回才勉强通过。这架势,搁谁看来都像费了半条命才弄出的家伙,奇怪的是正式应用后,抱怨不减反增。士兵们吐槽这款枪各种小毛病缠身,甚至调侃说扛着它也能数出几点伤心事。
偏就是这么个让人埋怨的兵器,实战里反手就是一份超额答卷。时至今日,它还活跃在公安前线没退休。按说有些东西虽被边缘,却能逆风翻盘,到底为什么,结局变成这样?
还是越南边境那会儿。国内某前哨阵地一夜间被敌方悄悄劫占。凌晨,有三名侦察兵悄无声息潜进敌方阵中。一个人埋伏外头,连点带扫,硬是放倒四个越兵。另一个夹着军刀钻过去,专挑掉队的敌人下了死手,手脚麻利,搞定残敌。最后一名冲进室内,几乎没耽搁,室内四人趴下。整个过程不过四十秒,三人毫发无损,敌方八人就此落幕——如果不是官方说法,这种效率估计没人信。记者后来逮住这三人非得让他们讲讲诀窍,他们倒爽快,抖着腔子笑称:“多亏了这宝贝!火力一开,简直就跟机枪似的!” 其实早就猜到,所谓的宝贝,就是79式冲锋枪。
同样的枪,同样的戏码,边境另外区域又上演一次。某侦察分队奉命蹲伏,一待就是三天两夜,和越军特工隔着不到二十米空气互盯,谁都没察觉。直到要转移那刻,才猛然撞上。双方火力同步打响,结果不到一分钟,双方的声音里只剩下自家枪响,对手集体趴下。指挥员评价时候,说了一堆场面话之后还补一句:“主要还是这枪反应快,切换状态比别人快。” 这一语道出了关键。
看起来这些胜利纯靠设备优势,是不是有点武器粉彩虹屁那味?不过,数据不骗人,对越作战阶段这款枪确实给部队创造了低损伤高战果的机会,历史都不大会改写。
可热闹背后其实堆了一地隐忧。万众瞩目的79式,出生就带着点儿苦命相。六十年代中,国家要搞丛林冲锋枪,主打轻型便携,直接对标老54式,但重量要砍到一半。小作坊起家,场地简陋,技术力量零散,头两轮方案刚起步就胎死腹中。科普下,54式射程那会儿两百来米,大块头重三公斤;领导要求把新枪压到1.8公斤。现在看数据像在玩命,彼时也是。
几经波折,到了1970年才真正走进208所(今中国兵器工业第208研究所)。此阶段思路反复,光是选择结构方式就翻来覆去多次。活塞短行程导气系统、直弹匣以及可折叠枪托方案成型。但设计图纸刚一挂出来,立马被有心人偷印仿造,一度上百支冒出来,打黑枪的比正经测试多得多——挺荒唐吧。
造假那会儿其实也没出大事,毕竟图纸还远不成熟。追责一波,对项目组的刺激反而不小,此后更上一层楼,各种细节迭代加速。就这样拖了十四年,1979年才正式定名,枪真的上生产线。
值得聊的是,新枪上部队后差评不断。研发阶段,有些毛病就显现苗头,第一次国家试验,很快暴露卡壳断柄一系列故障。别的设计师撞着这茬,通常都往加厚加固方向琢磨,我国团队反着来——拉机柄做减重开槽,又轻又省力。卡弹就做偏口偏嘴,弹道不稳调整弹匣位置,巧劲用尽。前后四次送验,79式才算是真正“毕业”。
到1981年量产后,毛病反倒越发明显。不光卡壳,枪托松、焊点裂、闭锁间隙大成通病,修理工人手都忙不过来。单说射速,一分钟上千发,弹匣几秒就打空,前面刚突突出门,手上得忙着换匣,降低持续火力,不光射手上火,连旁边看的人都捏把汗。
问题集一身、却依旧受偏爱,多少跟它的一些反常优点相关。对军人来说,高射速在野外短兵相接未必总是好事。但公安特警那边,挨户倒楼、巷战抓捕的时候,这个特性简直无敌。穿堂扫屋,小空间一突击火力压制效果立杆见影。想来也是,越战那些短促遭遇战里,谁反应快谁就赢得多。
讲再多参数都没用,实际操作起来最有说服力。现在线上还能找到当年士兵、小组长访谈——不少亲历人说,这枪携带方便,机动灵活,枪托无论折还是展开用顺手,运输下车根本不叫事。警用部门更看中的是安全系数,人口密集区执行任务,射击精度高,弹匣结构不易走火,减少误伤。回过头看,也许恰恰是那些被诟病的小毛病,让它避开大范围军用配发,反倒专宠警务系统。
有意思地方还在,前后说法其实并不统一。有人说这种高射速本质上康不过实战,弹匣一空活靶随时变炮灰。但当有人真到街头巷战、或者特殊环境下抓捕时,又觉得一梭子潜能爆发的冲劲难有替代品。其实这种左右为难,对所有新式装备来说都常见。甚至维护环节,79式的简单耐用给基层省了无数麻烦,久而久之人情系数也就很难轻易被替换。
目前全国警用单位大多还在用,三十多万支枪静悄悄待命,偶尔出镜能唤起老兵些许热血。跟主力步枪、重装机枪那些更高端的器械比起来,它像个不上台面的老伙计,既不被抬高又始终有用武之地。时间越久,反倒像历史暗角不可或缺的一角。
综合来看,79式冲锋枪路线曲折,成绩与短板并存。但谁又能说,一个带缺陷的工具就没有价值?时代有它自己的选择,这把枪,恰好站对了队。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