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巡视组是怎么发现问题线索的?这个问题,说实话,很多人心里都有点好奇。你是不是也想过,巡视组一到地方,怎么就能查出那么多事儿?
今天,小编就带你扒一扒巡视组那些“不为人知”的抓线索操作。说实话,巡视组进驻,真不是“空降兵”。他们其实早就有备而来。毛昭辉,人大廉政研究中心主任,说得很明白:巡视组发现问题线索,主要有三种情况。
一种是巡视中直接发现的,写进巡视报告,递到中纪委。还有一种,巡视之前就有不少“小道消息”,有的地方啥问题都被举报得一清二楚。还有一种厉害点的,叫专项巡视,中央盯着哪块“地雷”,就专门派人去踩。
这些线索,最后都要由巡视领导小组定夺,分门别类移交。**涉及违纪违法的,交纪委;财经问题,扔给审计署;干部选任的,送中组部。**每条线索都归有用武之地,没人敢怠慢。
你以为这些还只是纸上谈兵?国家行政学院的汪玉凯就说了,大部分线索,还是靠群众举报。巡视组一到,社会公告一发,群众、干部都知道门道了,实名举报还能火速受理。普通人举报也许觉得没啥用,但碰上巡视组,那就是“直通车”。
很多人都问,巡视组怎么能查出“大老虎”?其实,高层的那些事,早就有蛛丝马迹。毛昭辉说,省纪委那儿,线索堆成山。省巡视组去县市,发现点苗头,得上报省委巡视小组。可有些事,牵扯的是省级官员,基层根本压不住。
巡视组和省里现在搞“垂直管理”,省巡视组可以直接上报中央巡视组。虽然条例还没明文规定,但现实中已经这样操作了。问题多了,省里自己也有点招架不住。
巡视其实就是常态化的“体检”。有些地方巡视组杀“回马枪”,上一轮没查干净,这一轮再来敲门。**这一波波回头看,其实对当地官员就是个震慑。**你以为查完就没事?有些地方,巡视刚走,问题又反弹了。
巡视组会去哪杀“回马枪”?标准也很直接:
- 问题多的地方,中央统一安排;
- 上次巡视没查透的地方,重点补查;
- 某类问题严重泛滥的地方,也要专项回头看。
巡视组到底怎么“挖线索”?这里有四大法宝,绝对不是走过场。
第一,个别谈话。
别小看这环节。巡视组一进驻,先不急着翻材料,先聊人。聊谁?常委、单位一把手、老干部、群众……两三百号人起步,多的能聊四五百。每个人都要说问题,不让你报成绩单。谈话提纲都是“你怎么看党风廉政建设?”、“谁有啥毛病?”、“这几年从严治党落实得咋样?”……
这些谈话,全是干货。巡视组聊完,记一堆笔记,按“人、事、问题”分类,最后靠“大数据”分析出一张当地“问题地图”。谁有苗头,谁有风声,一目了然。
第二,调阅资料。
光靠嘴聊不行,得有证据。巡视组列出清单,让地方提供各种台账、干部档案、会议纪要、审计报告……成千上万份材料。巡视干部要翻个遍,哪怕一张干部履历表,都要看出生年月、学历、职务是不是对得上,任免时间合不合规,会议纪要有没有“一把手”定调……一张纸一张纸翻,里头猫腻就能浮现。
第三,信访举报线索。
巡视组一进驻,马上公开电话、邮箱、信箱。信访来了,没人敢拦。还发问卷,给干部匿名填。举报信一摞摞,电话打爆,群众反映啥,巡视组全都记下。只要多封举报信指向一个人,内容具体、能查,立马跟进。该移交就移交,该立案就立案。
第四,随机调研。
有重点线索了,巡视组分小组下去暗访。有时候直接去矿山、林地、田头,实地看,跟群众聊,查资料、突击走访。调研都是“地毯式”,连村里都不放过。
巡视组刚一进驻,厅级、处级干部就落马一批。这是为啥?其实,真正的“致命线索”早就掌握,巡视组进驻,只是走程序、补细节。以前查出来的窝案、并案,或者前期已经核实的情况,进驻就是收网。
江西九江市原人大副主任戴晓慧,主动交代问题。河南南阳市、濮阳市、安徽安庆、昆明等地,多个干部“倒下”。巡视组不是“突然袭击”,而是“有备而来”。
网友怎么看?有的说“巡视组是老百姓的希望”,有的说“查得好,查得狠,别让老虎逍遥”。也有人担心,巡视组走了,地方又反弹,该怎么办?
阿灿个人觉得,巡视组的确发挥了“利剑”作用。群众的举报有了出口,干部心里有了压力,监督不是一句空话。只是,巡视能不能真正治本,能不能让制度更完善,还得看后续的整改和常态化监督。
你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事?你觉得,巡视组还有哪些地方该改进?欢迎大家在评论区聊聊,说说你身边的故事,指点一下阿耀的观点!
您怎么看?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